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朱洪 《出版参考》2005,(20):41-42
晚年盛赞范文澜 范文澜是当代历史学家,在他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曾经一度否定了一切宗教,认为佛教是"迷信"、"蠡国殃民".因为<中国通史>影响大,特别在"文革"中,范老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对范文澜强调佛教是迷信的思想,赵朴初是不同意的.譬如禅宗是最反迷信的,禅宗历史上有许多破除迷信的故事,它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骨气.因为范文澜的话,与马克思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话有关联,所以赵朴初并没有就范文澜的书,直接提出商榷.令赵朴初高兴的是,"文革"开始后,晚年的范文澜无事可千,读起了佛经.  相似文献   

2.
在陕西省档案馆馆藏资料里,保存着一本名叫《中国通史简编》的书。这本书由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著,是中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史学巨著,与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堪称“姊妹篇”,又与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尚钺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吕振羽所著《简明中国通史》并称“五朵金花”,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3.
禅宗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宗派。它以刻苦的参修彻见心性的本源,以灵动的感悟追求澄明的境界,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现掸悟智慧的广大与深邃,具有独特的哲学魅力与深远的思想史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掸宗研究历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目光,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吴言生博士的新著“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学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便是近年来禅宗研究中的力作。 “禅学三书”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始终以掸诗作为载体,追溯掸宗思想之渊源统绪,发掘禅宗哲学之象征意韵,体证掸宗诗歌之玲珑境界与诗性智慧。“禅学…  相似文献   

4.
佛教涅槃观源于以“缘起论”改造外教思想,经过不断发展,演变出中观空宗的涅槃性空思想。《涅槃无名论》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儒道玄文化作了中国化的涅槃性空诠释。其后,《涅槃无名论》注疏则呈现出灌顶天台圆教与别教涅槃说、澄观华严涅槃说、德清禅宗涅槃说等中国佛教宗派化诠释,涅槃思想也呈现出般若“性空”与佛性“妙有”如鸟双翼般地融合在一起的特点,这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佛教经典诠释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通史》计划分十册出版。第一至四册是范文澜同志《中国通史简编》(共三编四册)的重印。内容和论点都没有改动。在重印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通史组作了个别文字上的校订,重新编制了插图、地图、年表,改换书名,印成一套书。第一至四册去年已出书。这部通史,范文澜同志写到唐、五代为止。宋以后的部分,由近代史研究所中国通史组蔡美彪等同志继续编写,分六册陆续出版。第五册是宋,已出版;第六册是辽、西夏、金,正排印中。第七册是元和宋元文化,今年上半年出书;第八册是明,第九册是清,第十册是明清文化,这三册争取今年  相似文献   

6.
"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观点,史学界尽管对其正确性尚有争论,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首创"之功实不可没.贯穿于这一思想的<中国通史简编>也因此成为不同于封建史学的第一部有唯物史观指导的中国通史著作,给中国史学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通史》全部出版 江泽民总书记在写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的信中说,“您主编的二十二卷本《中国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对您和您的同事们在史学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就,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江泽民在信中还说,“我国的历史,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也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  相似文献   

8.
冯岩 《档案》2015,(1):18-23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遗迹;这是一幅秀美壮丽的山水画卷,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文人骚客和过往旅人匆匆来去的脚步。天下黄河浩浩荡荡,一路向东奔涌向前,而唯独在此地,它却扭头向西流去,民间有道是:"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座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炳灵石窟,堪称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又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著名学者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一书中曾经这样  相似文献   

9.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良好的风气。例如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在鲁迅的带动下,当时写杂文蔚然成风。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日本国内,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诗蔚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1月,《少林寺宗法档案》入选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少林寺宗法档案》自元代起历时近700年,以“少林寺祖宗牌位图谱”为核心,以60通碑刻及116座塔之塔铭为主体,形成了“七十字辈”为代表的、完整齐备的宗法谱系,是少林寺的独特历史文献,是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资料库,是佛教中国化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1.
张岂之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是新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文科中国通史教材,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名实相符。在这部教材中,由刘宝才、钱逊、周苏平三教授主编的《先秦卷》(简称《先》),由王子令、方光华两教授主编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简称《秦》),读后令人大有耳目一新之感。 《先》从论述中国古文明入手,分为“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三编计十六章,显现了中华大地上自18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间历史发展的情况。《秦》则按照秦、西汉与新、东汉、三国、…  相似文献   

