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森小说中有着比较鲜明的海南本土文化色彩,构成了其海南元素。他的小说中的这些海南元素具有比较浓厚的生活亲历感。这使得他的小说对海南本土文化的书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一般的乡土叙事所有的旁观者的冷静,成为叙事的血肉。但是,作为一个初入道的作家,中国乡土文学叙事的审美反现代性和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成规还是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林森小说中有着比较鲜明的海南本土文化色彩,构成了其海南元素。他的小说中的这些海南元素具有比较浓厚的生活亲历感。这使得他的小说对海南本土文化的书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一般的乡土叙事所有的旁观者的冷静,成为叙事的血肉。但是,作为一个初入道的作家,中国乡土文学叙事的审美反现代性和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成规还是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老舍是“五四”文学启蒙思想的忠诚实践者,对人、文化和民族命运的关注是他小说创作的核心。本文从文化角度探析老舍小说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异域文化的对比中建立理想文化模式的尝试。这种尝试使老舍的小说超越了审美价值层面,达到了精神文化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的角度切入 ,鲁迅小说是在近代文化冲突中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审美观照。在自觉的审美抉择之下 ,鲁迅以小说的形式进行着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这种审美的批判为人们反思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点 ,也为文化的转型与再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这是鲁迅小说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之体现 ,也是鲁迅小说的文化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7,(3):117-121
恐怖小说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至今已有30年左右,在发展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具有了与其他文化不同的审美。而其根本是具有"审丑"风格的类型小说,"他者"的存在性,让恐怖小说的"审丑"具有别样的特色。探讨恐怖小说的"他者"审丑,可以审视当前文化的审美走向,对于揭示"审丑"规律和"审丑"内容有极大的帮助。对当代恐怖小说在创作作品时应该如何将审丑的内涵扩大有一定的启示。并对当今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恐怖小说进行一个合理的归类和整理,以期让中国当代恐怖小说朝着一个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的角度切入,鲁迅小说是在近代文化冲突中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审美观照。在自觉的审美抉择之下,鲁迅以小说的形式进行着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这种审美的批判为人们反思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点,也为文化的转型与再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这是鲁迅小说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之体现,也是鲁迅小说的文化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他者文化(主要是俄罗斯和中国)在审美角度上的新奇性,从而阐明其对伍尔夫在小说形式革新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深受日本古典物语小说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溢着对日本山川林木自然风光的深情歌颂和对普通人民,特别是下层贫苦女性的由衷赞美,这是他对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间风情的审美选择,表现了他对日本传统美的理解与追求。因而受到日本和世界人民的赞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美学都是远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亦在同步发展,审美文化拉近了美学和生活的距离。本文对网络时代的小说审美文化进行分析探讨,从网络传播与小说写作的关系出发,对网络传播带来的小说审美文化内涵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10.
瑰丽的都市梦幻--海岩小说创作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岩已经成为当下的—个文化品牌。最近几年他的小说连续垄断畅销书榜首,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小说之一。现代情节的精心构造、理念化的人物塑造以及与当代审美文化的暗相契合使海岩小说营造了一个瑰丽的都市梦幻,这也使他难得地把小说的商业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几乎完美的结合起来,深得读者和制片商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的小说是高雅化和通俗化的结合体,他的小说既能满足上层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需求,并能在他们中间广为流传,也能在下层劳动人民中间受到热烈欢迎,小说继承了传统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又在忧国忧世方面体现出作者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是学贯中西、誉满天下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他的写作观渗透在他的小说、散文、文化著作和传记文学中。探询他的写作心理,观照其写作理念及审美特征,对于全面解读林语堂的文化思想和指导现代写作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回忆这一诗学范畴探讨了京派小说的审美回忆类型即儿童视角叙事、回叙型叙事和梦想的叙事,京派小说的审美回忆首先是小说叙事的技巧和形式,具有文体学上的意义,也是京派作家审美体验和人生体验的一种方式,是进行沉思与回顾的场所。通过回忆,因为时间的生成与现实生活的分离,对往事的远距离审视使京派小说获得一种“间离效果”,呈露出和谐蕴藉的审美风貌。京派作家用回忆消解了由现实困境带来的不安与焦虑,在颠覆现代都市文化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乡土神话——理想的文化图景和生存模式。从这一层面上讲,京派小说回忆的诗学不仅仅是一种叙事策略,更是一种文化策略。论文把京派小说置于现代小说多元发展的背景下,考察其独特的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14.
薛蝌在小说《红楼梦》里着墨不多却形象鲜明,是一个品行端正,才干出众,责任感强的理想的贵族男青年,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于青年男子的品格要求及文化定位,这一人物蕴含着值得探讨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小说清新隽逸,极具审美价值。他的小说表现出了传统中国社会中的正直素朴的人情美、人物形象的本色美、富有民族风情的风俗美,显示了传统中国的魅力,而富有中国画特点的留白又使得他的小说富于内蕴美,这些都表现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汪曾祺小说还寄托了他的审美理想的虚幻美。这些美感,使得其小说世界成为一个自足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6.
杨鸿雁 《文教资料》2007,(18):68-70
透过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物象,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湘西特有的地方文化的深沉依恋和深情讴歌。正是作品中蕴含的这种深沉的文化情感,才使他的乡土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解读意义。如果我们进一步探讨这种文化心理形成的深层心理动因及其特点,我们还会发现,这种文化心理是作者在对湘西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的充分对比中作出的最终选择。作者对湘西文化的认同呈现出发展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小说即回忆,是汪曾祺独特的艺术主张,也是他新时期小说叙事的独特风格。他小说叙事角度的独特取向,既受他童年时期的文化记忆影响,同时也是为了规避现时的浮躁情感及表达至善之美主题的童真表达实现独特的审美理想的自觉选择。  相似文献   

18.
叶天山 《文教资料》2007,(21):68-72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的文化成因,由表及里,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文坛、政坛的分合,社会风习的变迁,社会制度的影响;二是南北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通;三为社群的历史、尊圣的思维模式和刚性审美心理的反映。事实表明,文坛的相对独立与活泼明朗的世风,有利于该类小说创作。创作主体对社会制度的思考及其文本表现,促成了英雄传奇小说的类型特征。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的生成,同时依赖于南方良好的人文创作氛围、便利的文学传播环境和普遍的文化娱乐需求。除文化时空这一外缘以外,社群的历史、尊圣思维和刚性审美心理推动了该类小说在叙事主题、人物形象、审美风格方面的构塑。文化心理成了凝聚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另类日本人——战争遗孤返回日本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告别丰岛园》通过在日华侨女性的另类眼光与真实叙述,对国家的"他者"、文化的"他者"、他者(男人)的"他者"进行探讨,将一个社会学命题转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文本,从而获得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文化的"他者"创造出"他者"的文化,这是一种多元的新型文化,为中华文化及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视界与空间。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小说恬静温馨的和谐之美中凝聚着儒道佛相互渗透的传统文化意识,体现了他所追求的熔铸了中和主义审美观的审美境界。同时,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和现实生活赋予作家的切身体验又最终挣脱了作家的主观控制,沉重地表达出他对苦难人生的审美体验,呈现出难以抹去的悲剧色彩,从而构成了其小说文化内涵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