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季明媚 《新读写》2012,(4):24-25
通过对大人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的描述,小作者生动地表现了对于一直以来被迫与“别人家的孩子”此较的无奈与不满,以及对大人鼓励的强烈渴求。这是一个好话题,引入深思,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老顽童”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吧!对,他就是《射雕英雄传》中拥有孩子般童心的周伯通。我家也有一个“老顽童”,他的童心与周伯通不分伯仲。他,就是我的爸爸。  相似文献   

3.
施报 《家教指南》2007,(4):48-48
有人把父母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称为“留守孩子”,而如今,这种现象正由农村向城市“蔓延”。最近,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调查显示:有3%-5%的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每年和孩子团聚的时间很少,孩子大多是跟着父母一方或祖父母生活,而且这种情况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课文《齐桓晋文之事》中将“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注释为:“见《诗经&;#183;大雅&;#183;思齐》。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刑,通‘型’,作榜样。寡妻,正妻。御,治理。”很明显,编者把这里的“家”理解为“家庭”。  相似文献   

5.
家有“叨叨妈”,是福不是祸。我对这句话是深有体会。早上我正在美妙的梦境里神游,妈妈就开着轰炸机来轰我:“睡睡睡,都快睡成懒猪了!”妈妈的叨叨像一颗颗炸弹,把缠绕在我全身的瞌睡虫都赶跑了。  相似文献   

6.
“苦孩子”     
任何写的这篇章发人深思。中讲的“苦孩子”的故事,令人落泪,引人深思。孩子是不是需要磨难?有优越感的孩子是否一定会被苦孩子甩到后面去?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分析,切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7.
黄小明 《考试周刊》2012,(50):173-174
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班主任一定要倾注无限的爱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促进留守孩子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关键,而获得语感则必须仰仗读、记、仿、写习惯的养成。有关读、写的论述很多,在这里我们着重谈谈“记”和“仿”两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文教师,我常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觉得课上得很是得心应手,一节课下来,身心俱泰;有时就觉得心里不是个滋味,甚至有沮丧之感。为了搞好教学,对其加以总结记录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为什么电磁棒一装电池就会吸起很多小钉子?今天,我要当一回“研究生”,亲自来解开这个谜题。  相似文献   

11.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静:你现在好吗?静.刚才我好生气,也好伤心。我想到了你——我的知音,我有好多话想向你倾诉。  相似文献   

13.
《小石潭记》中有一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课本对其中较难的“坻”、“屿”、“止莲”作了解释,惟独对“岩”未注。相关的古选本也很少见到注释了“岩”的。也许编们都认为它就是通常的“岩石”之义,无须注释。其实,这样理解值得商榷。中的“止莲:课本已经注释为“不平的岩石”。如果后面再来一个“岩(岩石)”,岂不重复?在这里,“岩”当注为“洞穴”之意。  相似文献   

14.
巫可心 《小读者》2011,(3):27-27
因为我们去北京度假时没关好仓鼠笼子的门,让这两只仓鼠过了把瘾。它们居然在我家"度假"呢! 几天后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仓鼠。天啊,笼子"健在",而里面的活物荡然无存。我们也顾不上脱鞋了,赶快找呀!在餐桌旁边,公仓鼠瞪着惊恐的小眼睛被我们扔回了笼子,母仓鼠却仍不见踪影。  相似文献   

15.
我是家中的小公主,让“部下们”受尽了“苦难”。家人终于忍无可忍了,制定了一个“政变”计划。  相似文献   

16.
爸爸是我们家的“开心果”。爸爸长得富态,一天到晚挺着“啤酒肚”,走路时间一长,便累得气喘吁吁,经常成为我和妈妈取笑的对象。爸爸的单位组织去医院体检,医生再三关照,劝爸爸多活动,该减肥了。  相似文献   

17.
金兴甫 《语文知识》2005,(11):32-32
《晚报文萃》2005年第3期A版有一篇题为“走上前台的‘富二代’”的文章中写道:“已近不惑,承继了父亲事业,并且发展到上亿身家的余进华,回忆起这段经历(引者注:指船舱漏水,父子险些丧命)时,仍然感慨不已。”细读这句话,发现作者把“身家”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一切真正的英雄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有时我多么想“250”一回,可妈妈说我充好汉.爸爸训我当傻帽.老师嫌我瞎逞能.同学笑我出风头。唉,看来想“250”一回也真难!  相似文献   

19.
刘秋娣 《辅导员》2014,(10):97-97
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20.
舒广袖 《语文知识》2001,(10):15-17
姚鼐《登泰山记》说:“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戊申”在这里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干支搭配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那么,“戊申”这一日的后面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晦”字呢?反之,“晦”这一日一定是“戊申”日吗?要说清什么叫“晦”,还得从月亮和月相讲起。我们的祖先通过对月相的长期观测,发现月亮圆缺是有规律性的。在一个太阳年中,月亮大致圆缺十二次,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就是这个道理。但不尽人意的是:月亮圆缺十二次仅得354天,比一个太阳年少十一天还多。这个缺陷,人们只得采取闰月的方法加以补救。这样,阴历(以月亮圆缺为依据的记历)和阳历(以太阳环黄道一周为依据的记历)就是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成为我们祖先长期使用的“阴阳台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