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是教师授课前所做的必要准备,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以选文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材,只是语文教师训练学生语文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凭借,或者说是“例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不应把一篇课文的完整分析像从一个容器装入另一个容器那样地交给学生,而是应根据培养能力的目标要求,对教材进行一番加工改造,使之真正变成切实有效的训练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从备课的第一个步骤——熟悉课文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构思教学方案的境地之中。语文教师在备课中熟悉课文既不是一般读者在欣赏作品,也不是文艺评论家在做作品评价,更不是语言学家在做语法分析。它的目的是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因材、因势地进行教学设计。要在教学设计体现创造性,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型的设计上、在课文内容讲解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心得。分析那些优秀的语文教师之所以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正是因为他们在备课中不断追求创新设计所致。所以说,  相似文献   

2.
小语教学要强化“读”的训练,通过读来理解、积累和内化课文的语言文字,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而获得的。如何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见。一、“读”要到位“读”要到位,教师必须做到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给学生读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样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课讲得精粹,讲到点上。即只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不讲学生已掌握了的…  相似文献   

3.
一、引课解题的情境感染 “引课解题”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因此,应注重它的吸引力。教师在教一篇新课文时,用情境导入法往往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导入,可以启发学生:认真的端详过自己的父母吗?对亲情的感受有过吗?尤其是逆境困难时的亲情体会过吗?从题目中“爸爸”所引出的亲情的情境感染,会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带来好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民族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全师有责,教好课,系于备课。”对于备课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些老师说:“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妥善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但是,有些老师说:“不管上什么课,只要按课程的内容给学生传授知识,用不着备课,备课只是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以我当过十四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来看,不精心备课,把备课当成瞎子点灯一样毫无目的的马马虎虎地来备课,上课时将会出现许许多多的缺陷和差错。我在这里仅举一例,在教学《骆驼和羊》这篇课文时,“骆驼”这一词中的“驼”跟“骆”一起读的时候,是读“tuo”还是读“tuo”,我一下子未能断定出来,这事何等“罪”啊!更不用说是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5.
一、说课,要让听“课”者有所得 笔者曾经观摩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前说课”,内容是鲁迅的《雪》。第一部分“说教学分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鲁迅哪些作品,以及阅读这篇课文会遇到什么困难。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来明确预期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数学说课的特点说课是“教学论”研究的内容,属课堂教学有机整体中教学准备阶段的范畴,它对教师教学有教研的意义,对教师业务素质有评价的功能。说课具有如下特点:1、外显性:说课和备课都围绕同一具体的教学课题研究提出优化教学方案,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教学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语言、板书等。但说课源于备课,又高于备课,是备课的深化和提高。教师备课是个体劳动,处于无声的半封闭的状态;说课和备课不同,不仅要说“教什么”和“怎么教”,更要说“为什么这样教”,使教师半封闭式的个体备课劳动置于…  相似文献   

