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仍有一些农村还处在贫困和半贫困状态,分析研究这些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及找到脱贫致富的关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贫困农村原因探析郝秀喜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仍有一些农村还处在贫困和半贫困状态,分析研究这些地区农村经济贫困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这些地区农村经济贫困是诸多因素决定的,主要差距是以下六个方面。一、思想观念上的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相似文献   

3.
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高等教育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认为,农村贫困不仅仅是收入贫困,还有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三类贫困是相互作用的。新世纪要消除农村贫困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农村知识贫困。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转型期中国贫困农民处境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期中国贫困农民群体处境艰难,表现在农民与市民的生活差距太大,贫困农民负担沉重,看不起病,子女大量失学等方面。农民创办乡镇企业、进城打工一方面是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摆脱农村贫困的生活。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不公平。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国家和社会应该关心和爱护贫困农民,把注意力集中到农民的教育、健康和发展上来;媒介宣传应该反映贫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贫困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两种理解。中国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农村贫困具有不同于城市贫困的明显的特征,它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解决或消除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要综合考虑,从多种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6.
农村女性文化贫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贫困是所有其它贫困的根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消除农村文化贫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消除农村女性文化贫困成为关键环节.文章在概述农村女性文化贫困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成因.进而提出了消除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西部农村贫困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是我国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贫困问题的存在,成为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解决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已减少到2000年底的3000万,解决温饱问题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脱贫效果日益式微,且返贫率居高不下,贫困日益呈现出钢性特征。今天我国要早日消灭贫困并巩固脱贫成果,必须强化对贫困地区人们因自然灾害及家庭成员重病、意外等事件的救济帮助,同时改变制度化了的只重种养的扶贫模式,并通过发展经济、外出打工及改变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建设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与工业化、现代化一致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实现文化、价值等重建,培养起贫困地区人们的反贫困主体精神,在消除物质贫困的同时消除精神贫困,实现真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特别是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反贫困”始终是西部大开发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特别是 2 0 0 3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又反弹回 2 90 0万人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 ,本刊特约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研究中标课题《“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ZBKT0 56)课题组成员 ,撰写了此组笔谈 ,核心是探讨如何用新的发展观去解决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 ,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编者希望由此能加深对于西部农村“反贫困”问题的探讨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教育贫困问题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消除农村教育贫困要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但其中最关键的是合理的教育决策以及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否则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本分析了社会贫困及贫困链的基本成因,指出教育贫困是社会贫困的最重要的根源。要缓解社会贫困,在城市与农村进行反贫困行动,应制定以发展教育为根本途径,将教育作为反贫困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农村教育的“贫困”,并指出其“贫困”的根源之所在,进而试图找到农村教育“脱贫”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益推进,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农民更是把能够获得“优质”教育看做是改变人生命远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广大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择校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给教育公平带来了极大冲击,对许多学校的办学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拟对贫困农村中小学生择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利于缓解这一现象的思路和对策,以推动贫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正在进行校本教师发展实践探索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中学进行个案研究,力图在客观描述贫困农村学校的“校本教师发展”问题与困境和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探讨贫困农村学校教师以校为本进行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其他贫困农村学校教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村贫困的新特点与扶贫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输血式”扶贫阶段和“造血式”扶贫阶段,扶贫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我国农村贫困有了新的特点:即相对贫困越来越严重,农民脱贫致富的难度增大,返贫率高,疾病和教育是农村致贫的两个主要原因,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性增强等。农村扶贫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有所调整,要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进程,必须促进乡经济社会结构协调发展,改善农村脱贫致富的基础条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切断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链;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贫困不仅表现为饥饿、寒冷、无助等物质方面,远离政治生活、绝望、没有尊严等同样是贫困,贫困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我国女性贫困远高于男性,西部农村地区尤其突出。其精神贫困状况主要表现在:容易满足、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等。造成其精神贫困的成因主要有社会因素:①传统的消极观念;②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③社会教育成本上升;④教育经费制约教育硬软件滞后;⑤女性社会活动范围小;⑥文化娱乐生活匮乏。家庭因素主要有:①家长丈化素质低,缺乏家教的常识与能力;②家庭经营方式单一,经济条件较差。学校因素主要表现在:①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脱离实际需要;②教育结构不符合农村实际;③课程设置缺乏地方特色;④办学形式单一,方法陈旧;⑤教师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女性教师严重不足等。解决女性精神贫困任重而道远,需多方加倍努力,方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权利与农村长期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阿马蒂亚.森的能力贫困论,针对我国农民教育权利贫困的现状,分析了农民教育权利贫困、能力贫困与农村长期贫困的内在关系,并结合韩国农民教育的经验,提出解决我国农村长期贫困问题应关注农民教育权利的实现,以期为我国农村脱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文贫困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人文贫困更甚于经济贫困。人文贫困限制了农民综合素质和自主脱贫能力的提高,使其不能充分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失去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人文精神对贫困农民具有内在的价值功能,中国农村反贫困应从经济转向人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我国13亿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样,没有贫困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体农民的共同小康。因此,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是当前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性教育对女童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在四川贫困农村更为明显。四川贫困农村受到传统保守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很好对女童进行性教育。针对这一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女童性教育的状况。研究认为提升四川贫困农村初中女童性教育应该从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学校要完善四川贫困农村初中女童性教育体系;第二,家长加强四川贫困农村初中女童的性教育;第三,四川贫困农村初中女童要积极了解性知识;第四,社会要为四川贫困农村初中女童性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