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语:《怀任斋诗词·频伽室语业》合集,是我2000年初为业师蒋礼鸿(字云从)、师母盛静霞(字弢青)编印的。当时云从师已先逝世,师母健在。诗词合集虽然只供师生、亲友阅读,不过我在编印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登门拜访国学大师徐复、程千帆先生,并请求为之赐以佳序。一听说是蒋礼鸿、盛静霞的诗词合集,二老连声答应,毫不迟疑。虽然当时两位先生已经基本上不再给人写序。程先生在写完该序后不久就逝世了。如今师母也已逝世,徐老也稍后逝世。  相似文献   

2.
丁亥年秋.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先生应"福州市第二届读书节"组委会之邀,亲临榕城九仙山(于山)九日台讲授"朱熹读书法".承徐先生美意惠赠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书报刊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刊物<藏书>创刊号和第二期两册,书样典雅玲珑,图文清丽,形神俱佳,爱不释手.当日挑灯夜读,见第二期刊有原杭州大学教授,现在南京师范大学执教的黄征师兄的大作"<怀任斋诗词·频伽室语业>合集前言(附蒋礼鸿先生和师母盛静霞先生诗词选)",披读之余,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已故老友、原山东大学历史系主任王仲荦教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仲荦生前友好和他的高足在此聚会,共同缅怀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仲荦原名牛,字仲荦,后改名元崇,以字行。仲荦生前,我一直称他为牛兄。今天他虽然离开我们已有十年,但我将永远仍以牛兄称呼他。十年前,牛兄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当时我正在杭州参加章太炎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会。遽闻恶耗,悲恸无已。十年  相似文献   

4.
我的祖父石瑛(字衡青),是湖北"三怪"之一.他一生特立独行,廉洁奉公,做出了许多不合世俗人情的事情.虽然他逝世60年了,但是他为民请命、力抗权贵的许多事迹,至今在民间还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5.
正不知不觉间,洪汛涛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余年了,时间过得真快。洪先生是前辈,在儿童文学界无人不晓。他生前喜欢提携后进,有不少年轻朋友。我虽然认识洪先生较早,但和洪先生的私交并不深。洪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洪夫人冯佩霞老师希望我为《〈神笔马良〉典藏纪念版》写篇序,我有些意外,第一反应就是婉拒。但冯老师执意坚持,不仅让其公子数次打来电话,而且年届八旬的冯老师还亲笔写信嘱我不要推辞。冯老师如此信任晚辈,我也  相似文献   

6.
张謇逝世90周年了.今天,人们来到南通,仍能见到张謇留下的许多事业,也处处感受到当地人对张謇的崇敬感激之情,然而很难想象90年前张謇逝世在南通造成了空白而引起人们的迷惘甚至惊慌,很难想象当时在江海大地乃至全国引起的震动.让我们翻阅当年报章,打开尘封的记忆…… (一) 1926年8月24日,《通海新报》的“南通新闻”于头条位置刊发了一则简短消息: 张啬公逝世志哀 张啬老病状昨(十六)晚忽变,即打强心针无效,于今晨八时势益加剧,牙关紧闭,知觉全失,延至十二时三刻溘然长逝.治丧处设濠南别业,已分电北京、南京、汉口、镇江、上海报丧云.  相似文献   

7.
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字叔同,号弘一.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他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长于诗词、工于书画,集音乐、戏剧、篆刻、金石、教育、哲学、法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1.我国现代音乐的启蒙先驱者.李叔同是作词、作曲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音乐创作的人.他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作者,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两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不久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方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曾创办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发表了<我的国>、<隋堤柳>等忧国忧民的乐歌.  相似文献   

8.
北京鲁迅博物馆寄来一册《唐弢文集·书信卷》,内中收录了唐弢先生给我的三封信。其实,在我的书箧中,收藏先生的书信远不止此数,计有18封之多。今日重读这些手泽,往事历历,不免有物在人亡之痛。 唐弢先生是我素所敬仰的作家之一。很早以前,我就知道他是“鲁学”专家,曾与鲁迅先生有过直接交往。鲁迅逝世后,他编辑出版《鲁迅全集补遗》和《续编》,对搜集和保存鲁迅遗著作出贡献。他的杂文,被认为深得鲁迅笔法,有些篇什足堪与鲁迅媲美。他的旧体诗词也极有功底,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更使我倾慕的,是他与我同乡,都是宁波人,我为有这样一位前辈乡贤而感到自豪。 1956年秋天的某一天,我当时是新闻日报《人民广场》副刊的编辑,到上海作家协会去组稿,第一次拜识任《文艺月刊》副主编的唐弢先生。胖胖的身体,圆圆  相似文献   

9.
我60年代初对毛泽东同志诗词手书产生了兴趣,当时买了三本这方面的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线装本,一本是《毛主席诗词手书选集》,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试解》。三十多年来,我虽然调动不少单位,也丢失了不少书,但毛主席诗词这三本书,一直保存至今。有空余之时就翻翻看看,有时也仿照毛泽东同志诗词手书练上几笔。最初练的是“毛泽东”这几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连接得很好,写得也很好,很有意思。后来我就学仿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这是我近几年经常练,练得最多的几个字。有时毛主席诗词手书也临习写一写。特别是毛主席诗词…  相似文献   

10.
靠“等(领导布置)、靠(报道提纲)、要(有关部门提供)”写不出好新闻,应做有心人,深挖求新。 今年1月27日,《新民晚报》“文学角”有篇评介“上海文坛一月”的文章,末尾提到闵行区群众艺术馆为来沪民工编印了小册子《打工族》,夸它是“富有新意的一招”。这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当时处于春节前夕,按惯例春节一过,“民工潮”即将汹涌而来。我区为上海市民工集中地区之一,虽然市里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是,以往“民工潮”出现的一些不良影响,依然留在人们心头。《打工族》的编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