7.
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更新,才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比如讲析课文,那种“程式化”的方法,千篇一律,繁琐费时,既不利于知识的传授,也不利于智力的开发。这是非改不可的。一篇课文怎样讲才顺当,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启他们的思路,而课文的内容又最容易抖出来呢?实践证明,选准讲析的突破口是很重要的。学习如登山,教师要当好向导,起步很要紧。确定突破口的原则,首先应考虑课文的特点以及与其他课文的联系,明确教学这篇课文的要求和重点。在备课时除细细揣摩教材外,还要理一理自己读懂这篇文章的过程,哪一点引起了自己的兴趣,抓住哪一点能取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等,继而确定突破口,制定教学方法。下面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百花园     
备课“十问”备课,是教师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需要,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是全部教学过程的基础,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坚持如下“十问”便可能备好每一节课。一问:教学大纲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二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及章节中处于什么位置?三问: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突出?四问:本节课的难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手段突破?五问: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了解哪些相关知识?哪些问题易使学生产生疑惑?六问:引进哪些课外知识能引起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9.
说课是一个新兴的教研课题。说课是指任课教师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已备好的课面对同行们进行概述,以表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的总体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的依据和理由。说课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后。说课源于备课,而高于备课。备课主要是备“教什么”和“怎样教”,而说课侧重于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教”。因此,说课对提高备课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说课的目的要求,说课一般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说《大纲》和教材;二说教学过程;三说教学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从备课开始 ,我们就进入了这种状态 :我怎么理解这篇课文 ,我怎么分析这篇课文 ,我怎么讲解这篇课文 ,我怎么设计这篇课文的讲解思路 ,然后怎么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 ,终究是个“我”字当头 ,是以“教师为中心”。接下去讲课 ,自然把这种状态贯穿在整个课堂中 ,逼着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 ,围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 ,若哪位学生大胆提出点儿自己的看法 ,不但学生“死定” ,当教师的也会觉得“栽定” ,认为这节课备得不充分 ,讲得不好。这样自然是“教师中心”…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一、备课文教师在教一篇课文前应“朗读在先,感悟在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先感动自己。好的课文和精彩段落甚至应该朗读…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具体地说,它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说课教师面对评委、同行教师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讨论,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这一目的的一种教研和师训活动。“说课”与“备课”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各具特色。“说课”的对象是同行教师。教研员、各级行政干部;备课的对象是学生。但无论是“说课”还是“备课”,教师都必须以纲为本,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自学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状况等进行…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的传统教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听着、答着犯困,便或玩、或打盹,或者思想开小差,于是大家在教改中大声疾呼: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改变被告诉、被灌输、被训练的地位。怎样改变 ?我们想出的一招就是:“换个思路备课”。比如教《太阳》这篇课文,老师备课不是像以往那样备自己讲的内容,也不是备自己“问”哪几个问题,而是想,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读懂,还要提出自己乐于解决的问题。于是教师在备课时备了这样一个自学提纲在课堂上出示:   1自读课…  相似文献   

14.
说课 ,是评价教师基本功、教学水平和潜在素质的一种常用方法 ,时常用来选拔教师 ,故颇受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从我们这儿看 ,不少教师还不懂得怎样说课 ,把“说课”说成了“上课”。一、什么叫说课?说课的“素材”是教材中某一章节 ,说课的内容是实施教学时要考虑的基本项目(见后述) ,说课时要立足于教师个人的见解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 :说课就是说课者面对评委 ,根据自己对某章节教材(某篇课文)的见解 ,对实施教学时要考虑的基本项目 ,从内容上、理论依据上进行说明和分析的过程 ,简言之 ,说课就是教师说清楚怎么去“备”、怎么…  相似文献   

15.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备课?备课应做哪些工作呢? 一、要备教材。于漪备课法指出:教师钻研并掌握教材,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的过程,达到懂、透、化的需求,“懂”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17.
肖灵 《青海教育》2011,(5):25-25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大讲篇章,脱离语言教学。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由教师讲给学生听,以教师的领悟代替学生的领悟。离开语言形式的静态架空分析,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作用不大。二是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知识课,把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割裂为各种基础知识的“文词”堆,这种肢解课文的做法也不能给学生多少实际用处。  相似文献   

18.
黄宁宏 《广西教育》2011,(31):39-39
一、质疑教学存在的误区一是没有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如教学课文《木兰从军》时,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提出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你读了有什么感想?”由于小学生对古代知识了解得较少,而教师又没有创设相应的情境,  相似文献   

19.
教学基本功“五会”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应重点放在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上。教师苦练基本功要达到“五会”:①会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准备,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明确课时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操作性强的课时教案。②会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  相似文献   

20.
谈谈历史“说课”●吕栋山近年来,教师说课活动越来越成为对教学评估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它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备课、上课,而轻视说课的做法。那么,什么叫“说课”呢?所谓“说课”,即教师在授课之前,就本人对所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和分解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