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汉代更始年间,天下大乱。有一个人叫刘平,带着母亲逃难。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有一天刘平一个人出去找吃的,结果碰上了一伙饿贼,要把他煮了吃。他恳请群贼放了他,并且立誓说,如果能放他回去,让饥饿的母亲填饱肚子,他一定会回来,决不食言。群贼怜悯他的一颗孝心,放了他。刘平找到吃的并伺候母亲吃饱之后,便拜别母亲,一转身,真的走了。当群贼看到刘平真的返回后都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这么守信的人,最后,群贼非但没有难为他,还恭恭敬敬地把他送走。  相似文献   

2.
汉更始年间,天下大乱。有一个人叫刘平,带着母亲逃难。一路上,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有一天,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刘平只好把母亲藏在一个低洼地带,只身一个人出去找吃的。  相似文献   

3.
马德 《小读者》2010,(7):46-46
汉更始(公元23-25)年间,天下大乱。有一个人叫刘平,带着母亲逃难。一路上,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有一天,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刘平只好把母亲藏在一个低洼地带,只身一个人出去找吃的。  相似文献   

4.
以信立本     
汉更始年间,天下大乱。有一个叫刘平的人,带着母亲逃难。一路上,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一天,刘平把母亲藏在一个低洼地带,只身出去找吃的。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桥     
桥是什么?有一个关于母亲和乞丐的故事:一天,一个乞丐来到门前乞讨,他的左袖空荡荡的。母亲让他把屋前的砖搬到屋后,然而母亲看出了他的犹豫。于是母亲右手拎起一块砖,走到他面前,说:“瞧,我用一只手也能拎起来。”乞丐被激怒了,一块一块,把砖搬到了屋后。最后母亲付了他工钱,说是他自己挣的。乞丐走了。三年后.有一个穿西装打领结的人来找母亲,  相似文献   

6.
母亲     
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该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啥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  相似文献   

7.
分享     
男人买了一些苹果回来,小两口都说不太爱吃。一连放了几天,有天晚上,女人说,咱们把苹果吃了吧,要不然放烂了。女人对男人说,吃东西还要开灯吗,省点电吧。于是,两个人在黑暗里吃起了苹果。可就在男人吃了一个苹果后开灯的那刻,他愣住了,他心爱的女人在吃萝卜呢。  相似文献   

8.
做人     
佚名  兰可 《课外阅读》2006,(4):14-14
母亲住进医院,我去守护她。很多人来看望母亲,带来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补品。每一个人来,母亲都说:“你有心来探望我这把老骨头,我就很感激了,怎么能再让你破费?快把东西带回去给小孩吃。”那些人自然不会把东西带回去。母亲叫我把东西硬塞回他们的怀里,可他们鬼机灵地把东西扔在桌上就跑了。母亲吃不了那么多水果和补品,就叫我也吃,一边看我吃,一边问:“好吃吗?”我说:“好吃。”过了两天,表哥来看望母亲时,手里空空的,没有水果,也没有补品,可是临走时掏出一张百元大钞放在母亲的枕头边。母亲赶紧拿起来,要还给表哥。表哥转身就走。母亲把钱递…  相似文献   

9.
哑娘·唢呐     
我出生时,正是父亲和母亲闹离婚闹得最凶的时候。我的出生,曾给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带来了一丝欢乐。但这欢乐很短暂,父亲还是要离开我和母亲,建造一个新家。母亲也决定改嫁。我就成了一个累赘,像皮球一样被他们踢来踢去。最后,他们达成一个决议:把我送人领养,等稍大一点再说。就这样,我被送到了乡下,让一个长得像男人一样五大三粗的哑巴女人当我的奶妈,她就是我的哑娘。刚开始,母亲还说我吃一个又笨又蠢的女人的奶会变得又笨又蠢,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只好先把我放下再说。这一放,就是十三年。起初,他们还常常来看看我,渐渐地,他们不来了,只是…  相似文献   

10.
母亲     
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该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啥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有一回队里分西瓜,家里分了两个。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们娘儿三个把那个小的分吃了,留下那个大的给爹。爹好长一段时间也没回来。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就把那大西瓜从床底下滚出来,拍拍,听听,闻闻。但也仅是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11.
严阳 《家教指南》2003,(7):43-45
严阳儿子已经15岁了,个头儿早已超过了我。看我也因此总是居高临下,俯视更多。这,曾经令我十分感叹与欣慰:儿子终于长大了。那一天,全家人吃过了晚饭,儿子照往常一样,要看一会儿电视,而后才会做作业。他母亲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便让他关了电视,尽快投入学习。儿子借机跟她幽默了一把:“学什么?我就是这样的智商,学不学还不是一样,将来扫大街、站柜台。”他母亲正色道:“扫大街、站柜台能有什么出息?只能让人瞧不起,女朋友也甭想找到。”儿子又说:“那你就给我找关系,进电信、供电这些人家瞧得起的行业吧。”他母亲说:…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篇不乏幽默和滑稽的小小说。小说一开篇就说“开始,他不是一个贼”,是啊,谁生下来就是贼呢?贼,不都是后天滋生的吗?这个开头看来简单,其实极具椰揄、诙谐的因素。紧接着作者设计了“他(贼)”四次上楼找“张贵”的情节,每次上楼时,要么没碰到人,要么碰到了,却都是些连“眼皮都没抬一下”的人,这足见楼里的人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是互相毫不搭架的.  相似文献   

