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级《蜗牛》这课相信大家并不陌生,2008年我上过这课,2013年我又上了这课。对比前后上《蜗牛》一课的教学思路,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 一、过去的教学思路 2008年上《蜗牛》这课时,我想这课能否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而不是老师牵引着学生去观察?于是找来了兰本达教授的《蜗牛》一课的教学实录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蜗牛》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这一课时需对蜗牛进行观察,可是蜗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想观察它了,它就会从壳里爬出来。上课时学生也发出了感叹:“蜗牛不出来怎么观察呀!”看着他们焦急而无奈的表情,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对“怎样让蜗牛出壳”进行探究?于是我就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着急,蜗牛不是不出来吗?那咱们就想办法让它爬出来!怎么样?”“行!,'同学们异口同声。我又抓紧时机说:“现在小组就讨论:用什么方法有可能让蜗牛爬出来?”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想出了许多有可能让小蜗牛出壳的方法。有的小组认为:用食物引诱:有的小组认为:把蜗牛放入水中它就有可能出来;有的则认为:用笔尖扎壳背面的小孔它会爬出来;还有的小组竟认为“用力往里吹气它就会出来”;也有认为“用火烤”、“在地上磨它的壳”——想法真可谓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3.
课堂实录这是《土壤》一课教学的第三课时。上节课,我虽然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对土壤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研究,但各个小组活动情况不同,收获也不一样。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的收获,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于是我对同学们说“:上节课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能谈一谈你的收获或体会吗?”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教科版《科学》三年级时,上《蜗牛》这一课。观察蜗牛的活动开始了,今天这节课主要是带领学生对蜗牛的身体、蜗牛的壳、蜗牛吃食进行观察。部分学生在寻访了小动物后,把蜗牛养着,今天也带来了,同时带来了一些食物,如水果、菜叶、馒头,还有带方便面和糖的。我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两天前,在校园角落找来了一些蜗牛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案例:《蜗牛》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第2课,也是我刚接触新的《科学》教材上的第一堂教学研讨课。 (一)提出问题 师:课前布置大家去捉几只蜗牛来,都准备好了吗? 生:捉到了。(齐答) 师:很好!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蜗牛。(板书:蜗牛)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实践(《蜗牛》 ,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的第二课 ,这是我刚接触新的《科学》教材上的一堂教学研讨课。)(一)提出问题 :师 :课前布置大家去捉几只蜗牛来 ,都准备好了吗?生 :捉到了(齐答)师 :很好!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蜗牛(板书 :蜗牛)师 :对蜗牛 ,你想研究些什么?也就是可以提出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生 :我想研究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生 :蜗牛是什么颜色的?生 :蜗牛的壳是干什么用的?蜗牛为什么要背着这个重重的壳?生 :蜗牛头上的两个角是干什么用的?生 :蜗牛有没有眼睛?生 :蜗牛有没有鼻子?生 :蜗牛是怎样吃东西的?它的嘴…  相似文献   

7.
课堂实录这是《土壤》一课教学的第三课时。上节课,我虽然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对土壤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研究,但各个小组活动情况不同,收获也不一样。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的收获,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于是我对同学们说“:上节课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能谈一谈你的收获或体会  相似文献   

8.
《找春天》教学片断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我先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然后说:“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是的,春姑娘来了,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导入课中。“春就藏在我们的课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一边读一边感受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9.
看到校园盛开的桃花春意正浓,我便布置学生课间观察桃花准备在课上写一篇习作。等到上课时,还没等我说话,班长就向我报告:“老师,小明不观察桃花,捉蜗牛玩,还把蜗牛带进教室!”顿时,全班同学都望着我,教室里静极了。我十分恼火,走到小明身边。小调皮小明耷拉着脑袋,怯生生地拿出了蜗牛。“蜗牛好玩吗?”“好玩!”“好玩!”……不仅小明,其他同学也情不自禁地答到。哦,原来蜗牛比桃花有吸引力!我略一沉吟,索性顺水推舟,拿起小明手中的蜗牛,“谁能说说蜗牛怎么好玩?”霎时,蜗牛神奇般地出现在许多学生的桌面上。这次习作内容自然变成了观察蜗…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我总是先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精力非常集中。如本学期我给学生上《青蛙》一课时,课前捉了三只青蛙让学生观察,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青蛙是什么颜色的?怎样获取食物?眼睛、耳各是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能捉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我上了堂组内研讨课,讲的课文是《十里长街送总理》.导课时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课始出示周总理的画像和当年长安街上为总理送行的群众的图片,然后播放哀乐,在低沉哀惋的乐声中让学生聆听教师缓慢沉痛的范读,了解全文内容.评课时老师们反映这是堂较成功的课,特别是导课方式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果真如此吗?我总觉得学生那表面上看似感情充沛的朗读好像缺点什么.……  相似文献   

