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徽创意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广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计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们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毛色各异、口衔稻穗的五只仙羊,飘然  相似文献   

2.
会徽创意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广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计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们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毛色各异、口衔稻穗的五只仙羊,飘然降临此地。他们把谷穗赠给人们,祝愿这里永无荒饥。说完就腾空而去,五只仙羊则变成石头留在人间。从此以后,这里年年风调雨顺,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8,(5):91-91
会徽创意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广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计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们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毛色各异、口衔稻穗的五只仙羊,飘然降临此地。他们把谷穗赠给人们,祝愿这里“永无荒饥”。说完就腾空而去,五只仙羊则变成石头留在人间。从此以后,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4.
岭南古迹名胜图(见封三)包括今广东省和海南省的名胜古迹,为便于读者观览,现分别作简要介绍。广东省:(广州市]:▲五仙观:在广州市区惠福西路,因观建于坡山之上,坡山有红色砂岩出露,人们附会是仙人脚印,有五仙人骑五色羊降临楚庭的传说。人们为了感念仙人骑羊赠穗的恩惠,明洪武十年(1377)在这里建了一座五仙祠,清代重修。原建筑有照壁、牌坊、山门、中殿、后殿等,现仅存山门及后殿。观内有北宋至清代碑刻10余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08,(6):61-61
会徽创意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广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计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们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毛色各异、口衔稻穗的五只仙羊,飘然降临此地。他们把谷穗赠给人们,祝愿这里“永无荒饥”。说完就腾空而去,五只仙苹则变成石头留在人间。从此以后,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广州被称作“羊城”、“穗城”。今天,广州越秀公园内有五羊雕像,是广州最具象征意义的城徽。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08,(4):F0003-F0003
会徽创意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广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计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们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毛色各异、口衔稻穗的五只仙羊,飘然降临此地。他们把谷穗赠给人们,祝愿这里“永无荒饥”。说完就腾空而去,五只仙羊则变成石头留在人间。从此以后,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广州被称作“羊城”、“穗城”。今天,广州越秀公园内有五羊雕像,是广州最具象征意义的城徽。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07,(45):81-81
会徽创意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广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计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们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毛色各异、口衔稻穗的五只仙羊,飘然降临此地。他们把谷穗赠给人们,祝愿这里“永无荒饥”。说完就腾空而去,五只仙羊则变成石头留在人间。从此以后,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广州被称作“羊城”、“穗城”。今天。广州越秀公园内有五羊雕像,是广州最具象征意义的城徽。  相似文献   

8.
印度的古代逻辑学(形式逻辑)有两大流派:一是正理论,一是因明论。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公元初,印度逻辑始祖足目仙人(又称乔答摩)创作了一部不朽的逻辑经典《正理经》,为印度形式逻辑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从这时起,逐渐形成了以此经为中心的正理逻辑学派,即传统所谓“正理论”。《正理经》共有简短的经文530条,分为五篇,阐述足目仙人提出的“十六句义”(十六逻辑范畴系统)。  相似文献   

9.
朱钢 《文化遗产》2008,(1):113-119
安期生并非著名的仙人,但因为与白云山、罗浮山等名山的密切关联,使其传说在岭南地区有着特殊的影响。本文借助大量文献资料和部分口头传说,全面梳理了安期生其人其事的来龙去脉,并对他由北方地区传入岭南的过程进行了重点解读。同时,还辨析了安期生与郑安期的区别。安期生传说是研究岭南文化与北方文化关联的典型个案。笔者以为,上古仙人也好,齐国方士也好,安期生的大量传说都发生在北方;目前岭南流传的安期生传说,最有可能的是本地术士与北方仙人形象相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相传,八位仙人过海到台湾,在一老茶农家休息,边下棋,边品茶。因茶树品种欠佳,众仙饮之,索然无味。一仙抖长袖,变出一只玉兔,玉兔卧茶树下良久,仙人命茶农采叶泡茶。众仙饮过,赞口不绝。此后,这片茶林风靡台湾,后人称为“仙踪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