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发:古时儿童未成年时。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束发:指青少年。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及笄:指女子15岁。破瓜:指女子16岁(64岁也称破…  相似文献   

2.
怎样遵循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发挥中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当前写作教学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3.
赤子:刚出生的婴儿。“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襁褓:本指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世。”《论语》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经常可以学到一些年龄的称谓,颇有趣味,现辑录一些简介如下。弱冠:指20岁的人。《咏史》:“弱冠弄柔翰,卓观群书。”而立:指30岁的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不惑:指40岁左右的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艾老:指50岁以上的老人。《盐铁论》:“五十以上曰艾老,杖于家,不从力役。”花甲:古代天干和地支的纪年法,指60岁的老人。范成大云:“行年六十旧历日,汗脚尺三新杖藜。祝我剩周花甲子,谢人深劝玉东  相似文献   

5.
年龄是现代人的一种隐私,特别是直接问女士的年龄,史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其实,古人对年龄也常采取一些隐蔽的方式,不直接说出自己或某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  相似文献   

6.
生活或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年龄的代称.理解起来有些麻烦。现将常见的年龄称谓收集并解释如下,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7.
1.襁褓:"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2~3岁的儿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相似文献   

8.
一、古代对方位的称谓 1.在地理位置上,古人以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为阳。“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登泰山记》)中的“泰山之阳”,指泰山的南面。“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中的“汉之阴”,指汉水的南岸。 在地理位置上,古人还以左为东,以右为西。“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江左”,指江东。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长江流到九江后,折向西北。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长江下游今江苏省南部一带被称为江东或江左,长江下游今安徽省中部地区,被称为“江西”或“江右”。“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  相似文献   

9.
年龄称谓     
在平时的学习中,年龄称谓往往是理解文义的关键,尤其在古汉语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现将年龄称谓整理如下,以飨读者。赤子:出生的婴儿。“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襁褓:本指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也。”(《论语·子路》)周日卒:小孩出生一周岁。“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日卒耳。”(袁枚《祭妹文》)孩提:2~3岁的儿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龆、齿龀:又称龆龀,指儿童换牙,借指7~8岁,也称童龄、童龀、毁齿、龀…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语文课中“古代年龄称谓”的一般现象 ,归纳全面、简练 ,对古文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年龄的称谓,不少同学对此不甚了解,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赤子 初生的婴儿。《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相似文献   

13.
14.
15.
1.襁褓。“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2 ̄3岁的儿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孩提抱者也。”3.齿龀。又称为龆龀,指儿童换牙。4.总角、垂髫。指幼年儿童。“这院门上也有四个总角的小厮,都垂手待立。”(《林黛玉进贾府》)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6.笄。指女子十五岁,笄,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女子……十年五年而笄”。7…  相似文献   

16.
一、衣着类古文中的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衣指上身所穿的纺织品,广义的衣指一切蔽体的纺织品,包括头衣、上衣、裳、足衣等。头衣就是帽,足衣指袜子。古代衣裳并举时,衣只指上衣,下衣叫裳。 1、头衣。冠: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与现在的有区别,不象现在的帽子能把头顶全部盖住,而是将一个冠圈戴在头顶上。冠圈上有冠梁,冠梁上有褶子;冠圈旁有两根小丝带,可以在领下打结。冠  相似文献   

17.
书生 读书人的通称。《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云:“(赵)咨曰:‘吴王……虽有余闲博览书传,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白面书生”指年轻、阅历浅的文弱书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代对教师的称谓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将常见的称谓集录如下。师:古代教师的通称。自秦时起,沿用至清末。如《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先生:秦时称教师为先生,后来人们也称垫师为先生。如《礼记》:“从于先生,不越路与人言。”师傅:秦时教师的通称。如《谷梁传》:“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  相似文献   

19.
古代人们对佛门弟子的称谓,常见的有下面几种:法师:是对精通经典理论并能讲解佛法者的尊称。一般也用为对佛教僧人礼貌上的称呼。长老:用以称呼年老德尊的僧人。住持或方丈:指个寺院中的主持者。有时也尊称他们为长老。居土:指在家信佛的人。僧侣或僧人:指出家修行的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1,(7):52
古人云:"同门(师)曰朋,同志曰友。"就是说在一起读书的叫朋,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抱负的叫友。古代有许多不同的称谓表示各种朋友关系。竹马之交:小时候就结交的朋友。竹马是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这里代指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