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让学生读懂什么是插叙《田寡妇看瓜)、(五竿制小语第九册11课)的第二部分(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主要是写南坡庄土改后,田寡妇由每天仍然到园地里看瓜到无心再去看瓜的经过,反映了土改后农村的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其间插入了一段土改前秋生向田寡妇哀求给他南瓜的事,交代了土改后田寡妇仍然坚持每天去看瓜的原因。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可这样教学:课文的第二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事?是什么时候的事?第三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事?是什么时候的事?  相似文献   

2.
一、预习课文——粗读粗读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只须略观大意,知其梗概就可以了。在预习课文时,我常常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前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字、词,并按照预习提纲,初步懂得课文的大意。如指导学生预习《田寡妇看瓜》时,我要学生找出文章写田寡妇在土改前后的哪几次“看瓜”。学生按课文的内容理出了田寡妇“看瓜”的顺序:(土改前)每年“总要看爪”——(土改后)开始“仍然看瓜”——后来“不再看瓜”——结果“无心去看”。这  相似文献   

3.
同一篇课文,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板书.《田寡妇看瓜》一课,就可以设计如下四种形式的板书.递进式总要去看瓜:土改前夏秋两季仍然去看瓜:土改后不信孩子们的话无心去看瓜:事实教育了她这个板书从课题入手,以看瓜为线索,反映了田寡妇由土改前"总要去看瓜"到土改后通过事实教育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语九册11课《田寡妇看瓜》是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这是赵树理同志一九四九年在北京担任《工人日报》记者期间发表的短篇小说。近年来一些老师通常作为一般的记叙文来教,有的干脆讲成“故事”。因此,从结构形式到教学重点,都在“事”上面做文章。但我总觉得这种教法见事不见人,有点近乎图解生活,没有揭示出农村伟大变革的本质。我认为教学《田寡妇看瓜》这篇作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仅仅了解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而应该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学生看到农村社会的一场变革引起了广大农民生活和精神面貌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我在指导小学第九册《田寡妇看瓜》一文分段时,从“课题”引入。课题是一个句子,中心词是“看瓜”.课文以“看瓜”这一事件为线索,反映了南坡庄土地改革前后的情况,因此,分段除了《教参》按时间顺序分为“土改前”和“土改后”两部分外,还可按“看瓜”这一事件的发展顺序分为“年年夏秋去看瓜”、“仍然每天去看瓜”和“再也不去看瓜了”三段.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按照上述两种方法去分段,接着让学生根据第二种方法所分的三段,找出各段的中心句:①“因此每年夏秋两季,她总要到园地里去看守.”②“因此孩子们说‘今年不用看了’,她总听不进去。”③“田寡妇也无心再去看她的南瓜了.”再抓住这些中心句中的两个“因此”关联词  相似文献   

6.
《田寡妇看瓜》虽然篇幅短,人物少,语言浅,然而容量大,人物个性鲜明,具有北国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它既是一篇深受学生喜读的好课文,又是一篇易使学生模仿的好范文。教学此文,我确定让学生模仿本课的写作方法,进行一次以“歌颂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主题的习作训练。但是,对于一个农村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来说,虽然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并且亲身感到农村实行责任制后的变化,但需把这些变化写成文章,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指点,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教完《田寡妇看瓜》一文后,我采用讨论的方式,上了一节写作指导课。  相似文献   

7.
《田寡妇看瓜》是按土改前后来组织材料的。通过导读,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填写下表,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语文九册11课《田寡妇看瓜》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按传统的分析,认为是田寡妇。陈一飞老师一反传统分析,认为田寡妇“在作品中只是一个线索人物”,“陪衬人物”,“秋生这位翻身农民的典型,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见《小学教学研究》1985年第五期)陈文认为作品是通过秋生这个“翻身农民的典型”,通过描写这样一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歌颂“农村社会的伟大变革”这一重大主题。观点固属新鲜,可惜论据不够有力。比如说:“最爱偷”三个字“饱含着无限的辛酸和苦楚”,是“对万恶的封建剥削制度的有力控诉!”秋生忍气吞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作家赵树理写的。通过记叙田寡妇看瓜这件事,反映了土改后农村的巨大变化,揭示了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全文以土改前后农村发生的变化为线索,分为两大段。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选择恰当的突破口,是一门学问.过去我教《田寡妇看瓜》一文,总是先板书课题,接着范读全文,再让学生分段,然后读一段讲一段,由词到句,逐句逐层地分析、最后归纳全文。可谓讲得面面俱到,条理井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室  相似文献   

