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我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活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焦裕禄同志真正不愧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心中只有党,只有人民,没有半点私心杂念。他以党的事业为生命,以人民的利益为生命。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党为人民工作,就是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平时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生命危在旦夕,他所思所想的,仍然是兰考人民的命运。他为党为人民战斗到死,操劳到死。他“掏尽红心为人民”,在他身上闪现着我们共产党人最高尚的品德。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将永远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活学活用毛  相似文献   

2.
穆青是中国新闻界一颗耀眼的巨星。2003年10月11日3时20分,这颗星陨落了,这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大损失。挥泪送别一代名记者、一代新闻宗师,缅怀他半个多世纪中做出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人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穆青把人民看得很重很重,人民也把他看得很重很重。在人民心里,他不仅是不朽的,而且是常青的。他是人民真正的朋友我到光明日报社之前,在新华社工作了28年,其中在河南工作了18年。穆青是我的老领导和良师,他把老家河南作为调研采访基地,每年回去一次;在同他的多次接触中,我亲身感受他的政治家风范和高贵品格,感受他与人民群众真正…  相似文献   

3.
穆青是中国新闻界一颗耀眼的巨星。2003年10月11日3时20分,这颗星陨落了,这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大损失。挥泪送别一代名记者、一代新闻宗师,缅怀他半个多世纪中做出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人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穆青把人民看得很重很重,人民也把他看得很重很重。在人民心里,他不仅是不朽的,而且是常青的!他是人民真正的朋友我到光明日报之前,在新华社工作28年,穆青是我的老领导和良师。他把老家河南作为调研采访基地,每年回去一次;在同他的多次接触中,我亲身感受他的政治家风范和高贵品格,感受他与人民群众真正的血肉联系。在河南流传着穆…  相似文献   

4.
在一九五四——一九五七年这几年,我在新华社总社搞外事采访,非常幸运地能有许多机会接近敬爱的周总理,耳闻目睹他为国家、为人民日夜操劳的工作情景,亲身感受到了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和他的堪称风范的令人敬佩的无产阶级情操,从他身上汲取了无尽的鼓舞和力量。他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的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他的认真负责、周密细致、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工作态度,他的以身作则、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和严己宽人的优良作风,至今仍清晰地深印在我的脑际,难以磨灭地铭刻在我的心上。现在我谨把我一九五七年写的题为《周总理同记者的谈话杂记》一文,加以注释,奉献给读者。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重温他的谈话,仍然感到非常亲切,仍然对我们有很大教益。下面是当时文章的原文。  相似文献   

5.
巴托·托马舍维奇是中国出版界的老朋友。他13岁参加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战争,成为铁托游击队中的一员。他随军转战,经历生死战斗,战后进入南外交部,后又转到新闻出版部门工作。他最近写了一本书,书名为《生死巴尔干》。这本书回忆了他战斗的一生和叙述他对历史和现状的看法,表达了对中国人民和对出版界的深厚情谊。 我在工作中同托马舍维奇交往较深,他要我为他这本书的中文版作序。这本书已出版了英文版,他在书的前言中多次提到我。他说:原来许力以“跟我一样,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27日,突然接到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电告:爱泼斯坦同志于26日上午11时40分在北京去世.随后,爱泼斯坦治丧办公室寄来讣告,真令人震惊悲痛.就在4月17日,央视还播出胡锦涛总书记前往爱老寓所祝贺他90大寿的新闻,我们正为他的健康祝福.毕竟是90高龄的老人了,他一生为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直至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完成了他同中国人民结下不解之缘的自传体巨著<见证中国>.他深深热爱中国,于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正如他在<见证中国>的题词中所述:"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唱响正气歌——访《根本利益》作者何建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人的标准不仅仅是我做好官、我不回去卖红薯就行了,在他的心灵深处、在他的血液中应该时时刻刻都涌动着“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这才是我们共产党人一生事业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两周的外地访问,只碰到一件‘糟’事。”客人走下飞机,握着我的手说。听了这话,作为他这次采访项目的一个安排者,我为之一惊,正想问他,但没等我开口,他接着又说:“那就是:我几乎认不出我的第二故乡——重庆了。”他粲然一笑,然后郑重其事地向我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要写本《西行漫记》那样的书,为促进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做点工作。”这位客人,就是在美国久享盛名的记者兼作家白修德(THEODORE H·WHITE)。他  相似文献   

9.
安全问题     
昨天办公室查各位职员的暂住证,唯独我一个人没有,领导劝我还是办一个,我心里别扭,不想理他。暂住证?难道我为北京人民辛辛苦苦工作还需要办什么手续吗?  相似文献   

10.
在党八十诞辰之际,做为党的儿女,千言万语涌心头:怎能忘记,哺育我成长的是党;教我如何做人的是党;指引我前进的是党!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从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就下定了。当我站在韬奋新闻奖的领奖台上时,我深深为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党的新闻工作者而感到无比激动,没有党何谈这一切。做为党的新闻工作者、人民的记者,为党做宣传是宗旨,为人民鼓与呼是职责。革命的先驱邹韬奋为革命鞠躬尽瘁,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优秀品质,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他的精神永远是新闻工作者的动…  相似文献   

