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颖 《新闻与写作》2007,(10):57-58
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时,应根据社会大多数人的看法和道德标准来决定一个新闻报道是否能符合公众兴趣,并且在主观上应该出于善意和诚意,报道个人隐私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时,应根据社会大多数人的看法和道德标准来决定一个新闻报道是否能符合公众兴趣,并且在主观上应该出于善意和诚意,报道个人隐私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3.
犯罪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颖 《新闻记者》2006,(4):46-49
犯罪新闻(Crime News)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项重要门类,由于其关系社会秩序稳定、个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危,具有监视社会的传播功能,因而得到了国内外媒体和受众的特别关注。犯罪新闻报道的话题主要是“警察和安全、司法、腐败和恐怖主义,以及个人犯罪,而且包括对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的报道:街头犯罪、恐怖主义、腐败、毒品以及经济犯罪”。这类新闻题材由于现场感和纪实性强,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或者迎合了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和收视欲望。所以。犯罪新闻报道往往具有较高的阅读率、收视率和点击率。根据一份美国关于1990~1996年各大新闻网的十大新闻主题调查中,犯罪新闻报道比其他形式报道多得多。超过经济和健康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与侵害名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我国宪法、刑法等也有保护我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有关规定。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对名誉权案件中的法律适用作了具体解释。这不仅给人民法院审理名誉权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新闻界有效避免新闻侵害名誉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陈亮 《新闻实践》2002,(4):55-56
在新闻报道中,隐私已经成为有意无意要触碰到的问题。人们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却又堂而皇之地去窥探别人。隐私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媒体的卖点,而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也作为一个附加产品带给了媒体。从法律上说,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隐私的内容包括了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只要未经公开,被采访人不愿公开,披露的信息都构成隐私。一方面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决定是否从事与社会利益无关的活动,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坏和支配,同时个人生活信息,如家庭成员,亲属关系,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所谓“告记者热”,尤其是“名人告记者热”成为社会上又一热门话题。几位社会名流与新闻工作者打官司的消息,几乎是无报不登。于是,“作者靠名人出名”的议论有之;“名人欠自重”的议论有之;……其中最多的要算是“状告记者,记者必败”的议论。因此,在呼吁加快新闻立法的步伐,保障新闻工作者应享有的权利的同时,目前新闻工作者如何加强法律意识,如何掌握新闻报道侵害公民名誉权的侵权构成,如何避免因报道失实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已成为新闻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以北京为例,自一九八七年《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到去年年底,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一审侵害  相似文献   

