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文化翻译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回顾了近三十年来我国文化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对文化翻译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述,力图展现我国文化翻译理论研究的状况和发展方向,促进文化翻译研究的持续发展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尹冬伟 《考试周刊》2011,(12):48-48
本文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广告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和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广告互译中的翻译对等理论的应用问题,对商标翻译中不同的文化因素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如何跨越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达到商标翻译的文化等效,更好地将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翻译研究中对文化学派翻译研究和翻译本体研究的一些偏颇认识,在对译学研究的多元性和层次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学派翻译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目的进行探讨,廓清了其在翻译学研究体系中的位置。另外,对否定文化学派研究而提倡翻译研究本体回归的观点之偏颇性进行分析,并介绍了翻译本体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新发展,指出翻译本体研究同样在走多元发展的道路,文化途径的翻译研究与本体研究在翻译研究系统下互相关联,并倡导以多元兼容的系统论学术思维对待不同层次的翻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崔红娟  彭祺 《考试周刊》2011,(48):13-14
译者主体性的提出有其历史根源和理论支持。本文论述了译者主体性在中西翻译理论实践中的彰显.并进一步梳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翻译研究由语言学的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之后,诸多理论流派对译者的主体地位所进行的研究,从而对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对于商标词翻译的理论基础,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Nida的翻译理论引入中国后,经历了大受追捧和被全盘否定的大起大落。本文认为Nida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对于商标词的翻译实践仍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指导译者在尊重原商标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传播原商标词文化意蕴,达到其商业目的。本文用动态对等理论,从商标词翻译中的读者反应和文化补偿、文化移植等三个方面对商标词翻译中的文化补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自玲 《天中学刊》2007,22(6):101-103
后现代理论和文化研究给翻译理论研究注入了活力,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得国内的译学研究从语文学范式的传统翻译研究和西方结构主义语言范式的翻译研究得以发展到现在的解构主义的多元化的翻译研究。翻译文化学的研究并不是从翻译文本或翻译过程等某种单一的翻译形式入手进行孤立的审察,而是要把翻译置于大文化研究系统之中,进行全面、多层而深入的理论性和综合性研究,以构建独特的翻译文化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佐哈将文学与目的语所在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摆脱了仅仅研究翻译文本的传统做法,将翻译研究置放于文学、文化系统中研究其功能。这种描述性的翻译理论为20世纪后期其他翻译学派提供了有力的借鉴。翻译文学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多元系统中的地位,而且翻译实践本身也从属于它在多元系统中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翻译不仅属于一种双语活动,更重要的是,它隶属于文化系统中的各种关系。本文主要对佐哈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策略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翻译研究一直以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为主要任务,但跨文化语境中翻译和文化的互动关系说明翻译研究不仅应在语言层面上进行,而且要在文化层面上展开。作为国内外翻译学界当前的热门话题,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是翻译理论研究发展的趋势,它突破并拓展了翻译理论研究领域,是建构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对外宣传翻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媒介作用。有关此过程中的翻译实践与适用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有利于跨文化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本文试从翻译的目的性看待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的意义,并对跨文化交际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研究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多元系统理论是诸多翻译研究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和视野。然而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它关注的只是目的语文化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并未强调译者的主观意识、心理选择、文化态度等因素,即忽略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这无疑是翻译研究中的一大欠缺。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对图式理论和翻译补偿的研究早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的研究却仍然稀缺。从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对翻译的研究虽然有所发展,但与翻译补偿关联的研究却十分欠缺。文章通过介绍文化图式理论,以文化图式理论为基础,分析刘士聪《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中应用的翻译补偿策略,尝试从一个较新的视角对翻译补偿进行研究,为译者提供与文化图式理论相关的翻译补偿策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构主义翻译理论是静态的,它以语言学为基础进行探讨,但忽视了许多与翻译相关的外部要素,比如主体要素、语境要素等,这大大影响了它的实践性。而解构主义虽然考虑了语言之外的要素,却始终是缺乏实际指向的研究,是一种没有文本所指的研究,它不是以实践为目标和导向的,因此缺乏实践指导性,也没有方法论的意义。建构主义翻译学的目的就是要重新以翻译本体为基础,重建翻译学。因此,建构的翻译学是一种重建性质的研究,是一种以交往理性为基础,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翻译研究,并把这一研究对象作为独立的学科知识体系来建构。  相似文献   

13.
陈月红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48-51,55
从语篇翻译角度来看,翻译过程是译者在宏观翻译情境和微观语言层面等客观条件制约下的主观抉择,译者首先是一个交际者和决策者,然后是一个阐释者和创新者。语篇翻译将传统语言学视角和现代文化视角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系统地考察译者主体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以译学四家中的翻译评论家为起点,从翻译评论的狭义和广义定义着手,可以得出翻译评论的多视角评论观点,即:社会学视角、翻译理论与实践视角和译作质量视角三种视角与其分支。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目的论的观照下,翻译中的诸多因素,如译者的作用,接受者的角色以及原语文本的地位等都在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中出现了新的意义,这些理论参数为我们重新思考、评价严复的"把翻译当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冰释我们心中诸多的疑团。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某些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探讨了翻译被性别化的根源,进而对女性主义的翻译主张作简要分析,最后指出虽然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角,但不应当放弃原有的视角,在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同时,不应当忽略原文的客观存在性.  相似文献   

17.
从译者主体意识的几个表现形式中选取翻译目的、翻译方法及翻译文化策略来讨论鲁迅的译作《鼻子》的主体意识在译文文本选择、译介、输出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鲁迅在选择译文文本时主张“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鲁迅一贯主张“直译”,尤其对于文中的汉字词汇,他都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语字形。鲁迅“宁信而不顺”的主张与他的另一文化主张‘‘拿来主义’’在思想上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较为系统地论述皮尔士对符号问题的探究及其符号学思想,可以看出皮尔士对符号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符号学研究与翻译研究很相像或多多少少有相似之处,皮尔士的符号学思想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符号学角度探究翻译的论著也不胜其数,极大地丰富了翻译研究,出现了符号学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帮助我们从生物遗传的视角来审视翻译过程,反思翻译实践,对于译文的优化和译者翻译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从模因视角解构翻译过程,探讨模因论对于翻译实践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利于翻译实践优化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从文化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日益深入,性别与翻译的结合是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联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翻译研究一个日益突出的发展方向。文章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译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