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锤炼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客观事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我国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语不惊人死不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锤炼字句名言,对我们今天仍应有好的借鉴作用。怎样锤炼语言?本文试作例谈。一、锤炼语言要准确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我们必须反复研究,反复琢磨,才能反映恰当。如唐代诗人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诗人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  相似文献   

2.
戎昱是中唐时期一位诗人,但两《唐书》无传,其生平事迹在唐宋文献中记载甚少。由于史料未载,关于戎昱的生卒年,当今学者说法不一,仍无定论。根据现存的史料典籍、当今学者相关研究资料以及戎昱与同时代人的诗作等,考辨得出诗人约生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0)前后,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仍在世,比现有最晚的说法卒于801年还要推后。  相似文献   

3.
[原诗]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赏析] 爱屋及乌,何况是黄莺呢?何况是年年春天用歌声怡悦着他的黄莺呢?何况是此刻正为他唱出一曲离歌的多情的黄莺呢?还有那柳条、那藤蔓、那亭边湖畔的一草一木,都向他  相似文献   

4.
戎昱是中唐时期一位诗人,但两《唐书》无传,其生平事迹在唐宋文献中记载甚少。由于史料未载,关于戎昱的生卒年,当今学者说法不一,仍无定论。根据现存的史料典籍、当今学者相关研究资料以及戎昱与同时代人的诗作等,考辨得出诗人约生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0)前后,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仍在世,比现有最晚的说法卒于801年还要推后。  相似文献   

5.
《学苑教育》2012,(24):96-96
对连州山水的热爱,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而海阳湖的独异风景,更令他流连忘返。他修葺湖上亭榭,疏凿岸边溪壑,发掘名胜蕴涵,并为之重新命名,如切云亭、玄览亭、云英潭、飞练瀑、棼丝瀑……著名的《海阳十咏》,即是对环湖十大风景的歌咏——“波摇杏梁日,松韵碧窗风。隔水生别岛,带桥如断虹”(《切云亭》:“香风逼人度,幽花覆水开。  相似文献   

6.
咏叹西湖     
华章溢彩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  相似文献   

7.
三潭印月在杭州西湖小瀛洲“我心相印”亭前,有3座石塔塔身中空,呈球形,每个球面有5个小孔。每当皓月凌空之时,在石塔内置烛光,烛光透过小孔投进深潭,映出无数个小月亮,与倒映在湖上的明月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8.
就中唐诗人戎昱的研究多集中于其生平经历考辨,其诗承杜甫有"沉郁之风"。严羽《沧浪诗话》说:"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其诗歌中的乡恋与愁怨情结,是"绝似晚唐"的部分体现,这是戎昱诗歌研究被遮蔽的部分。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从自然环境影响性格、文化观念影响创作及集体无意识等角度对这一现象深入探析,认为戎昱诗歌中的乡恋愁怨情结,是荆楚地域文化及个人遭遇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唐洪 《文学教育(上)》2013,(17):107-109
亭作为中国古诗中一种独特之意象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蕴藉。不同类型的亭,诗人倾注了不同的情感和审美理想。本文通过对山水园林之亭,古迹之亭,长亭短亭等古诗歌常见亭意象的分析,揭示出亭意象所积淀的诗人的闲情哲思,评点历史忧国伤时,别愁思绪的人生感叹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0.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似文献   

11.
又是一个周末,清晨的阳光照在草地上,柔柔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睡梦中的儿子。一阵风吹来,夹杂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我贪婪地吮吸着,心里感到久违的熨贴。绕着校园慢慢地走着,心中细数种种欣喜和骄傲,为自己、为母校。请让我带着你也绕着校园走一圈,领略她的风韵与内涵……沁心亭有亭临于湖上者,沁心亭也。透过荡漾的湖水,看着荡漾的亭影,你的心旌也会随着摇荡起来。踱进亭中,一阵阵馨软的风儿夹着水汽飘到脸上,好凉爽。抬眼望亭,古色古香,美伦美奂。光滑的琉璃一片片错落有致地叠盖着,栩栩如生的图画一幅幅精美绝伦,龙爪犀利无比,凤冠绚丽奢…  相似文献   

12.
李颖 《初中生》2018,(2):44-46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①矣,余拏②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似文献   

13.
正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大学毕业30多年后,省书法家协会别大方主席受同学别不改之托,通知古城师院1979级中文系的同学聚会。别不改是同学中的大老板、本省荆市首富,一直没跟同学们联系。读大学时,别不改专心研究小学(文字音韵学),别大方则全力搞创作。大学毕业后,二人不甘沉沦于社会底层,先后考入江  相似文献   

14.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 ① ,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 ② ,余一小舟③ ,扔毳衣炉火 ④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 ⑤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 ,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⑥ ,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注 ]:①崇祯五年 :公元16 32年。崇祯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②更定 :古时一夜分五更 ,打鼓报告初更…  相似文献   

15.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劳劳亭@李白  相似文献   

16.
中唐诗人戎昱之诗,大多为怨愁之声,或感事伤时,衣民生之多艰;或悲愁忧思,吧人生之苦辛,表现出一种典型的屈宋式的生命翔,追根溯源,戎昱诗近承杜甫,远承屈宋。  相似文献   

17.
李渔,字笠翁,兰溪县人,生于公元一六一一年。他的青年时代是在明清之际大动荡中度过的。李渔自幼聪慧,能写诗歌小说,由于他不愿同当时的官吏同流合污,便流浪江湖,以后便定居杭州,筑室湖上,一面饮茶,一面写戏,悠然自得,并在亭柱上自书一联:“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世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李渔题联述志  相似文献   

18.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炉正沸.……  相似文献   

19.
[原 文]湖心亭看雪张 岱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矣,余拏③一小舟,拥毳④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⑤,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⑦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⑧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 释]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年号。②绝:断绝,这里是“噤绝”的意思。③ :ná,同“…  相似文献   

20.
戎昱是中唐时期独具特色的诗人,其一生辗转于浙西、长安、蜀地、荆南、湖南、桂州等多地入幕任职,所到所经的地方多留有诗作.他的各类诗歌在意象选取与谋篇构境方面均显示出诗人对水及与水相关意象的情有独钟.纵观戎昱成长环境与其一生经历可知,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形成的水域情结一方面源于地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源自其对故乡放不下的热爱与思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