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次来谈谈一个俄罗斯移民美国的作家:纳博科夫。纳博科夫在现代小说历史上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他曾经是个用俄语写作的俄国作家,后来变成一个用英语写作的美国作家。《黑暗中的笑声》据说是他在去美国之前很多年的小说,看了以后我非常之喜欢,简直可以说是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2.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发表于1926年的首部长篇小说《玛丽》是作者仅有的一部以流亡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其中对于西欧的白俄流亡者生活及其心境、不同代系的流亡者对于旧祖国的不同态度做了细致的刻画。时间与记忆这一贯穿了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生涯始终的重要主题,已在这部长篇处女作中开始显现。纳博科夫独特的流亡意识以及流亡者对于最初记忆的坚守,也是纳博科夫之后创作的众多小说中的隐性主题和叙事动机。  相似文献   

3.
著名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在为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一书所作的序言中称赞纳博科夫的作品包含着一些奥斯汀的优美、狄更斯的欢快和斯蒂文森那种可喜的、令人沉醉的情趣。纳博科夫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文学本体论者,他在创作中酷爱玩弄文字技巧,凋动着语言叙述的各种手段,力图使自己创作的小说成为一种文字和典范。因此对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完整的把握就显得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洛丽塔》是俄国作家纳博科夫用艺术形式组织的一个不符合传统伦理道德的故事,是纳博科夫“天堂”艺术观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5.
6.
7.
国内纳博科夫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的纳博科夫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有了初步发展,历时20余载,现已初具规模,主要可归纳为主题研究、艺术形式与风格研究和文化研究三方面。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国内学界对纳博科夫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纳博科夫在蝶类学研究方面的痴迷赋予其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蝴蝶情结也让《洛丽塔》散发迷人的光辉。本文从蝴蝶情结的角度解读《洛丽塔》,感受作品中和那魅人的蓝蝶不期而遇的迷醉和狂喜。  相似文献   

9.
纳博科夫的文学游戏观体现在其"文学如游戏"的创作理念上。在他看来,文学与游戏具备共同的属性:虚构性和娱乐性;文学是一个魔法世界,作家是一个高明的魔法师,设计创造自己的魔法世界。因此,他的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游戏倾向,弥漫着一股戏谑的气息,具有浓厚的后现代魔幻色彩。小说《普宁》无论是在游戏场景的描写、文字游戏的把玩、戏仿的运用,还是在叙事手法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一种游戏精神和制谜意识,是对纳博科夫文学游戏观的阐释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洛丽塔》是标志着纳博科夫文学创作从现代主义转向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小说的虚构性和后现代性,然而小说中不乏众多传统现实主义所倡导的现实。纳博科夫本人具有传奇色彩的流亡经历以及移居美国后的捕蝶之旅是小说创作的两大源头。在一定程度上,《洛丽塔》中的亨伯特就是作者从这两个方面幻化出来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1.
12.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同绘画艺术有着的密切联系.其小说<黑暗中的笑声>中的绘画艺术元素包括艺术史上实有的画家、画作,虚构的艺术家人物,以及小说自身的色彩性、画面性特点.探讨绘画艺术在纳博科夫作品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将有助于对作家的创作心理与小说诗学做进一步探求.  相似文献   

13.
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一向以晦涩的内容和奇特的形式著称。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框架叙述与嵌套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层级叙述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多处运用戏仿等文学手法。这些使小说的叙述虚构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15.
《文学教育(上)》2010,(5):159-160
著名文体大师纳博科夫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近日首次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这是纳博科夫用英语写作的第一部小说,被认为是一部被忽视的伟大之作。在著名学者、评论家止庵看来,这部小说与作者纳博科夫自己最相关,它讲述了一个作家是如何被人误读的。这部“带有不合理的魔幻色彩的文学侦探小说”以华丽而简洁的方式探讨了时间、爱、死亡、艺术等永恒主题。主人公塞巴斯蒂安·奈特是一个虚构的俄裔英籍作家,他行踪隐秘、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16.
纳博科夫创作了《阿达》文本,重温少年时代浪漫生活的梦幻,寄托对故乡俄罗斯的怀念和热爱。小说通过对《圣经》及其他文本的互文与戏仿,改写传统家庭记事体小说题材,颠覆传统道德伦理价值观,重构人类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17.
《普宁》是著名后现代派作家纳博科夫移民美国后的第三部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流亡的俄国老学究在美国一家学府教书的苦涩生活。虽然在美国这样一个"大熔炉"中已呆了不少岁月,主人公普宁始终感受不到一种归宿感,他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被人嘲笑和愚弄的可能。尽管种种荒诞古怪的举止使得他自始至终都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普宁绝不是一个任人随意取笑的小丑。相反,他是一个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孤岛君王,一个被命运捉弄,同时又顽固艰难地维持尊严的可怜人。  相似文献   

18.
"情结"是心理学术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大多缘起于他们自身的"情结"。"情结"阐释了作家的童年记忆和创伤经验对催生作品不可或缺的意义。纳博科夫潜意识里的流亡情结极大地影响着他的作品,潜藏于其意识中的流亡情结催生了作品,也自然地反映在其作品中。  相似文献   

19.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作品预示着后现代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崛起,而他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经典作家和文学大师。纳博科夫的作品是永远无法解读的迷宫。作者在小说中营造的是错综复杂、乱人眼目背后却带有精巧答案和完美秩序的迷宫结构,其小说创作具有迷宫结构、迷宫语言等后现代写作招式与技巧。  相似文献   

20.
以纳博科夫的俄语短篇小说《童话》为研究对象,分析小说中的小人物埃尔温及魔鬼奥托夫人的形象,阐述了纳氏通过对主人公心理变化及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