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尊重学生文本解读的个性化。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它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把学生从“标准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读中解放了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飞 《四川教育》2013,(7):55-56
在传统的教学中,作为教材的文本具有确定性的解读取向:教科书的提示预示着编者的价值判断;教参的教材分析就是文本解读的指南;教学就是教教材……这样。文本丰富的意义被单一的解读所代替。师生的个性化解读被标准的分析所扼杀。因此。基于这一现实问题,多元的文本解读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视野,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而渐渐成为“新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正如语文新课标所强调,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与处理。要尊重学生、尊重文本、尊重自我;要基于文本的内在超越:要由踏实的执行走向自主创生。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语文课堂,广大教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理解。可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原则地包容学生的所有回答,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不予纠正或引导,长期下去会对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下面是笔者不久前听一位年轻老师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九色鹿》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是语文教师课堂上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建构人格。然而多年以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都是条分缕析,为学生分析透彻,使其更容易拨云见雾。殊不知,这种嚼碎了喂进去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文本解读,那种解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个性化”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命题.自然也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作为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理应秉持的一种策略.理应追寻的一种境界.“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基于生命、始于生命.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命、发展生命、润泽生命。放眼“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理想课堂,它必将是师生生命自由、惬意、盎然生长的沃野.师生将在这里智慧相长。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并指出对文本解读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活动,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随意解读、穿凿附会和过度阐释等弊端。笔者试就文本解读的有关问题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关注阅读教学,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积极进行阅读教学改革,比如倡导多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等,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学生僵化的思维,这是积极的现象。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且听个性化解读的号角《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以来,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咀嚼喂养式教学并不利于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因为通过文本解读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象,学生并不能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笔者认为有“三忌”。  相似文献   

12.
陆艳芳 《教师》2015,(10):18
文本解读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凭借感受力和想象力而披情入文的独特的精神活动。文本解读不但要解释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会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要穿透文字去感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只有对文本有着精彩的充满个性化的解读,才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阅读期待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使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阅读期待的巧妙运用,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凸现学生独特的内心感受,使课堂因此而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多元解凑”这一新课改理念的提出,转变了旧有的观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可是教学实践中,由于理念上理解的偏颇,对多元解读的过分推崇,导致部分教师对文本“多元解读”产生误解,漠视文本,用热闹的课堂讨论形式替代潜心的“读文悟道”;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课程标准主张语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正是对阅读教学的解放,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作品主题、形象、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的认识,发挥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特的、个性的、有价值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果.甚至将作品的价值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本质和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说,多元解读体现的是语文教学最为本质的一面,是语文特性和人文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介质,虽然存在着"空白"和"不确定性",但必然会有许多显性的、鲜明的"规定性",总会有"作品视界"范围。阅读教学以文本为基础,不同的人,可以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读。因此,"个性化解读"并不等于随意解读,它必须根植于文本,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语文教学,考虑共性过多,重视个性不够,统一的目标、同一的学法、划一的评价。像一道道紧箍咒,磨光了学生个性的棱角。湮没了学生灵性的光亮。“多元”理念的提出,给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活力。文本解读拓展中学生思维的放飞,文本解读超越中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不说是多元理念投射在语文课堂的一抹阳光。但是必须看到。由于对“多元解读”理解的偏颇,不少教师在实践中陷入误区:偏离目标,一味拓展解读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解读现在是个很时髦的词语。自从课程改革提出这一概念以后,有关语文和语文教学的媒体时常提到它,语文专家和语文教师的口里更是经常说到它。一时间,只要说到文本解读和文本教学,都离不开这个词语。可是,从运用实践看,误解者不在少数。现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试作解读,以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基于这种深广和多元,教师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总是力求既深又透,恨不得把学生能产生的各种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