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课前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预习的过程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尝试性地学习新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指导单篇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通过两年学习的中年级学生基本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所以预习中我通常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小语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第七册开始,在每篇课文之前安排了一段简短的“预习提示”,这是加强自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措施。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一、明确“预习提示”的含义和作用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预习提示”一般有三层意思:一是对课文有关方面作些介绍,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七册教材激发阅读兴趣的形式多样,并且注意把知识铺垫和激发兴趣结合起来。如《趵突泉》一课的预习提示:“山  相似文献   

3.
正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解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实际上是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教会学生预习课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教会学生预习课文呢?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基础。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架桥铺路,并为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相似文献   

5.
课文预习是学生对教师尚未讲授的知识内容独立学习的活动过程,即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设计好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保证预习时间,检查预习情况,注重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学生能力?首先是端正教育思想,牢固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服务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一教育思想的确立是学生自学能力得以落实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关键的是要把培养学生自己能力的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一、在预习中培养学生自觉知识的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首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得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将“预习”编入课例,使预习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并编写了富有启发性的预习题,足以见得预习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为使预习达到目的,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预习时间。其次是明确预习要求。如一年级学生的预习要求是:(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读读音,记记形,组组词。(2)自己读课文,把课文  相似文献   

7.
一、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能力。反之,有了能力就可以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达到掌握运用英语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就是说,学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脑力劳动和亲身实践,才能学有所获。1.预习课文,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预习做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高、对高中学生,笔者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指导预习方法。预习时,要求做到;①能拼读生词,了…  相似文献   

8.
<正>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将课堂上要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语文课中每篇课文都有固定的  相似文献   

9.
周玉明 《湖南教育》2005,(19):34-34
一、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独立性 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教材中包含艰深晦涩词语较少的课文,特别是“自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正文前面的“阅读指导”、正文后面的“知识短文”“图画说明”“注释”及课后“练习题”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再次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主角”,经过预习,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经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熟悉,理解更深入。有效的预习使我们的“课堂生成”也将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学生在新课讲授前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知识,并独立思考、探索,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经历”。预习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面临学生差异显然更加凸显,预习之后该怎样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改革教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校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初步做了这样一点尝试: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传统教育一贯侧重于传递和储存知识,只要求学生听懂、记住、答出,以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时代要求了。因此,我们把教学工作的重点,从教学生“学会”转移到教学生“会学”上来,认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低年级起,教师就加强对自学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拼音识字、查字典、预习课文、整理知识、找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校以家常课为抓手,着力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摸索了一些方法和经验。为了把“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经过老师们反复思考、研究,终于在2011年9月编写了一套语文校本教材《预习导航》,更准确地说是“学材”,是学生自学的帮手。一、《预习导航》明确指向性-让学生的自学有了清晰的目标《预习导航》目标很明确,它让学生明白了每一篇课文的预习要求,而且这些要求非常具体。  相似文献   

14.
“三环一线”的教学模式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三环”是指预习———学习——练习三个环节;“一线”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智能。一、首先要抓好预习的环节,培养能力,发展力预习是学生自学将要讲授的课文,又是对课初步感知的过程,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提出明确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比如,课文中的字、可让学生自己查字典,掌握读音与用法。学生在掌字词的过程中,可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根阅读提示的要求去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文体的文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记叙文…  相似文献   

15.
预习课文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求学生进行预习,今后更应注重对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建立个人档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预习各种体裁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好好的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学习惯,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精神,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团。在此,仅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地离学生的预习问力和日们预习是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习惯,指导预习方法,这是达到“不教而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熟悉了课文,易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励学生的预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预习效果,可以布置学生根据具体要求预习各类课文,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各种文章的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阅读、思索的开始。它不仅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自学能力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努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叶圣陶在他的《语文教育论集》里指出:“在课堂里教语文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他说:“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例子,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给学生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参与。预习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的保障,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部编版本的教材增加了预习提示,这无疑对于学生在进行课文预习中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促进学生课文预习的有效性与科学性。预习提示就像一个引路人,指引学生有效解读课文,指引教师科学布置预习任务,以此设置课文引语,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9.
1实验原理教育学理论指出,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法指导的完整含义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应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对于师范生来说尤为重要。这就决定了我们师范课堂教学的特色是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或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启用了导学模式。2实验…  相似文献   

20.
新编教材自小学第七册起,每组课文前都有《导读》,每篇精读课文前都有“预习”,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这些内容的编排为教师的教提供了依据和准则,更为学生的学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凭借“预习”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忽视了《导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有悖于编者的意图,也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导读》位于每组课文之前,既是每组课文的精要,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又像指明方向的路标,指引着各单元的教学大方向。它一般由四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向学生介绍课文安排;二是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