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8月3日《中国青年报》,《180条校规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一文,引出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学校管理究竟应该“管”到什么程度?“理”成什么样子?学校管理的“度”在哪里? 学校管理不是越少越好,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也不用多讲。管理薄弱的学校不是好学校。但学校管理是否越多越好?有的人却不太清楚。否则,别谈180条校规,便是1800条乃至更多,也都没有了议论的必要。为什么学校管理不是越多越好?粗略归纳,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2.
学期末,一位学校领导在讲话中提到,各位老师要上交一篇论文,学校要选送几篇优秀的到市里参加评比。几位刚毕业的老师很兴奋,说准备把一年来的体会经验好好总结一下,要和别人比一比。这是好事,但我要先泼一泼冷水:写是要写的,但“选”的可能不是你的,“送”的也就不是你的了。咱们学校每年“选送”论文可有文章呢,就如有人所说的,讲究“四字”政策。一是照顾。首先给面子,校行政领导、教研员、年级长写的论文,是必须优先选送的。不然,咱们的领导都还选不上,那岂不是太没面子了。其次看历史,哪位老师得过奖吗?获得过什么荣誉称号吗?(这不知是哲学上哪门子的关系)有了这些“光环”,不照顾也不行,不然,会不会有人说你没眼光呢?二是服务。其一“为学校”,不论是教学论文或是教育论文,首先要看是不是体现了教务处或政教处的计划中的哪一点,很好理解,是吧?不然,年终总结的成绩从何而来?他们才不管你所写的论文多有独创性,角度有多特别呢!其二“搞科研”,如果有哪位领导在搞课题研究,那么所选送的论文就要优先考虑在课题范围内的。这也不难理解,对吧?有了获奖论文,结题时当然就好做文章了。除此之外,有些被“认真”挑选上去了,某某先生就会屡次在大会上、年终总结上“适...  相似文献   

3.
有问必答     
《中学生英语》2002年第5期第22页《英语字母哪些地方需要大写》第13条:“诗歌的每一行的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但《百花园中》Spring is like a perhaps hand并非每行都是大写,这首诗歌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4.
“科研开路,提高质量”已成为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都提出“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改革教学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在一些学校已蔚然成风,一支有丰富教学经验,既搞教育实践,又搞教育科研的学型、专家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要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理论能力,开设教育科研理论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指导教师,对写得好的章要推荐发表或结集出版。教育科研涉及到“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方面,写什么是材料问题,怎么写是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师继续教育要重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开路,提高质量”已成为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都提出“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改革教学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在一些学校已蔚然成风,一支有丰富教学经验,既搞教育实践,又搞教育科研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要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理论能力,开设教育科研理论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指导教师,对写得好的文章要推荐发表或结集出版。教育科研涉及到“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方面,写什么是材料问题,怎么写是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6.
许荐 《语文知识》2000,(12):34-35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  相似文献   

7.
一、“多读”与“多写”“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已经是被前人和今人的实践所证明了的一条经验。“多读”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对所学的课文,特别是那些古今中外的典范文章要熟读成诵,才能加深理解;一是指读的文章(包括古今中外)数量要多,只有广泛涉猎,才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有华而不实之兆,赶时髦,搞花架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主要表现有“四多”:一是搞大课题多,别人讲情景教学,自己跟着把录音机搬上课堂;别人搞“注·提”实验,自己要学生“直呼”音节;别人搞读写结合,自己教一课,便叫学生写一篇。今年搞这项,明年搞那项,犹如  相似文献   

9.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非常赞赏他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也就是多做读书笔记。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实践出真知,学生要学会写文章,就要多实践,多练习。多“写”,材料从哪里来?动不动就“走出去”,行不通,也办不到。顺理成章的就提出了一个让学生“写自己”的问题。多年来,学生不能“写自己”,只能写“大批判”。粉碎了“四人帮”,作文的范围比较宽了,内容比较广了。但是,作文题材还没有得到大“解放”,还有题目过窄、“出题逼文”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有些教师叫学生“记寒假生活”,还是规定只能写“好人好事”。为什么不让学生写写“买年货”、“吃年夜饭”、“走亲戚”呢?“好人好事”虽说是“层出不穷”,但就每一个学生来说,怕未必能天天“耳闻目睹”。老是叫他写“好人好事”,他何以“招架”应付呢?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同学都想学好语文,这方面可供借鉴的方法很多,其中“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是很好的经验,作文尤其如此。但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它,做好它,却非易事。首先,你得帮助学生克服“怕”和“懒”,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其次,你须抓住“听、说、读、写”这四种元素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在其间建起一条通道,从而使“四多”更加有机化,而不至于流于盲目。这既是心理上的诱导,也是技术上的催化,表现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但是,在教学现状中,笔者却发现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其一,盲目强调多写,希望以此积累“写”的经…  相似文献   

