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目标,开发校本课程逐步成为一线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加速课程制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素质教育深入各个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新课标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管理目标。新课程要求学校在教学中执行统一性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根据当地社会及经济发展的一些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等,在教学中开发或选用更适合本校学生和本校教学需要的课程,以便切实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推动英语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42):101-102
不断地追求校本课程资源的优化,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课程知识的运用上实现转变,实现静态和动态的结合,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意识得到不断的增强,所以,在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大力地联合学校开发校本课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让课程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保障和优势。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侃 《江苏教育》2015,(2):40-41
由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校本课程开发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本文从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独特价值出发,叙述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和分类,并结合两个具体案例,阐明作者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努力探索,独辟蹊径。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从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赋予学校教师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将所有内容渗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倡导实践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竹笛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与近现代史,独具特色且入门简单、容易普及。但是,分析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现状可以发现,以竹笛这一乐器为载体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在国内小学中尚属空白。因此,为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传统竹笛文化,就小学教育角度出发对竹笛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建设和管理,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学校把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自主权交给教师,为教师营造自主、创新的环境。同时,学校要求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本文从校本课程的表现形式、价值追求和具体的实践等方面,阐述了在中职学校中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晏阳初中传承并弘扬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结合当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拓展要求,立足学生需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实现个性特长的发展,提出了“后平民”教育思想,着力构建“后平民”校本课程体系。结合学校特色、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兴趣特长及学生的兴趣点,语文组教师进行了基于语文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主要就晏阳初中语文学科校本课程设计、实施意义、反思与改进,浅谈晏阳初中语文学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努力探索,独辟蹊径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从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赋予学校教师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将所有内容渗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倡导实践教育活动。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有效开展,我校建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管理与实施。另外,还建立起相应的校本课程审定小组、专家小组。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应该具备上好一门基础课,开设一两门校本课程的能力,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努力探寻一条适合学生、教师、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性探索始于1950年代中后期对于国家课程开发机制弊端的认识,其间经历大跃进、化大革命的波折以及恢复高考后被长期压抑的教育需求重新释放出来的巨大压力,整个探索进程艰难而缓慢。直到80年代中后期开始乃至90年代,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实践基础才逐步确立。与此同时,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性探索进程逐渐加快,从课程多样化思想到三级课程管理构想,再到校本课程开发观念,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性和理论性探索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和课程开发机制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样的实践模式:创新模式、整合模式、调适模式、选择模式。课程创新是校本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课程整合是以超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的,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整体育人的功能;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所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之对教师和学生更具适切性;课程选择是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挑选、确定学校实施的课程的过程。四种实践模式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交叉,反映了课程开发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我们根据聋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需要,开设了校本课程《口语交际》,并编写了五至九年级的《口语交际》教材,这套教材至今已使用7年,深受学生欢迎。这门校本课程的开设也使我们豁然开朗,为什么不通过"校本"这条路来完善我们的课程体系,解决聋校、普校教材衔接的问题,更好地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呢?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机电工业学校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内容的组织等方面对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在推行历史教学改革的今天,怎样立足各地丰富的课程教育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作者在当前缺乏比较成熟的范本情况下,就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的具体实践,探讨开拓历史教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广西教育》2013,(27):63-64
以广西机电工业学校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内容的组织等方面对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概述课程概念重构理论的内涵,引出其与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关联,深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通过个案实践探索总结,证实校本课程开发借鉴课程概念重构理论的合理性、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校根据本校需要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给予关注.近年来,我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只有遵循课本开发的相关规律,才能为学生提供契合其成长与发展的校本教材,来实现教材支撑教学、教学支撑人才的培养方案,并为区域的经济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本文基于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原则等角度出发,为校本教材开发提供有力建议,以期为职业院校的教材开发提供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三级课程管理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合法地位,只有当学校自觉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盘考虑、整体实施时,校本课程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