13.
3个菜包子     
他读中学了。虽然学校离家很远,但是他却没有住校,他愿意每天来回地奔走。他告诉母亲说这样能省钱,而且天天奔走还能锻炼身体。同时,他还向母亲保证不影响自己的学习。母亲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母亲却要求他在学校吃午饭,因为母亲不想让他为了吃午饭来回奔走耽误了学习。他答应了,但他却说不要钱,不在学校的食堂打饭吃,他早上把午饭带去。母亲看  相似文献   

14.
李子核     
母亲买了一些李子回来,打算吃过午饭再分给孩子们吃。这些李子就搁在盘子里。伐尼雅从来没吃过李子,他闻了又闻,心里非常喜欢,很想尝尝李子的滋味。他在李子旁边走来走去。当房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忍耐不住,拿了一个吃了。午饭前,母亲数了数李子,发现少了一个。她就告诉了父亲。午饭的时候,父亲说:“怎么啦,孩子们,谁吃了一个李子呀?”大家都说:“没有。”伐尼雅的脸涨得红红的,也说:“没有,我没吃。”父亲说:“你们不论哪一个吃  相似文献   

15.
三个菜包子     
凤凰 《少年月刊》2011,(19):34-36
他读中学了。虽然学校离家很远,但是他却没有住校,他愿意每天来回地奔走,他告诉母亲说这样能省钱,而且天天奔走还能锻炼身体。同时,他还向母亲保证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母亲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母亲要求他在学校吃午饭,不想让他为了吃午饭来回奔跑耽误学习。他答应了,但他却说不要钱,不在学校的食堂打饭吃,他早上把午饭带去。母亲看了看他,最终答应了。  相似文献   

16.
    
开始,他不是一个贼。开始,他只是去找人,找一个叫张贵的人,这张贵住在一幢八层的楼房里。不过,张贵住在哪一层,他忘了。  相似文献   

17.
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腔大嗓地说话,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弃母亲每每把我的剩饭端起来就吃,一边吃一边说,浪费了多可惜。我最厌恶的是.母亲爱吃大蒜,常常生吃,一嘴大蒜味儿,让我闻了就想吐。  相似文献   

18.
秋天,萝卜开始陆续上市了,我不禁想起母亲的萝卜来。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萝卜赛人参"。她说萝卜浑身是宝,比如萝卜的种子能消食化痰,叶子能止泻,就连结籽老死的根,也能利尿退肿。那一年,外公得了慢性脑血栓。母亲不知道从哪里讨来的方子,说要给外公食补,让外公多吃红萝卜,还硬把外公送回乡下,说外公得了富贵病,就不能让他清闲。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相似文献   

19.
看电影本来是好事,但观看完了之后老师又要写一篇观后感,我好烦啊!一个贼公和一个贼婆在打一个没头发的大胖子,大胖子很委屈的样子。我有一点儿不明白,大胖子看起来那么笨,怎么会有那么好的车,我这么聪明,却没有,真不公平。贼公长得很帅,他冲门卫喊的时候特别酷,他说:好车里坐的就一定是好人吗?我看他不像贼,倒像我们老师,总是喋喋不休的,他后来还教训那个傻子,说要让他知道社会很复杂。笨!谁不知道社会复杂啊。贼公和贼婆偷到车后,就一路开去卖,贼婆说不干了,和贼公吵架,贼公把贼婆一个人扔在路上,贼婆遇到了傻子傻根。他真傻!上火车时候大…  相似文献   

20.
史建华 《科技文萃》2001,(9):174-175
——忠于自我也很难?张树辉是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从小就接受汉文化和英国文化的双重熏陶,使其在为人处事等方面与纯粹受汉文化教育的人有很大的差别。张树辉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他母亲很是担心,就来到学校找到了学校的主任了解情况。主任对他的母亲说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一脸灰色的母亲只有携着他去了当地的一家百货大楼,在那里,慈爱的母亲给他点了他喜欢吃的牛排,并和他商量:“以后该怎么办?”吃了牛排后,母亲还给他买了一支价格不菲“派克”钢笔。慈爱的母亲并没有给张树辉过多压力,只是要他明白:这样的成绩是不行的,他要给自己找个原因和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