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尔王》中的圣经原型主要包括未移位原型、表层移位原型和深层移位原型这三种。未移位原型指的是对希伯来神话中神祗的直接挪用。表层移位主要是指李尔对约伯的行为模式的摹仿,他们二人都经历了一个"苦难—反抗—新生"的过程。深层移位是指由考黛利亚这个人物来承载耶稣的坚定信仰和牺牲精神,它主要强调对希伯来神话的内在精神的沿用。  相似文献   

3.
《苔丝》中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型批评理论来阐释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是一个传统研究很少采用的新的视角。《苔丝》被许多人公认为哈代最伟大、内涵最丰富、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 ,原因之一是其中《圣经》原型的运用。该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即 ,原型人物、原型场景、原型象征与联想。这些原型的运用从总体上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4.
裘德的《圣经》人物原型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男主角裘德,是《圣经》人物参孙、耶稣和约伯的变形再现。作家通过对这三个《圣经》原型的重塑与整合,不但塑造了裘德这一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形象,而且还集中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英国社会的真实全貌。  相似文献   

5.
《迷失》作为一部经典的美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迷失》中渗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本文从《圣经》原型角度分析《迷失》,从而使观众更准确地把握《迷失》中的宗教元素,了解圣经思想。  相似文献   

6.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当代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凯瑟琳·安·波特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其小说征引了丰富的《圣经》原型、典故、意象和象征。文章依据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型场景、原型人物、原型结构与主题、原型意象和象征等方面分析出现在波特多部中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指出她对《圣经》原型有直接引用和间接的创造性"置换变形"或"魔幻变调",说明她借助如此多的原型旨在清晰地透视她笔下人物的精神现状和心灵世界,描绘精神生活的多样图景,从而表现她作为小说家对人性、对社会、对个体生命的精神生态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7.
托妮·莫里森的《爱》通过一个全知视角的讲述者L的叙述,将柯西家族的兴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圣经》气息,L、柯西、克里斯廷、留心等人物形象,柯西酒店以及小说的主题都和《圣经》中的人物、场景和主题相关。  相似文献   

8.
作为17世纪英国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乔治·赫伯特的诗歌向人们传达了无处不在的人神观念。赫伯特的诗歌《祭坛》,除了在形式上巧用圣经元素以外,从诗歌题目的选取到意象再到人神观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诗中丰富的圣经原型不仅很好地体现了赫伯特对于宗教的虔诚之心,同时也将诗歌的形式、内容和主题完美融合,赋予诗歌一种整体性和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曹军 《考试周刊》2009,(9):42-43
纳撒尼尔·霍桑的象征主义名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人物、叙事结构和情节三个方面对《红字》中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正是这些圣经原型的巧妙运用,使《红字》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光辉,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弗莱的原型理论为依托,以《圣经》以及库切的小说为蓝本,通过分析库切小说对《圣经》原型的置换变形,探讨库切对《圣经》原型的新发展,从而挖掘出库切小说中隐含的宗教意蕴。  相似文献   

11.
<宠儿>作为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反映了奴隶制对黑人带来的伤害和折磨.小说中充满了圣经原型,本文试图从圣经原型的角度解读这部伟大的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部作品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2.
<圣经>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现代作家的创作或多或少都带有<圣经>的烙印.从原型研究入手,通过具体分析<百年孤独>中的<圣经>原型,探讨<圣经>对<百年孤独>所产生的影响,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圣经》中的上帝是犹太人和众基督徒信仰的神,对上帝的起源或原型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西方文化的渊源。通过对圣经中上帝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上帝的原型就是"神秘的大自然"、"原始父亲或王"与"人类自身的映射"。  相似文献   

14.
从圣经原型角度来分析《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部文学作品,从而更准确的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世界文学艺术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欧美作家.莎士比亚没有创作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但从他的作品来看,他时圣经的熟读程度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作家.[1](P110)以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为例,简要分析圣经的巨大魅力和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文化对笛福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作品经常引用《圣经》,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许多《圣经》中的原型,没有基督教做参照,就无法真正理解其表作《鲁滨逊历险记》中的《圣经》原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熟稔《圣经》,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意象和主题等常常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因素.《宠儿》作为其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莫里森在这一方面高超的写作技巧.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考察《宠儿》中蕴含着的圣经神话原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宠儿》的主题以及体会莫里森的写作才华.  相似文献   

18.
赵莹 《考试周刊》2010,(44):18-19
本文结合西方经典巨作《圣经》故事着重阐释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代表作《红字》中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意境中的《圣经》原型分析,旨在通过深刻挖掘作品原型因素,更深领悟作者深远的文学创作意图和辉煌的文学创作价值.加深理解这部作品蕴含着的广泛而深刻的主题与内涵。  相似文献   

19.
《莎乐美》是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独幕悲剧。该剧取材于《圣经·新约》中"施洗者约翰"的事迹。王尔德从唯美主义观点出发,对圣经原型作了一些新的解释和处理,使该剧成为唯美主义戏剧的代表作。《莎乐美》是对圣经原型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美国犹太作家辛格,从小深受犹太文化的熏陶,一直坚持用意第绪语写作,其作品大多植根于犹太传统。因此在辛格的作品中,总会有意无意地体现其对于《圣经》的思考,从圣经人物原型的角度分析小说《童爱》中的主要人物,从而探寻辛格对于犹太传统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