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犍为县档案馆珍藏的一张"赠给误入歧途的朋友们"的"安全来归证",是川南区剿匪委员会1950年4月1日印发的。它详细记录了当时剿匪斗争的宗旨和开展斗争的群众性、广泛性,见证了一段艰苦的剿匪岁月。这张"安全来归证"正面为川南区剿匪委员会命令,即"凡属土匪、  相似文献   

2.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人。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他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先后担任了苏皖鲁剿匪总司令、山东军务督办、安国军副总司令兼直鲁联军总司令,不仅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军阀,而且是溥仪寄托以复辟希望的重要人物。现从馆藏《溥仪档案》中选发张宗昌与溥仪的来往信函九通,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直奉战争失败后,张作霖退居山海关外,宣布东三省"独立",为求东山再起。张作霖在东北实施一系列措施加强自身实力,其内容主要是整军备战和为此而采取的一些经济文化措施,修建铁路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当时日本的殖民机构"满铁"控制了东北几乎所有的铁路,因此,张作霖在修建东北自己的铁路过程中顶住日本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4.
民国六年,张作霖统一奉天省军政,掌握了奉天的军政大权。将原本应该交由中央的印花税款直接充当军费交付奉省军署。而时任中华民国财政总长的梁启超对奉省的印花税款交付一案提出质询。而当时王永江刚刚接任奉天财政厅厅长,于是,对于奉天印花税款一案,王永江便在张作霖与梁启超之间进行周旋。  相似文献   

5.
奉天纺纱厂     
《兰台世界》2014,(9):F0002-F0002
奉大纺纱厂创办于1920年,厂址在奉天城小西门外十间房北商埠界内,即现存的沈阳北市西侧。1919年,张作霖刚刚就任东北巡阅使。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物资短缺,百姓日常需用的棉布更是奇缺。当时洋布垄断东北棉布市场,一旦断货,百姓无布可用。张作霖听从奉天省代省长工水江的提议,令肯财政厅在奉天筹设纺纱厂生产棉布。  相似文献   

6.
<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大营是与北大营齐名的大兵营。他们规模相当,都驻扎着奉系军阀的主力,扼守着军事重地,都承办有大大小小的军事教育机构,是能够提供军队驻防、操练、培训的大型军队营房。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大营都是指东山咀子营房,其实最早称为东大营的是张作霖建在东陵的兵营。张作霖为了巩固其在奉天省城的霸主地位,不断增加驻省城周围的兵力,单单一个北大营已不敷使用,于是张作霖决定在东陵修建新的兵营,1922年,营房工程初步完工,因其位于沈阳城东,当时即称其为东大营。  相似文献   

7.
庾莉萍 《湖北档案》2009,(12):35-36
1918年9月5日,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在东三省的势力得到了北京政府的承认。此后,张作霖又兼蒙疆经略使、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张作霖视俄国十月革命为洪水猛兽。1921年,张作霖向呼伦贝尔地区派遣了大批军队.加强了一度消失的边境防务.对边境实行了戒严,严格盘查来往行人.不许苏联的华人越境回国,也不许无官方证件的入出境。  相似文献   

8.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之前,盘踞故都,俨然是一方之霸。当时,北伐军旌旗北指,势如破竹,而济南方面的日军,从中阻拦。张作霖乘此机会,表白他无负于国民党,派人到南京去游说,希望得到谅解而休战,并准许他周参政事。国民政府曾讨论过这个提案,被蔡元培(孑民)否决了。关于国民政府讨论张氏参政这件事,人们很少谈论,因为知道的人不多。而我当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以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一些内幕;并且由于我的采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件事的发展。现在回想起来十分有趣。这也可算是一件秘史罢!  相似文献   

9.
"东北王"张作霖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今,研究张作霖的学者日益增多,研究的领域也日益深入,对张作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本文对张作霖的军事思想的发展和历史的教训作一些分析,表明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周政授 《新闻前哨》2007,(7):126-126
《湖北日报》创刊于湖北全境即将解放之时。当时全省大部分地方为新解放区,这些地方的头等重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全力进行剿匪反霸斗争,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建立和巩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湖北日报》一诞生就投入了这场斗争,把宣传剿匪反霸作为重要任务。这项报道从1949年7月开始,先后持续了四五个月(8月5日《湖北日报》改为《湖北农民》,后续报道由《湖北农民》报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1.
正在吉林省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档案中,有一批关于1949年东北剿匪情况的档案。在一份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伍修权的名义,于1949年12月5日签发的通报中,总结了热河军区在1949年8月到10月剿匪情况及取得的经验。东北曾经匪患长期横行。在东北解放战争胜利后,各种政治土匪与惯匪在战争中已被清剿,但是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依然以小股的政治土匪和惯匪,"分散窜扰"破坏社会治安和生产。当时,热河军区辖区内有大小土匪共43股,总数500余人。  相似文献   