11.
长江作为一个新闻事业家的成就,在新闻史上超过了同时代许多新闻事业家。我觉得,他具有下列一些明显的特点: (一) 具有为人民办新闻事业的抱负。长江是同《大公报》老板决裂后走上新闻事业家道路的。经过五年的新闻实践,他深深感到新闻工作的重要,痛感记者没有自己的新闻机构,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新闻自由。国际新闻通讯社是他创立的第一个新闻机构,他认为:  相似文献   

12.
昨天办公室查各位职员的暂住证,唯独我一个人没有,领导劝我还是办一个,我心里别扭,不想理他。暂住证?难道我为北京人民辛辛苦苦工作还需要办什么手续吗?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出书难,出版那些所谓正统的书籍更难的情况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能为安徽的一个新闻记者出版人物通讯专访集,实在难能可贵。可喜,可敬! 董步湘同志是安徽人民广播电台主任记者、驻宿县地区记者站站长,过去与我稍有接触,但无深交。当他为揭露原宿州市法院院长颛孙锡恩执法犯法,凌辱民女的罪行,和与邪恶势力进行了一场严重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之后,我对他才有了较多的了解。他那种为了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不怕打击报复,不怕连累住在当地的妻子、儿女,下定决心,敢冒风险,坚持斗争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觉得在我们新闻队伍中,是不乏有为真理而斗争的勇士的。正是出于我对他的钦佩,我才乐于接受他的约请,为他的人物通讯专访集——《褒贬自有春秋》作序。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8,(7):116-116
“在越来越多的记者想方设法赶往灾区时,我却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见面’仅3天的黑水。”在6月2日《南国早报》上,一位“特派记者”刊文指出,5月27日,他满怀着帮助灾区人民的愿望,来到地震灾区。可他很快就发现,他想为灾区帮忙,却需要更多的人为他而忙碌。“但我为灾区做了什么?给灾民带去了什么?我常常对此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15.
3月1日收到了希凌同志从广州寄赠给我的《奋进集》一书,2日传来了他的死讯,一时如雷击顶:他怎么走得这么急这么快?希凌同志,你可要慢慢走,走好啊! 丁希凌同志今年82岁,曾任河南日报社社长、南方日报社社长、全国记协副主席。离休之后,他似乎更忙了,三年前曾寄我一张名片,上面印着《炎黄世界》杂志社社长等10多个职衔。他说,我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中添了一个字,改为“生命在于脑运动”。他认为,一个人的脑子是不能闲的,要经常想着为人民做点事,为人民做好事。他坚持天天读书看报,每天都要审阅若干稿件,接待若…  相似文献   

16.
1984年西方出版了第一本<邓小平文集>.在这本文集出版时,小平同志写了<序言>.在<序言>中,他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接着说:"中国人民将通过自己创造性劳动,根本改变自己国家的落后面貌,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的先进之列,并且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的正义事业."这些话体现了一位经历艰苦卓绝战斗的伟大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的宽广胸怀,表露了他将继续进行不屈不挠战斗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世界》2004,(8):4-7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表达的是邓小平同志发自肺腑的真情,今天依然清晰地留在我们每个人的耳边,成为时代的强音。邓小平同志以他将近一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在纪念他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让我们通过几个小故事,了解他那平等待人,和蔼可亲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在秘鲁访问的3天,真可谓行色匆匆:参观工业项目,拜访华人社团,访问渔业部长,应邀观看当地民族歌舞,出席副总统的午宴,采访藤森总统……离开首都利马的前天晚上,我们忙里偷闲,踏着溶溶月色去了却一桩心愿:看望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秘鲁著名记者赫苏斯·奥尔贝戈索先生。 68岁的奥尔贝戈索身体粗壮,肤色略黑,讲话底气很足,一眼就能看出他有着印第安人血统和这个民族豁达豪放的性格。因夫人不在家,他一面为我们张罗喝的,一面接过我的话茬说:“对,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已经8次访问中国。”话题也就由此开始。 1971年,奥尔贝戈索第一次访华。他抵达北京不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一生做一件事,一件比较大的、对人民有益的事,在历史上也不是很多的。我国西汉时期伟大人物司马迁,他一生研究历史,收集材料,编撰《史记》,人们称为太史公。他便是一生做一件事的这样一个人。司马迁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在史学方面,还是在文学方面,都是巨大的。他为人类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两千年过去了,人们对他的著作,尊为楷模,到现在还继续学习和仿效。我所认识的编撰《藏汉大辞典》的张怡荪先生,他在历史上的功绩,虽然不能与太史公相比,但他一生立志编撰一部藏汉大辞典,他的决心,排除困难的毅力,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默默地奉献了一生,是很值得称颂的。  相似文献   

20.
刚写稿时,我以为只有设法向有关编辑表示表示“意思”,才能多用稿。正当为“写稿难”,“用稿难”发愁时,我无意从一本书中读到苏联作家高尔基与《铁流》作者的谈话:“每个作家是能够写出更好的作品来的,如果他是真诚的,如果他心灵里有着经过熔炼的金块的话。”我的心灵震动了,通讯员不是为个人、为稿费写作,应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真诚地对待自己的采访,写作。接着,我抓紧业余时间学习,阅读一些中外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