12.
在教《飞夺泸定桥》(人教版第十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内容后,正准备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内容。周同学一下子将手举起来说:“我认为敌人实在是太愚蠢了,他们要是事先就把泸定桥炸掉,不就完事了吗?”当即就有好几位学生表示附和。  相似文献   

13.
<正>经常在优质课、观摩课中看到执教教师在实验前出示温馨小提示,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也经常用到温馨小提示。那温馨小提示在什么时候出现比较好,它在教学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来谈点体会。一、及时提醒,为教学做好奠基【案例1】《蜗牛》观察蜗牛教学片断执教《蜗牛》一课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可每次看到小蜗牛时,课堂上的情景便又会浮现在眼前。课前三分钟我便走进了教室,可眼前的一幕幕却让我惊讶不  相似文献   

14.
识字教学[案例]魏老师执教的识字课《自选商场》,新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课前准备的商品包装上的汉字,再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王老师执教的识字课《在家  相似文献   

15.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册年级:小学二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演唱《音乐小屋》这首歌,让学生学会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2.能准确地拍节奏,并通过音乐游戏《碰碰球》感受音乐的音高。教具准备:钢琴、头饰、多媒体、邀请卡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律动《健康歌》,学生带头饰扮演小动物从梦中醒来,起床、听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律动。二、复习旧课师:小动物们,上次可爱的小动物为我们带来了一首什么歌啊?生:《蜗牛与黄鹂鸟》师:对了,这首歌太好听了,我还想听听这首歌,你们能不能有感情地表演一遍?(全班表…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一单元(包括1—6课)我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紧扣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一、通过种植、饲养活动进行劳动观点和劳动技术的教育 充分认识自然教学的意义,就能自觉地改革自然教学,克服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让学生观察感知活生生的自然事物,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备《动物和环境》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瓶养蚯蚓、金鱼或蚂蚁等小动物,他们在饲养过程中弄清了动物的食性和生活条件;在备《植物和环境》一课时我发给学生绿豆,按向阳、背阴、适量水、大量水等几种不同环境分组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学会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课的任何一项活动都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然而生活中真正会科学观察的人却不多。如何通过科学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下面是我个人在苏教版《科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一、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如何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呢﹖我们可以以课堂为契机,多让学生经历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上《观察蚂蚁》这一课时,我问学生:“蚂蚁在我们周围到处可见,你们知道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吗﹖”这下可把他们难倒了,因为平时没有认真观察,所以大家只知道它是小小的,黑黑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学生也回答不出来,有的学生还偷…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区级赛课,内容是四年级上册《九色鹿》的第一课时。代表学校参赛,我心里没底:刚刚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上有点开窍,在忐忑中接受了任务,谁知参赛的是第一课时。这第一课时到底该怎么上呢?赛课时,我重点关注到每个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牢固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并点拨学生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再学习九色鹿的外形。课上完了,自认为扎实的字词教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新的课标出台,《自然》教材已被新的教材——《科学》取而代之。而科学课更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开放性。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应遵循以“扎实知识为前提,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思想,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注重培育学生的五种能力。1.观察能力。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要提供生动、形象且新颖的观察材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然后根据相关内容的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如教学《蜗牛》一课时,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玻璃片、细线。食物(蕃茄片、面包、黄瓜片等),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怎样运动,喜欢吃什么…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专业课程内容繁杂,难度深浅不一,又比较抽象。学生在上这门课前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加之课时有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就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以《汽车构造》这门课为研究对象,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效果。 一、主线贯穿法 《汽车构造》的各个章节内容广泛,知识点分散,细枝末节很多。学生们在学习时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