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作者在进行湖南省“十五”教育规划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研究”的过程中,接触了不少中学物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他们对新课程改革极为关注,也存在不少困惑:新课程新在哪里?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高?新课程的物理实验教学与以前有何不同?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实验有何关系?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有何区别等等。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于婕 《教育》2006,(4):51-52
2月28日,香港教育学院李树英博士在北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做了以“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中的运用”为主题的学术报告。席间,李博士频率极高地提到这样一个词:体验。因为在他看来,以鲜活的、直接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正是教育现象学研究的焦点所在。教育与体验有何联系?关注人的生活体验对于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有何帮助?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李博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循证教育研究对基于事实揭示教育规律、提升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基于证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促进教育改革是不可或缺的。制约循证教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限度有三重:一是研究目的上倾向于片面地以“有效性”为最大追求,难以回答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二是研究方法上易陷入纯粹的技术主义与应用的取向;三是研究结果上“证明”多于“创造”,各相关方在教条化的框架中出现惰性,反被“证据”制约。要突破循证教育研究的限度,首先应从横向上追问“证据”之于教育研究的概念原点,让价值在技术之上、“求用”的同时也“求真”;其次,应从纵向上回溯相关教育思想史渊源,不仅关注“证据”、更要关注“证据”背后真切的时代背景与具体的教育问题,化解“客观证据”与“意识形态”的矛盾;最后,应反思“教育”与“证据”的关系,促进循证教育研究与其它研究范式与方法的结合,从机械循证到自主循证,唤醒沉睡在教条主义中的循证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来中小学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还提出了一些有关生涯教育的疑难问题。“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这些都能开拓我们的思路,促进我们思考,帮助我们研究。从本期起本刊将以连载的形式刊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忠健老师就一些热点和重点问题所作的解答,希望和大家讨论交流,也希望能促进中小学生涯教育科学地、深入地和持久地发展。下期系列疑难问题为“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何关系”,将刊登于12月上半月刊,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作业设计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业应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注重外在规模走向注重内在质量,从同质化走向特色化。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应回答缘何、是何、如何的“3何”问题。“源何”指向探究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背景,“是何”指向有效作业设计的理论解读,“如何”指向探究有效作业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就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口号以及与此口号有着密切联系而内涵又有一定区别的其他口号,如“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教育学的中国化”、“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等,是我国十余年来广为流传的口号。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得到了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广泛赞同或认可,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关于这个口号能不能提,命题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提与不提这个口号对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发展各有何利弊,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中…  相似文献   

8.
教育之窗     
本刊从本期起开辟“教育之窗”专栏,刊载国内外教育动态、教育理论研究,以及有关教育资料等。读者对这一专栏有何意见和要求,请来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9.
王 :何老师 ,您好 !您一直致力于现代文学的研究 ,并且长于结合文化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从而对研究对象达成一种深入、广泛的“透视”。读了您的一些文章 ,发现您对现代文学的剖析与把握对我们中学语文的思想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性。今天 ,您能就中学生对现代文学的阅读与欣赏这个问题谈一谈吗 ?何 :很高兴谈这个话题。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相比较 ,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中学生来讲 ,如何正确地阅读与欣赏、理解与把握这一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从整体上了解现代文学的意义 ,才能恰如其分地领…  相似文献   

10.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12):77-80
国际与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从“两种文化”到“历史体系”——谈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杨素萍3.1也谈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一种教材比较的视角!!!黎进萍,姜峰3.5马林森的“国民性”思想及其论争!!何晓芳,张贵新3.10试论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法!!  相似文献   

11.
用“六何”认知链呈现“抽象函数”的研究过程,以整体视角把握知识结构,让研究对象经历“从何”“是何”“与何”“如何”“变何”“有何”的认知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研究对象本质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相应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什么是“创新”和“创新人才”?学术上对它们是如何界定的?它们与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关系?该从理论上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证与阐述。  相似文献   

13.
1998年7月,日本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咨询报告中,以“展望21世纪我国教育的存在方式”为题目,提出了学校教育应转向以培养下一代“生存能力”为基本方向。可以说,“学会生存”问题的提出,将给传统的教育观念带来变革。向培养生存能力“转向”从何入手?日本把提高教师资  相似文献   

14.
不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进行研究。通过“教育实验是否科学”,“整体改革实验是什么”和“教育实验中的专家与教师”三个相关问题的追问,试图从教育方法论角度对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这一期“专题点击”,我们把四篇关于教育科研的短文推荐给广大读者。应该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如此,对教育也如此。昔日起五更睡半夜,靠辛苦和时间的耗费来提高教学效益已未必见效。“科研兴校”不是一句可有可无的口号,而应是提升学校品位,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与专业科研人员的研究有何区别?为什么要鼓励“行动研究”?教育科研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有何异同?中小学教师如何从教书匠走向研究性教师?这些问题都是办学者应该着力考虑的、研究的。但愿这几篇短文能给您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流体问题时,同学们总是觉得不知从何入手,——也就是说“不知道选取谁作为研究对象去进行分析”,其实,流体问题的研究对象的选择,通常都是在流体中选取一段流体柱为研究对象,也就是建立一个所谓的“柱体模型”,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流体问题的研究方法就与汽车、木块等模型的分析方法相同了,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这一期“专题点击”,我们把四篇关于教育科研的短文推荐给广大读者。应该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如此,对教育也如此。昔日起五更睡半夜,靠辛苦和时间的耗费来提高教学效益已未必见效。“科研兴校”不是一句可有可无的口号,而应是提升学校品位,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与专业科研人员的研究有何区别?为什么要鼓励“行动研究”?教育科研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有何异同?中小学教师如何从教书匠走向研究性教师?这些问题都是办学者应该着力考虑的、研究的。但愿这几篇短文能给您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这一期“专题点击”,我们把四篇关于教育科研的短文推荐给广大读者。应该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如此,对教育也如此。昔日起五更睡半夜,靠辛苦和时间的耗费来提高教学效益已未必见效。“科研兴校”不是一句可有可无的口号,而应是提升学校品位,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与专业科研人员的研究有何区别?为什么要鼓励“行动研究”?教育科研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有何异同?中小学教师如何从教书匠走向研究性教师?这些问题都是办学者应该着力考虑的、研究的。但愿这几篇短文能给您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那种“女生在数学上不灵”的偏见蔓延,数学专家们开始研究提高女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新的教学计划。这项研究经历了四年,首先围绕数学问题探讨男女生的差异到底从何而来?再就日本在这方面与国外究竟有何不同展开调查。国立教育研究所数学教育研究室长濑沼花子领导的小组自去年起,以“数学与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为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促小康工程”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盐城市郊区教育局教育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一篇大文章。从何入手,我们在学习、实践、研讨中认为,正在广泛实施的“教育促小康工程”是教育与经济结合的工程。本文试从这一工程的实践谈些粗浅的思考。“教育促小康”工程,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