12.
周年丰 《新闻前哨》2013,(10):8-8,14
《光明日报》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毛泽东与范文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范文澜同志说,“党报是活的马克思主义”。这里说的党报,当时主要是指《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3.
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为繁荣中国历史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学习和探讨范文澜同志有关档案史料方面的论述,有助于提高我们档案整理和研究工作的水平。一、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地组织材料的必要前提任何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进行史学研究同样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所谓脱离理论指导的“纯学术”是不存在的。范文澜在批判胡适的史学思想时特别引用了恩格斯的观点。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家相信:他们只有忽视哲学或侮辱哲学,才能从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不管他们的主观…  相似文献   

14.
书业内外     
书市“奇观”令人费解 据《文汇读书周报》报道,近来一些出版社出版了大批科普读物及宣传无神论思想的书刊。但是,不少书店里迷信书籍依然堂皇有售。在有的书店,甚至是科普书刊与迷信书刊杂陈为伍。一面是大张旗鼓宣传科学,一面又是大大方方贩卖迷信,书店里的此种“奇观”,真令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5.
在范老去世30年之后,由著名史学家戴逸担任主编的“20世纪中国著名学者传记丛书”,隆重推出了《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以下简称《评传》),该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陈其泰教授撰著,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范文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探讨唐宋椅子概念演变的基础上,探讨了敦煌壁画中椅子图式的基本状况。着重对初唐莫高窟第334窟壁画《舍利弗宴坐》中的椅子与西魏莫高窟第285窟壁画中的绳床进行全面比较,并对《舍利弗宴坐》中椅子的坐高、坐姿、造型、结构、象征手法以及描绘意图进行图像学描述、分析与诠释,尝试还原历史原境。这是壁画作者在发展性理解经文的基础上,借助于特定的家具、表情、服饰描绘,批判了舍利弗对于佛学修为的机械性观念。这种图像再现与图式传达,对于解读《维摩诘经》以及理解大乘佛教对于小乘佛教的超越,领悟中国禅宗思想的诞生与演进,具有生动而形象的启发价值。这为敦煌图像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1953年,毛泽东委托范文澜、吴晗组织整理、标点《资治通鉴》。1956年,《资治通鉴》点校本由古籍出版社出版后,毛泽东反复阅读、浓圈密点、作批写注,共达3000余处。①1958年,毛泽东又指示点校“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当年9月13日下午,范文澜、吴晗邀约尹达、侯外庐、金灿然、张思俊商讨此事。会后,范文澜、吴晗联名于10月6日给毛泽东写信:主席:关于标点前四史的工作,已遵示约同各方面有关同志讨论并布置,决定于明年十月前出书,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其余二十一史及杨守敬历史地图改绘工作,也作了安排…  相似文献   

18.
有一段历史经常被记者、编辑搞错,其实这段历史是不应出错的.比如2月8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雨果故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当雨果因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火烧圆明园而奋笔疾书”,这里的“八国联军”应是“英法联军”.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发生在1900年,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发生在1860年9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请见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62年9月版),相隔有40年光景,不应搞错的.  相似文献   

19.
《“迷信”遮住了他们的双眼》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播出好几个月了,按说已成了历史,不必再去想它。然而,这篇稿件的采写和提炼主题的过程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有个话题老是缠绕着我,这就是如何着力挖掘新闻报道的思想深度。 年初,《新闻纵横》的编辑打来电话说,从报上得到一条信息,山西省灵丘县上察镇串岭村是个很贫  相似文献   

20.
编著《中国通史纲要》的一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通史纲要》是一本只有二十七万字的通俗读物,上起远古,下迄“五四”运动前夕。以这样少的文字写这么长的历史,只能提纲举要,故名《纲要》。这本小书,自一九七七年十月至一九八○年十月,整整写了三年,也是我始料所不及的。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同志一再嘱我谈谈编著《纲要》一书的经验,我实在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