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自清创作中呈现明显的忏悔意识。这一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他在艺术美学中追求文艺的真实 性,另一方面来源于年少时所受的佛教思想影响。朱自清无情地解剖自我内心灵魂,他用真情实感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 心,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传统美学中的尚清意识,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他的笔下,无论何种题材,何种文体,都能转化为优美动人的散文。在抒情、议论、描写人物,甚至在表现音乐歌声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朱自清先生的尚清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文学批评理念是辩证全面的文学本体论。它承认文学作为本体的独立地位和价值。在他的批评活动中,贯穿着高度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充沛的现代观念,并因此而有效地实现了传统文学批评资源的现代性转化。朱自清的批评理念、批评方式和具体批评三者之间是多边互动与互渗的。朱自清在不失批评本职的前提下创造了美文式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分析了朱自清散文的自我意识特色,即鲜明的生命意识和表现为深刻的内省意识特色。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具有浓厚的女性化意识。他对女性的欣赏与关注渗透在对平凡对象的描写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6.
<正>朱自清的《春》,收在现行的初中《语文》第一册里,成为教材里的名篇,学生爱学,老师爱教。其实,在朱自清生前,它却没有收入作者的集子里,是长期被遗忘了的一篇佚文。在后来编辑出版的《朱自清文集》中,也没有收入它;因此,开明书店出版的《朱自清选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朱自清诗文选集》里,同样没有收录这篇短文。  相似文献   

7.
蔡素华 《语文天地》2013,(17):54-55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朱自清在《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中说:"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同时,朱自清先生还认为缺乏"读者意识"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散文作品语言风格谈片巨月秀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文章不仅结构精巧,意境高妙,而且在语言上具有一种清新明丽、素淡高雅的独特风格,给人以清新明快的美感。这里主要谈谈朱自清散文中景物描写中的这种语言风格。一、清新柔婉的...  相似文献   

9.
拉毛 《青海教育》2011,(7):30-30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作家中比较注重古代修辞理论的学者,因此,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朱自清在《文学与语言》一文中说:“比喻在口语中我们常常用到它,但在文学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朱自清的生活观、创作观出发,论证《背影》抒发的是父子挚情,从而否定蒋济永所认定的《背影》“就是作者潜意识里女性意识投射的结果”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针对一种对《背影》的误读,从朱自情的哲学观、创作观出发,证明朱自清对父亲的感情是纯真的父子之情,从而否定所谓《背影》“体现了作家潜意识的女性意识和需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晚年的“左”转,是他认真观察思考的结果,也是他为适应时代氛围、时代需要而作的一种努力,是时代大潮与他内在的生活逻辑和价值立场的一种合力.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平民意识,是朱自清最终“左”转的内在依据,而广大民众和他个人在抗战胜利后所经受的磨难,则成了他“左转”的催化剂.在这个过程中,清华大学的“左”翼教授和青年学生是重要的推动力.但这个转变并未终结,朱自清内心仍然存在着若干疑虑和矛盾.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的力作《中国歌谣》作为未被认识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朱自清在中国歌谣理论研究亦即民俗学研究中的杰出成就。它不仅是现代中国歌谣运动中宝贵的理论成果,也是朱自清人生哲学,民俗思想的集中体现。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使朱自清成了现代中国民俗学者队伍中的一个“背影”,但学术的发展,科学的研究,都迫切需要给现代中国民俗学中的朱自清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有位教师在教朱自清散文《绿》一课时,巧用人物图片导入新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板书课题后,教师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看一张图片。”然后,将自己事先制作好的朱自清的相片投影显示在学生面前,并提出问题:与成龙、李连杰相比,朱自清有何外在特点?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朱自清的外在形象上,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   利用人物图片导入新课,作用有三。一是用形象的画面、直观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之前,学生曾经学过朱自清的《背影》、《春》等文章,对朱自清文学上的成就大体上…  相似文献   

15.
从朱自清的诗歌《毁灭》中,来考查他的唯美颓废主义意识,从而进一步了解他在唯美颓废基础上所形成的刹那主义。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散文的“源头意识”江苏射阳县二中王连高《绿》、《荷塘月色》、《背影》等三篇散文创作背景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创作思想贯穿着,那就是先生的“源头意识”。“源头意识”指作者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时,摹写景物周边的环境,“景语”之外的“情语”,交代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生长在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却一直以为“我是大时代中一名小卒,是个平凡不过的人”,^[1]他的创作也总以平民生活为背景,但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又使他不得不与平民生活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俞平伯论朱自清的人生选择时说:“他看人生原只是一种没来由的盲动,但却积极地肯定它,顺它的猝发的要求,求个段落的满足。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抒写“真我”的抒情散文,带有明显的“自叙传”的色彩,贴有“朱自清”标签,是特定时期朱自清灵魂世界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史料,解读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的真实思想,对“性”精神分析论者的观点进行探论,这篇散文是作者对自我道德人格的一次思考与确认,是非常时期朱自清灵魂挣扎的一面镜子,而不是来自作者自然生理的“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和李乐薇,都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那种自觉追求散文纯美的作家,从意境到文字都具有优柔婉约之美。但从结构、表达、文体三个角度细勘两家极具代表意义的作品,不难发现朱自清更具中国散文传统的美学风范,精雕细琢而曲折有致;李乐薇则给传统散文注进了现代意识,空灵秀逸而情采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