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2007年第1~2期刊载了陈开金老师《对一道中考试题的赏析与思考》一文,文中对浙江省嘉兴市2006年的一道中考题进行了分析,但笔者对问题(2)的答案尚有异议,并以此文与陈开金老师商榷.以下首先重点回放题目及问题(2)的两种解答.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7年第1期张若秋老师的《〈抛硬币〉教学设计》一文,笔者认为有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欠妥,现提出来与张若秋老师商榷。让我们先将镜头回放:(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完摸球比赛后)小组汇报摸球比赛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14年第2期刊登了扈保洪老师的一篇"一类‘线段比’问题的解法"(文[1]),并介绍其中的例3为一道网上"悬赏"征解题.笔者又查阅了其原文——破解网上"悬赏"题有感(文[2]).其实,笔者最近在网上也发现另一道比前者难度更高的悬赏征解题,其难度已达到全国数学竞赛题  相似文献   

4.
翻开《数学大世界》(小学中高年级辅导版)2004年第1~2期,在“名师指点”栏目中,刊登了广西柳州谢益秋老师的《利用灵感思维解题》一文,文中列举了一道例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拜读了《数学教学》2020年第10期刊登的卫福山老师的文章《对一道四边形与向量典型问题的多角度思考》(以下简称文[1]),卫老师分别用特殊化、建系、构造等不同策略给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但均未能追本溯源,笔者认为就此搁笔有点遗憾,以下是本人拙见,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陈胜利老师在《中学教研(数学)》2003年第1期的《一道IMO试题的推广》一文的末尾提出如下猜想设a,b,c为△ABC三边长,n∈R,且n≥2,证明或否定  相似文献   

7.
<正> 《中学生物教学》杂志2004年第11期刊登了李尚明老师的《对一道试题的探讨》一文,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谨与李尚明老师及广大同行商榷。题目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_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理论上某种C_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_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相似文献   

8.
文[1]研究了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的一道习题问题1 设 a、b、c 为△ABC 的三边长,求证:a~2 b~2 c~2<2(ab bc ca). ①本文再从放大与缩小的角度去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的证法.  相似文献   

9.
陈林桥 《物理教师》2005,26(3):34-34
读了《物理教师》2 0 0 4年第 1期上丁岳林老师的《一道电磁感应难题的图像巧解》一文 (下称丁文 )后 ,很有启发 ,感触颇深 .笔者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也碰到过此题 ,除了像《丁文》中通过构造v -t图、F -t图 ,利用v -t图、F -t图与坐标轴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结合动量定理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第2期刊出了唐兴东老师的《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以下简称文[1])一文之后,在第6期又刊出了邵亚明老师的《“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文[2])和钟拥政老师的《也谈图形平分问题与探求重心》(以下简称文[3])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数学杂志》2006年第5期《此处花开香满堂》(简称文[1]),《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6期(下半月·初中)《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课》(简称文[2]),《中学数学杂志》2007年第6期《花开满堂并未圆》(简称文[3])三文都对一道探究面积的题目展开了研究,原题为,如图1,正方形 ABCD  相似文献   

12.
贵刊86-6发表了《对于一个习题的看法》一文.陈继武同志认为现行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课本《立体几何》中的一道习题:“平面ABC外一点P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O是△ABC的内心,求证:OP⊥平面ABC.”(P52习题第18题(2))是一道错误的命题.其实这一命题是正确的,否则课本P32例1:“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  相似文献   

13.
拜读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下半月·初中)沈仁广老师的《数学评价数学素养数学哲学》一文后(以下简称文[1]),被沈老师潜心研究中考命题、积极进行评价的精神所打动,也为沈老师对数学素养、数学哲学的精辟见解所折服.通过分析与研究,笔者认为文[1]所述的观点与涉及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3年第12期宋发胜的《一道中考试题之商榷》(以下简称"文1")一文,笔者读了深受启发.作者对2013年广东省珠海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第五题20小题第(2)问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探究,得出了分式"(-x~4-6x~2+8)/(-x~2+1)的最小值不是8,且没有最小值"的结论.如果分式(-x~4-6x~2+8)/(-x~2+1)取最小值8时,x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  相似文献   

15.
文 [1] (见下文《参考文献》)吴老师运用解题分析的观点探求了一道对数选择题的解法 ,提供的解法颇具新意 ,笔者深受启发 ,同时也想给该文做一点补充 .题目 已知x1 是方程x lgx =3的根 ,x2 是方程x 10 x=3的根 ,则x1 x2 等于 (   )A .6  B .3  C .2  D .1高中《代数》上册有一道例题恰好是 :求方程x lgx =3的近似解 .该题因其方法的独特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看到上面这道选择题 ,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图象法 .而吴老师认为图象法“这里不合适”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6.
刘福生  张凤山 《物理教师》2002,23(12):26-26
本刊2002年第6期《是(1/2)~(m_1~2-m_2~2)还是“m_1-m_2”》一文(以下简称《是》),对某复习资料的一道题的解重新进行了探讨,但其物理模型仍有需要商榷之处,结论也应重新讨论。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5期何龙辉老师撰写的《如何找1/3和1/2之间的分数》一文后,我感触较深,因为这类问题在平  相似文献   

18.
<正>1文章问题起源文章《四种解法中到底谁对谁错》([1])对一道"看似简单却引起激烈争论的近似值计算问题",作者王淼生、吴卫军老师的课题组团队老师提出了四种算法,由于计算结果不一样,老师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为此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数学中近似计算的观点,读后受益匪浅,也想谈谈一点不同看法,与作者、读者交流笔者的理解与思考.2原文观点摘要为方便读者阅读,先将文章中提到的2016年贵州  相似文献   

19.
有幸拜读了贵刊2007年第2期宫正升老师撰写的《一道陌生题的独特解法》一文。该文对一道数学竞赛题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法。  相似文献   

20.
<正>在文[1]中,王圣光、李萍老师对椭圆中的一个性质进行了探究.笔者从性质的推广及应用的角度进一步探究,得到了一些规律,作为文[1]的补充,与大家一起分享.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第41页有这样一道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