7.
所谓新闻诉讼俗称“新闻官司”,主要指新闻侵权诉讼,即新闻媒介发表的新闻或其他作品在内容方面引起侵害他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而导致的诉讼。自1983年1月,新中国发生第一起新闻官司 《二十年“疯女” 之谜》后,新闻官司一直不断,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告记者热”。在诸多的新闻官司中,侵害名誉权与侵害隐私权的诉讼占了绝大多数,这与其他国家的情形大致相同,侵害名誉与隐私也正是国际上公认的“不当出版” 的两项主要内容。 名誉权早在古代罗马法中就可以找到根据,是指公民对于自己的人格品质、道德和社会评价,法人对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播媒介的进一步发展和广大受众对新闻的更高要求,新闻传播中的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近年来,在诸多的新闻报道的纠纷案中,关于隐私权和知情权的案例是最多的.如何既控制侵犯个人隐私又满足公众获得尽可能多信息的欲望,实现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则是当下值得深刻探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平衡隐私权保护和新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最初由美国学者沃伦(Samuel Warren)和布兰蒂斯(Louis Brandeis)在19世纪末两人合著的著名法学论文《隐私权》一文中提出,此后隐私权概念广为传播,强调保护隐私和坚持新闻报道自由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本文试图分析英国媒体,主要是平面媒体,在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坚持舆论报道自由方面所作的努力。英国媒体管理的特色英国对广电媒体和平面媒体有不同的监管机构和法律条文。由于英国政府认为广播电视具有更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政府按照国会条令建立了专门管理机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最初由美国学者沃伦(Samuel Warren)和布兰蒂斯(Louis Brandeis)在19世纪末两人合著的著名法学论文《隐私权》一文中提出,此后隐私权概念广为传播,强调保护隐私和坚持新闻报道自由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本文试图分析英国媒体,主要是平面媒体,在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坚持舆论报道自由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因新闻报道特别是批评报道引起的纠纷增多,有的还引起了法庭诉讼,比如:活“济公”为何走上法庭和陈佩斯正式向长沙市地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都是因为名誉权的问题。名誉权是公民、法人享有的重要人格权。所谓名誉,就是社会上一般人对某个公民或法人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民法通则》中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刘崇 《新闻窗》2013,(4):106-106
记者写稿,编辑编稿,严格地说篇篇都遇到法律问题。也可以说新闻工作者每天都和法打交道。这就要求编采人员要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及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功能,提高报道质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隐私权与舆论监督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春龙 《新闻界》2004,(3):44-45
公众人物(public person),亦称公共人物、公众形象(public figure),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党政官员、公职候选人等政要人物;文艺界、影视界、体育界明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科技界、企业界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其他公共人物,主要是附属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它对社会公正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新闻采访报道中,隐私权往往容易受到侵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隐私权问题的漠视,使隐私权成为除名誉权之外最容易受到新闻侵权的另一种人格权。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与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红梅 《新闻记者》2002,(12):22-24
最 近一段时间 ,高枫从病危到去世的消息 ,成为各娱乐版的头条新闻 ,媒体纷纷挖掘他从艺生涯中的“猛料” ,包括他的家庭情况、被捕风捉影的恋爱、被揣测的病因、被风传的私生活。仅高枫的病因 ,就被传得很隐秘 ,有媒体说 ,高枫染上的是“PCP病毒性肺炎” ,据称只有三种人可能被传染 ,其中一种人为艾滋病患者。这些报道引发了京城媒体有关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争论。其中 ,2002年9月21日《中国青年报》的“娱乐新闻过度关注高枫事件是一种‘集体偷窥’”和《北京新报》的“公众人物从社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公众社会应当有相应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中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春 《新闻界》2005,(4):53-54
一、从萨达姆“监狱半裸照”事件谈起2005年5月20日出版的英国《太阳报》曝光了几张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关押期间的照片。在《太阳报》的头版照片上,萨达姆只穿着内裤。另有照片显示萨达姆用手搓洗衣服或者睡觉的样子,监狱房间十分狭小,大约为两平方米。萨达姆半裸照曝光后,萨达姆的海内外律师团迅速作出反应,状告照片的拍摄者和刊出方“侵犯人权”。萨达姆的法国律师卢多特表示,他要替萨达姆向《太阳报》要求赔偿100万英镑:“我认为,这是美国人导演的诋毁萨达姆的战略行动,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看看这人,他不是神,他是人’。我…  相似文献   

17.
杨越鹏 《大观周刊》2012,(49):65-65
新闻报道中的名誉权侵权责任认定应遵循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基本内容严重失实、基本内容失实和内容属实但评论不当。媒体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案件中新闻出版机构或媒体从业人员往往会以主观无恶意而进行抗辩。在责任分担上,应根据具体案情依据法律酌定。  相似文献   

18.
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是一项公民的基本人格权利,然而,在保护网络言论自由时,常常会与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相冲突。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言论自由的内涵,价值及其弊端,并提出网络言论自由对隐私权、名誉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详细论述了权衡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名誉权的关系。最后,提出规范网络言论自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秋芬 《新闻窗》2006,(3):71-71
隐私权,指的是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一隐私权是公民不愿公开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生活的权利。狭义的报道权是指新闻记者将新闻事实在媒体上予以发表的权利。在立法上,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律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对隐私权的保护作了规定。关于报道权问题,我国有关法律尚未明确界定。但是,报道权的行使是有限度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