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从理论上构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传递机制、协调机制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文章选取2009-2018年成渝地区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28个数据指标并通过耦合度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σ收敛性检验判断成渝整体耦合协调差异趋势并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究影响耦合协调差异的因素。研究发现:从综合发展指数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都呈稳步增长趋势。从耦合协调关系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表现为高等教育投入系统滞后型和经济增长系统滞后型以及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系统同步型。从耦合协调程度来看,2009-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上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性愈发加强。从σ收敛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以及四川和重庆的耦合协调都呈现阶段性σ收敛,高等教育经费、专任教师数、教学仪器设备资产以及人均GDP和居民消费水平是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耦合协调差异的主要关联因素。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在21世纪,烟台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城市,应该采取与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发展的战略,以区域经济的视角,在科学的城市定位基础上,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对策,最终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面临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等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系统规划滞后、对外开放滞后、增长模式滞后、城镇化水平滞后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京冀联盟",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主要障碍,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和诉求矛盾等方面的制约。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应充分考虑北京正在外溢的产业及人群特点,努力互补而非竞争,实现与北京的全方位对接,把产业隆起、开放开发、特色城镇、生态建设作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加强区域间的协调联动。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会经济圈的发展必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一体化的规划、一体化的政策、一体化的产业、一体化的市场、一体化的平台、一体化的城镇、一体化的环境、一体化的文化,形成政、产、学、研、资、介、民的有效协调、产业转移有序推进、竞争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促成省会经济圈层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要实现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就必须建立一种良好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传递机制和协调机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托“大”字型高速公路主干网这一交通网络,形成以太原为中心,以三小时车程为半径,涵盖省内重要经济区域的“三小时经济圈”,为实现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能。文章从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角度,论述了构建“三小时经济圈”的背景及意义,阐述了构建“三小时经济圈”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合肥经济圈族团式发展模式中合肥、淮南两市产业发展特征、优势进行剖解,分析科技推进淮南融入合肥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条件,紧紧围绕“两淮一蚌”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的现实需求,探讨区域科技发展平台和区域科技发展联动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探寻建立两地科技合作协调机制的基本思路;基于科技资源配置的分层次性分析经济圈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及科技创新重点突破口,提出合淮实现科技对接的具体机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如何降低经济圈内城市间的交易成本,加强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如何蝗升大城市经济圈内核心城市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是大城市经济圈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我国以香港、上海、北京为代表的三大城市经济具有不同的特点、优势,也存在各自的发展障碍,三大城市经济圈应该尽量扬长避短,不断降低圈内城市间的交易成本,提升整个城市经济圈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城乡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不同收入群体的变化,最终要落实到区域结构和空间结构.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战略的确立和政策的选择,借鉴国外尤其是美日经验,可见区域城市经济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区域经济理论表明,建设城市经济圈,进而形成区域增长极是我国加快区域经验发展的着力点和客观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