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老思想在苏轼赋作中体现得比较鲜明、突出.表现在以下四方面:寓庄于谐,借嘲讽自己的贫困来反映现实生活;乐天知命,树立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格知物理,以求有补于世;探索人生奥秘,追求绝对自由.  相似文献   

2.
3.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因作诗讽刺时政而获罪,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常常登山临水,在壮美的大自然中抒发怀抱和感慨。文章开篇即景生情,泛写江山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魄雄浑悲壮,笔意沉郁苍凉,大有“天风海雨唱大江”的宏伟气势,在景物描写之中融入了浓郁苍凉的怀古之情,把不尽的流水和有限的人生交织在一起,隐含着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慨叹,这是老庄的辩证思想。词的下阕歌颂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相似文献   

4.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床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是?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就歇。”这是东坡在惠州贬所写的一篇题为《记游松风亭》的小品文,体现了苏轼在宦游逆境中的思想是以佛老思想为主体的。这么说,不是无根据的。小品文中的核心词,一是“解脱”,一是“就歇”。“解脱”的涵义,指甩掉精神上、物质上的所有羁系;而“就歇”,则是说  相似文献   

5.
论佛老思想对苏轼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是一个驰骋于儒释道三家的人物,由于深受佛老思想影响,词作中表现出人生如梦的感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形成了随缘自适、旷达超逸的人生态度。其词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清空脱俗的审美取向。文章试从苏轼词入手,分析佛老思想在其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7.
苏轼晚年寓惠思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同志对此发表了不少有益的意见。但亦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曹思彬同志在《苏轼在海南岛时期的思想和创作》一文中写道:“诗人初到广东,思想和心情当有点波动。然而,当他看到岭南四季如春,风土人情都很好;那引人入胜的荔枝佳果,更打动诗人的心,忍不住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也有西湖,风景幽美,诗人住下去就没有什么意见了,同时决心把家庭在惠州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辩证法思想发展史上,继先秦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当是两宋时期。如果说,《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代表了先秦辩证法思想发展的最高水平的话,那么,两宋辩证法则是《周易》辩证法的全面继承和进一步发展。纵观两宋哲学,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宋代思想家几乎无人不研究《周易》。《四库全书·经部·易类》所收录的宋人研究易学的专著竟达58部之多,占该书所收录的上至先秦下迄清朝的全部易学著作的三分之一强。如此众多而杰出的思想家如司马光、张载、二程、三苏、朱熹……在易学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潜隐在旷达超脱背后的是词人感叹"人生如梦、虚幻不实"的心态.这种心态在苏轼的贬谪创作中反复出现,而这种心态恰恰是禅宗的精神内蕴.即用一种"寓身物内,超然物外"的冷静态度去反观宇宙人生,将自己的心灵、视角超乎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界之上.宋朝文人的佛老之风以及苏轼的人生遭遇,对苏轼贬谪期间词作创作的精神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百家争鸣之后 ,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 ,随后又形成儒、释、道并存的局面。文人士子仕途失意 ,往往退而谈玄论道 ,参禅拜佛 ,阮籍、稽康、李白、王维、苏轼都如此。他们较好地继承了佛老思想。清曹雪芹继承佛老思想内涵 ,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红楼梦》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1.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有着杰出造诣的作家。他在诗、词、文诸多领域都有着开一代新风的伟绩。就词而言,苏轼于婉约绮靡的艺术风气之外另辟新境,开南宋辛派词人。在词的题材扩充方面,苏轼的农村词创作同样具有开创性的功劳,其农村词并不是对农村自然风光的简单描摹,而是表现了苏轼儒释道思想融合的精神状态,为看似平淡的农村题材注入深沉的内涵。其词作有对农村农民生活的直接展现,这体现着儒家经世济民的入世情怀。此外,苏轼也将自身仕与隐的矛盾,归隐、出世的释道思想寄之于田间自然中。  相似文献   

12.
百家争鸣之后,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随后又形成儒、释、道并存的局面.文人士子仕途失意,往往退而谈玄论道,参禅拜佛,阮籍、稽康、李白、王维、苏轼都如此.他们较好地继承了佛老思想.清曹雪芹继承佛老思想内涵,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红楼梦>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3.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纵观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词赋之作,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思想变化的复杂性。儒、佛、道各家思想对他都有吸引力。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变化及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野叟曝言》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修养方法、人生归趋三个方面严辨儒家和佛老之不同,以儒家思想为依据,对佛老思想进行了全力批判。《野叟曝言》的反佛老思想极为偏颇,但也指出了佛老思想缺乏社会实践与参与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5.
韩愈是中唐儒学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和振兴者,他对儒学思想的贡献具体体现在攘斥佛老、建立道统、领导古文运动与重视“师道”四个方面,宋人对韩愈的思想颇为重视,宋代儒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进行接受自不待言,欧阳修、苏轼作为文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接受,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们在接受中又有创新,这种发展创新是北宋古文运动之所以能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就苏轼的诗歌理论而言,他在继承、吸收历代传统诗学理论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开拓、充实与新变,他提出了“有为而作”和“平淡”的著名诗学观,并把它们体现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佛老思想是苏轼诗学理论的思想渊源。无论是从诗歌的价值功能,还是从其审美特征来看,苏轼都有着别具一格的见地。  相似文献   

17.
朱熹的心性哲学是在儒释道三家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佛老思想对朱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佛老对形上本体的运思方式;其二,佛老"克己"、"主静"的心性修养方法.朱熹在吸收佛老思想的同时,又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批判了佛老"出世"、"无为"的态度,这使得朱熹理学又超越了佛老,成为中国社会后期文化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格,是在广泛的文化关系中体现其价值的。人与自然(物)、社会(他人)及其身心之间的关系,容纳了人生活动的全部内容。苏轼处在专制体制进一步强化的历史时代,作为一个既具有典型的艺术气质、又坚持用文艺干预生活,既努力超然于物、又始终执着于现实人生理想追求的文学艺术家和政治实践家,他的人格思想,既重视生活的智慧与灵动,又体现了“群居不倚、独立不惧”的高气伟节,既探寻着“寓意于物”、游心物外的“达物”人生观,又坚持着“不逃世之事”、凡事不分巨  相似文献   

19.
20.
略论石介的排佛老、斥时文思想仝晰纲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充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北宋前期著名学者。因他曾讲学著述于家乡的徂徕山下,故时人称之为徂徕先生。石介生活的时代(宋真宗、仁宗时期),正是北宋王朝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北宋社会矛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