11.
假币     
<正>张一刀在市场卖肉有些年头了,可他还是看走眼了,收摊时发现了一张百元假币。张一刀十分懊恼,脸色肝儿紫肝儿紫的。张一刀不甘心这张假币砸在手里,他要花出去。犹豫了好一阵子,他蹭(cènɡ)到田寡妇开的小卖铺。他的心七上八下直打鼓,像团乱麻:"田嫂,我……我买包烟。"田寡妇堆着笑脸忙说:"大兄弟,一包烟呗,拿去抽吧!"张一刀说:"那可不行,你也是小本生意。"争了一会儿,田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进而对语言文字表达的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受字、词、句等语文基本功的影响,而且同学生认识水平的高低有关。学生的认识水平高一些,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就会理解得深一些;高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能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有的学生在阅读《田寡妇看瓜》一课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语第九册一些课文中有要求学生理解句子的作业。对此,教材提出了两类不同的要求。一、说说句子或一段话的意思。这是指理解内容而言。如《长城》、《给颜黎民的信》、《再寄小读者》、《落花生》、《田寡妇看瓜》诸课文中提出的要求,这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给学生指明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在理解时要注意带点的词语。也就是把句子放在文中与上下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同时把握好对带点词语的理解,这样理  相似文献   

14.
《田寡妇看瓜》这篇课文,是落实“事物和环境”这个训练项目的阅读课文。讲的是土改前,田寡妇年年到园地里去看南瓜;土改开始后,他还是去看南瓜,后来她看到园地里不丢东西了,就不再去看瓜了。作者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环境变了,事物变了,人也变了。阅读时,我们只要抓住了“看瓜”这条线索,把土改前后的情况作比较,就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客,学好单元训练重点。 一、抓住线索,理清思路。这篇  相似文献   

15.
另一种作文     
把作文杂志、优秀作文集小山似地堆到书桌上,你埋头其间,一本本地翻,时而沮丧,时而展眉,时而把这本杂志折一折,时而在那本书上划一划,不用说,你又在进行"创作"了。你看,我没说错吧?看你头也不抬的那股劲儿,这次作文一定又会拿"优",语文老师一定又会把你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  相似文献   

16.
本组课文侧重于训练学生理解文章条理的能力。《粜米》和《田寡妇看瓜》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层次的,《养花》和《动物的远游》是按事物特征和类别展开叙述的。四篇课文可分两组进行教学。每组前一篇是讲读课文,重在教基础知识,使学生懂得不同特点的文章应怎样把握文章的条理;每组后一篇是独立或半独立阅读课文,重在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理清文章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馋"字作为生字,第一次出现在小语第四册《狐狸和乌鸦》一课里,是说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也许是这个字的使用频率不太高的缘故,当学生预习第九册《田寡妇看瓜》时,仍有一些学生把它作为生字提出来.当时,我这样教"馋":"看拼音(chán),齐读:"馋——馋——馋嘴的馋.'秋生说:'往年孩子们看见南瓜馋得很'.馋字就是看见了好吃的食物就想吃的意思,请同学们记住."接着,让学生抄写几遍.后来听写检查效果,有的把"馋"写成"搀",有的写成了"?",还有的记不清字形无法动笔,直搔后脑勺.  相似文献   

18.
那小子真酷     
《广东第二课堂》2011,(4):46-46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在校园外,只要是有奇怪的案件发生,就会有一个学生带着三两个人出现。他时而独自沉思,时而跟身边的人说几句话,时而又趴在地上细细地看,静静地听。  相似文献   

19.
卡片     
上完课,照例开始批改学生的作业。喜欢与学生进行作业对话的我,心情随着作业的优劣变化着:时而写下满心的欢喜,“真喜欢看你的作业”“太棒了”,一个个鲜红的五角星跃然纸上;时而写下鼓励的话语,“要继续努力噢”“加油啊”;而当写下“你能认真完成作业吗”“漏作业,请补上”时  相似文献   

20.
树叶喜欢跳舞一到秋天就穿上彩服从树上飘下来寻找舞蹈的场所庭院说:快来吧看我是个多好的舞厅环境优雅而舒适舞池平坦又宽阔叫臀 看,大自然的这个“舞会”,树叶穿上了斑斓的舞衣,风儿担任乐师的角色,吹起关妙的舞西,时而是快三.时而是慢四,最后一曲是疯狂的迪斯科,真是热闹非凡。诗人借助神奇的想像,描画出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风儿说:快来吧看我是个多好的乐师会吹奏多种美妙舞曲能创造最佳音响效果树叶乐了,挤在庭院角落羞羞答答对风儿说吹吧吹吧,就请您当本次舞会的伴奏于是风吹:呼噜噜,呼噜噜树叶轻快地跳起了快三步风儿又吹:呼,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