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尚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大一统"的口号,但是全书的具体内容、编排形式和特殊用语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大一统"思想倾向.作为我国第一部史书和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尚书>中蕴含的这种思想,对中国人格外强烈的"大一统"的国家意识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肇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彭海 《家教指南》2003,(2):47-54
对于敦煌写卷《古文尚书孔氏传》以及唐代日人抄本 ,王国维、顾颉刚等认为源于汉代出现的孔府壁藏本。敦煌写本《尚书》中 ,保存秦火余经中商殷的国族称谓“越”、“有”、“匿”和“若彝及”(即《礼记》伊耆氏、郑玄《注》“古天子有天下之号”)等称呼。伏生传授的《今文尚书》里 ,“”改写成“厥” ,湮失了yuch(禺知、月支、郁郅 )的族称原音。而若、丽、华若彝及等称谓却为西亚波斯语、南亚印度梵语、东亚韩日岛国所吸取。辨析敦煌本《尚书》与壁本《尚书》的关系 ,有助于梳理上古中外交流、部族迁徙的史事。  相似文献   

3.
《尚书》这部最为古老的典籍,其文本的流传、文字的训释均存在极难解决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必须审慎从事。本文认为对于《尚书》特别是《古文尚书》,由于可以据为信史的资料十分缺乏,在整理和研究中必须信守“阙疑”的。从文献资料和《 店楚墓竹简》的研究中,本文作者认为《古文尚书》不伪于两汉之际的刘歆,也不伪东晋的梅赜。其文本在战国中期以前。 对于《尚书》文字的释义,应该充分吸取甲骨文、金文研究成果,但决不能  相似文献   

4.
王利 《华章》2012,(25)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其中有对体育先民体育生活的描述:如对贵族生活中的射、猎;“五行说”与养生、武术;“五福六极”与古代健康观.考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有助于了解先秦人民的养生思想和日常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宋鉴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尚书考辨》是宋鉴关于古文辨伪的重要著述。是书通过考论《尚书》篇数,明确以义理划分篇章的思想,在厘清古文《尚书》传授系统中彰显杜林学术地位,又提出在考辨中阙疑慎重的学术态度等,其考辨之目的是正古文之本、明伪书之源。这些真知灼见在清初《尚书》辨伪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应为学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尚书》记载了从尧舜至春秋秦穆公时期帝王的蘑大政治事件,从中可以洞见周代人的天命观。周人的天命观上承殷商,对天命有着绝对的敬畏之心,同时周代天命观义注入了特有的忧忠精神,认为天命不可一味地相信。周人认为天命是以小民的意志为转移的。“德”是上天选择人间代言人的标准,而“德”的核心在于保护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今文《尚书·微子》中一则句读的传统解释,提出不同见解,以充分的证据论证了"狂"字当作"往",使文义豁然开朗.本文同时也解释了古文《尚书》同句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尚书》德治思想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德治思想,为历世所称道,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在于商周交替之际君权神授思想的危机以及西周时期敬天保民、重视民意的社会思潮。德治思想的内涵包括:注重民生、保护百姓;尚德慎刑、敬天爱民;做民楷模、严于律己;敬重贤能、完成美政。《尚书》德治思想给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以丰厚的滋养,也影响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9.
“书”、“尚书”、“书经”这三个称谓反映了不同的时代对于《尚书》不同的理解以及人们对其不同的认可程度。《尚书》的性质是“上古政史资料的汇编”,《尚书》的成书最后是由秦王朝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与汉朝统治者息息相关.在汉代尊儒思想逐渐壮大的影响下,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亦开始承继起周秦的发展传统,以《书》为教、引《书》为用的特征愈发明显.前汉诸帝引《书》用《书》,将《书》学思想融入其治政实践中,足见《尚书》在统治阶级心中的重要地位;而诸帝为《书》学发展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更是促进了前汉《尚书》学的迅速发展.条列前汉帝王与《尚书》之文献,可探帝王对前汉《尚书》学发展的影响及前汉《尚书》学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清初的学术转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学术方向的转变,朴学逐渐压倒理学;一是学术理路的转变,经学研究偏离经世致用的传统,走上了纯学术化道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清王朝把《蔡传》定为官学,实际上促进了其在学术界地位的下降。驳《蔡传》及兼采汉宋《尚书》学成为一时之风气。阎若璩所处的康熙时代,成为《尚书》学史上的宋学与清学的交接时期。  相似文献   

12.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著有学术价值巨大的《尚书》研究著作和文章。他的著述大多在当时就被整理出版,并刊载在各期刊上。其中,《太炎先生尚书说》为诸祖耿整理章太炎治《尚书》的文献汇编,《古文尚书拾遗定本》是章太炎探究《尚书》的代表性著作。章太炎《尚书》研究,在论述《尚书序》、解《尚书》和探析《尚书》学术史等方面做出超越前人的贡献。总结和梳理其治《尚书》的成果,既有助于我们寻绎其《尚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晚年的经学思想,又能推进中国《尚书》学和对中国经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灿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2):84-86,108
《尚书》蕴含着丰富而又独特的教育思想。《尚书》既在文本中明确表达出来教育思想,又在所记载的教育实践中隐含有一些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者的态度应该“敬”和“宽”,音乐教育很重要,师的作用很关键。《尚书》的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历史感、忧患色彩和实践性。这些对于我们当前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加强教育的实践性等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道德根源在《尚书》。孔子修订《尚书》就是为了弘扬道德。尧帝以道德为标准选拔干部和接班人,舜帝继承并发展了尧帝的道德观,皋陶的“九德”和箕子的“三德”之说规范了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准则,《吕刑》阐述了道德、法律和行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此,道德成为了仁人志士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5.
《尚书》中文王圣王形象的塑造既反映周人对文王的推崇,也揭示出了周人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文王之治不仅获得了民众对西周政权深厚的政治认同和心理认同,还深刻影响着周代社会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文王的形象成为后世士人和历代君王修身的典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模式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今本《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句当在"化居"之前断开;《益稷》"在治忽"历来异文众多,当依《汉书.律历志》作"七始咏";《益稷》"朋淫于家"本或作"风淫于家";《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汉石经作"天既付命",汉石经"付"为本字,今本作"孚"者为借字;今本《康诰》"殪戎殷",汉石经作"壹戎殷",当以后者为宜;《尚书.武成》"一戎衣而天下大定"释为"一着戎衣而天下大定"为牵强附会之词,应理解为"一次用兵伐殷而天下安定"。  相似文献   

18.
《尚书》中保存了大量的上古史料,它不仅记载了中国最早的以自然山水为对象的审美活动,体现人类在审美上更大的自由性和情感性;还出现了自然比德观念的萌芽,为后世的自然比德审美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6,(7):77-82
《尚书》是先秦典籍中文体较为集中且对后世文体影响深远的一部上古文献。以往关于《尚书》文体的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尚书》文体进行分类及其篇章的归属;为《尚书》文体各体释名;研究《尚书》文体对后世文体的影响。近年来,学界将《尚书》文体研究提升到了文化的层面上来考量和阐释,这开创了《尚书》文体研究的新途径和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政论散文集,《尚书》的语言有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修辞技巧的运用上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其中夸张修辞格的使用,更是增强了统治者的气势,渲染了政令的威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