12.
<正>1916年4月17日,张作霖被特任为暂代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4月19日张作霖接任视事,从而执掌奉天军政大权。1918年张作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为他兼并吉林、黑龙江统一东三省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1919年张作霖借助宽城子事件统一了东三省,当上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相似文献   

13.
奉天纺纱厂     
<正>奉天纺纱厂创办于1920年,厂址在奉天城小西门外十间房北商埠界内,即现在的沈阳北市西侧。1919年,张作霖刚刚就任东北巡阅使。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物资短缺,百姓日常需用的棉布更是奇缺。当时洋布垄断东北棉布市场,一旦断货,百姓无布可用。张作霖听从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的提议,令省财政厅在奉天筹设纺纱厂生产棉布。省财政厅拟定方案,确定厂名为奉天纺纱厂,由官商合股兴办,资本定额为奉大洋450万元。股份定额为4.5万股,每股奉大洋100元。并于  相似文献   

14.
《兰台世界》2011,(8):3-3
1928年,国民政府军北伐,奉系作战不利,张作霖决心退出北京,6月4日晨5时30分,张作霖专车行至皇姑屯老道口京奉路与南满路交叉路口时,列车被炸。同车的吴俊升当场毙命,张作霖被抬回帅府后不久也死去。奉天当局为稳定人心和政局,决定对张作霖之死秘不发丧,对各国领事的慰问求见延医疗伤,一律婉言谢绝。由于外界不明真相,日本也找不到举兵借口,初步稳定了东北政局,直至张学良潜回东北,就任奉天军务督办之后,才于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辽宁省档案馆珍藏有关于皇姑屯炸车事件的大量珍贵档案,现将部分文电刊载,以令读者了解皇姑屯炸车事件内幕。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张作霖要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典礼上致辞。由于张作霖不擅演说,参谋们便拟好一篇讲稿,请他背熟了去讲。  相似文献   

16.
1928年,国民政府军北伐,奉系作战不利,张作霖决心退出北京,6月4日晨5时30分,张作霖专车行至皇姑屯老道口京奉路与南满路交叉路口时,列车被炸。同车的吴俊升当场毙命,张作霖被抬回帅府后不久也死去。奉天当局为稳定人心和政局,决定对张作霖之死秘不发丧,对各国领事的慰问求见延医疗伤,一律婉言谢绝。由于外界不明真相,日本也找不到举兵借口,初步稳定了东北政局,直至张学良潜回东北,就任奉天军务督办之后,才于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辽宁省档案馆珍藏有关于皇姑屯炸车事件的大量珍贵档案,现将部分文电刊载,以令读者了解皇姑屯炸车事件内幕。  相似文献   

17.
《兰台世界》2013,(S6):144-145
<正>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执政东北时期创办的综合性军事学校,与当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校,并称为民国四大军官学校。从这所学校里,曾走出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千古功臣张学良,军事奇才郭松龄,东北军名将王以哲,赫赫有名的中  相似文献   

18.
为防暗杀,红军加强保卫20世纪30年代初,张国焘是川北红四方面军的第一号人物。四川的军阀们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把他除掉。1933年10月,刘湘出任"四川省剿匪总司令"后,即在各城镇乡村张贴告示,悬赏10万大洋收买张国焘的人头。当时,红四方面军总部就设  相似文献   

19.
张作霖作为东北近代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人物,其上任伊始就面对着十分复杂的政情民情。面对"人心浮动""、民生凋敝"之危机,张作霖以"安民"为核心的理政思想和施政举措逐渐使东三省摆脱了僵局,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化程度较高、政局较为稳定的区域。中华民国五年四月,张作霖任盛武将军署督理奉天军务兼代理巡按使,从此正式以东北地方军政实权派的身份开始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成为东北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上任后首年的言行对于我们研究张作霖理政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绿林学校     
张作霖名声大噪,成为奉系军阀首领以“奉张”称雄于北方,叱咤在民初的政治舞台。穷苦出身的张作霖最不愿意被人提及早年落草当“胡子”的经历。在袁世凯任总统时他是海陆军奉天大元帅,他身边的军官大多是名校毕业,随便谁拿出的文凭学历都叫得响,只有他是土匪出身。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宴会,一些军官便以文凭、学历来戏谑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