12.
越多越好     
阿光在微信上给阿光爸发了一条消息:“爸,给我打点钱!”阿光爸马上回道:“要多少?”阿光又发了一条:“越多越好。”阿光爸回复:“钱钱钱钱钱钱钱钱,够了吗?再打手都酸了!”阿光对着手机,一脸绝望……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习惯于“学生写,教师改”,分工相当明确。但收效又如何呢?往往是教师改一篇作文要花上二、三十分钟,可是学生拿到手一翻,却不过一、二分钟,甚至只看一下得分就塞进书包。有同志说:作文批改是套在语文教师脖子上的一面枷锁,呕尽心血却看不到多少效果。我看这句话不无道理。现在,很多语文教师都体会到“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多写”了就会碰到“多改”的矛盾,如果花费大量精力在批改上,则备课的时间势必受影响。因此“多读”也就会受到限制。所以感到途径虽好,难以实行。能否思想解放一点,从习惯势力的束缚下摆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14.
有你就幸福     
<正>我说不出甜蜜的话,也流不出煽情的泪,只能将对妈妈的感激与无限的幸福默默藏在心底,这将成为我这一生用之不竭的动力。——题记自从有了弟弟,妈妈就变成两面派,对我总是大吼:“赶快去写作业!”“字怎么写得这么差?”“又吃垃圾食品!”对弟弟却和蔼可亲:“宝宝要出去玩呀?”“宝宝画了一条河呀,真好看,以后肯定是个大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镜头一]“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节选《水乡歌》。师:这首小诗写了水乡什么多?生:水多、船多、歌多。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水多”这一节,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哪些词语写出了水多?生:“千条”“万条”这两个词写出水多。师:说得好!还有吗?生:“池塘一个连一个”也写出了水多。师:老师问的是哪些词语写出水多,你说的是一个句子呀!还有吗?生:“处处”写出了水多。师:对!那么,这一段我们该怎么读呢?生:把写水多的词语读得重一点。[镜头二]“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小朋友问我:“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我认真地回答:“多看,多想。”他抬起头来看看我,不屑一顾地说:“烦死了,问谁都是这一句话!一点儿都不管用!”我一楞:我是认真的呀!这是所有作家的共同经验,是一条最基本的规律,怎么会不管用呢?晚上,我仰卧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心里还在  相似文献   

17.
快乐习作     
现在不少同学怕写作文,几乎是“谈写色变”。为什么同学们如此畏惧作文?难道真的这大千世界没什么可以让我们写的吗?当然不是。仔细想想,可能是那一条条写作规则、要求让我们觉得“高处不胜寒”。这个要求,那个注意点,让人感到作文是那么的玄乎呀,它只是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的专利。其实,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事情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个“适当”可以理解为“准确”,更可以理解为“学生已掌握的、会用的、能够表达清楚意思的语句”。毕竟,我们小学生不是成人,所以从2001年起已经把小学生的作文改称为…  相似文献   

18.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限度。譬如“重复是学习的母亲”,这是一句名言。但也不是重复得越多越好,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效率反而会递减。不少教师对这个道理很不理解,总认为“多练”是越多越好,“功到自然成嘛!”于是不断给学生“加码”:布置习题,两题不够出四题,四题做不好做八题;抄写生字新词,五遍不够十遍,十遍写不好二十遍;作文,一篇写不好再写一篇,甚至三天两天作文一篇。这种过量的重复练习,只能徒然浪费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因为任何单调的刺激反复作  相似文献   

19.
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感于流行的“多读多写”中“多写”这种观点。“多写”是什么意思?指写的篇数多,还是写的遍数多?相当多的同志的意思显然是指的前者。实际情况确实也如此。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一种不成文的惯例:一个学期学生要写大作文五。六篇,小作文十二、三篇,随笔或日记十几则。具体说来,大凡课本上有的文体、写法,都要求学生在学了之后“依葫芦画瓢”地写一篇。效果如何呢?一致的看法是:不怎么理想。借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便是“大多数不过关”。甭说作文的立意选材如何新颖,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是“多读多写”。就作文教学来说,只有通过写作实践,知识才能化为能力。要善于抓好作文训练。能力在“练”中培养,人才在“练”中成长。作文教学要在“练”字上下功夫。宋朝时候,有人问古文家欧阳修怎样写好文章,欧阳修明确回答:“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多为”就是多练。我们是主张多练的。练的次数要多,练的时间要多,但这并不是多多益善。多练,要不妨碍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