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柳亚子是辛亥革命前后诗坛上影响最大的革命诗人之一。他孜孜不倦地追求革命理想,能跟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尽写当时事”,关注现实;真诚热烈,展现理想;慷慨豪放,苍凉沉郁;构成柳亚子早期诗词创作的重要特征。柳亚子早期诗词,是他整个诗词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主革命史和近代文学史上已产生重要影响,并放射出不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柳亚子与陈英士同为南社成员,又同是同盟会中的骨干分子。辛亥革命前后,柳亚子主要以南社为基地,以文学为武器,宣传革命思想;而陈英士则以同盟会为组织,开展武装斗争。他们文武互补,密切配合,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3.
1909年11月,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人发起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南社,在苏州宣告诞生。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的宗仰上人(俗姓黄,自署乌目山僧).是否为南社社员,似乎已定论无疑。据郑逸梅《南社丛谈》提到:“南社有四个和尚.即半路出家的李叔同、酒肉和尚铁禅、半僧半俗的乌目山僧黄宗仰、出家还俗的革命和尚苏曼殊。”(见该书第173页)有人基此断定,宗仰是年应柳亚子特邀加入南社。但据笔者近年留心稽考,此说似不属实。  相似文献   

4.
柳亚子将南社活动的史料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他犹如南社的太史一样,尽可能地将南社的片纸只字搜集保存起来。辛亥革命后,他又收拾烈士遗文,提玄钩隐,评价南社社员的文字成就。南社解体后,仍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品评、题叙南社诗文集,特别是对最能代表南社文学成就的苏曼殊和林庚白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南社创办于一九一○年,是爱国诗人柳亚子和陈去病诸君在江苏吴江县所组织成立的,他的宗旨是号召志同道合的人士,以义会友举行诗社的形式,诗歌唱和,成为提倡文艺的团体,並办有刊物,藉以宣传旧民主主义革命,对于推翻满洲贵族所建立满清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南社创始人柳亚子(柳慰高,1887-1958) 的资料不断涌现,像柳无非(1911-)、柳无垢(1914-1963) 选辑的《柳亚子诗词选》和柳亚亚子本身的著作《怀旧集》、《南社纪略》已先后再版;而由徐文烈笺、刘斯翰注的《柳亚子诗选》也和读者见面。但最令人振奋的还是柳无忌(1907-)编著《柳亚子年谱》的面世,标志着柳亚子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丘荷公是著名民国诗人、“南社”成员,与柳亚子、丘逢甲交往密切。评述了丘荷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赞颂他爱乡、爱民、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8.
丘荷公是著名民国诗人、“南社”成员,与柳亚子、丘逢甲交往密切。评述了丘荷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赞颂他爱乡、爱民、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9.
柳亚子(1887—1958年)和陈去病(1874—1933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著名的革命宣传家、学者和诗人。他们同是南社的创始人,以文学为武器,鼓吹革命,反对复辟,因而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们都是江苏吴江人。早在戊戌变法期间他们就开始关注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倡言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的政治主张基本一致,但是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相似文献   

10.
南社成立于一九○九年十一月。它是辛亥革命前夕被认为“应和同盟会而起的文字研究机关”,甚至竟有称之为同盟会的“宣传部”者。参加南社的成员多是倾向革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许多是同盟会会员,他们既是诗人、作家,也是革命家。南社的宗旨是利用文学鼓吹革命,使文学直接为革命服务,它的革命目的是驱除鞑虏,推翻清朝统治者,恢复“汉官威仪”,提倡民族气节,所谓“振唐音而不忘本”,这是一种民族革命性质的主张。南社的首领之一柳亚子在该社成立的第一次雅集时,就无限慨叹地说:“盖自社事零替以来,三百年无此盛事矣!”指的是自从明末复社亡散以后,再经清  相似文献   

11.
柳亚子与秋瑾诗词创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亚子(1887—1958)和秋瑾(1879—1907)是近代诗坛上两位著名的诗人.一个是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的主盟人,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象明亮的双子星座,交相辉映在近代文学天空.这里拟将他们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诗词在创作倾向、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作一初步比较.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在这一时期的爱国诗人中,成就最大的,是以柳亚子为代表的南社诗人的诗和以秋瑾为代表的革  相似文献   

12.
薰衣草数     
在中国,龚定庵的名字几乎尽人皆知.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大概是由于中、小学的教科书上都印着他所作的一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而且经常被报刊书籍、新闻传媒反复征引,大家耳朵里早就听得熟了.其实,龚定庵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曾经当过清末革命团体“南社”社长的诗人柳亚子高度推崇龚定庵,称之为:三百年来第一流,飞仙剑客古天俦.并且用四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叫做“剑气箫心”.龚先生真是一个多情种子,他曾写过一首缠绵悱恻的诗:湖西一曲坠明?,猎猎纱裙荷叶香.乞貌风鬟陪我坐,他生来作水仙王.…  相似文献   

13.
成立于1909年的“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活动到何时停止?柳亚子在《南社纪略》中写道:“南社的活动,到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集出版后完全停止。新南社的活动,到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十月十日第三次聚餐会开会后停止。甚至于偏安长沙的南社湘集,到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四月第三次姓氏录出版后,也停止活动了。”①可能因为柳亚子说了这样的话,杨天石、王学庄的(南社史长编严也将“南社史”的“正编”的年代定在 1909年至 1923年。 按照组织社会学的理论,一个文学社团…  相似文献   

14.
柳亚子是二十世纪我国最卓越和重要的革命诗人。他的革命和文学生涯,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些历史时期。他的诗词,是名副其实的诗史。试从其中引出两首来看——  相似文献   

15.
南社是清末民初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团体,成员众多,诗学观也很复杂,以柳亚子为代表的一派严厉批判以陈三立和郑孝胥为代表的同光派,引起了高旭、姚锡钧等人的强烈不满,进而导致了南社的分裂。本文首先从史的角度勾勒了南社内部由于对同光派的不同态度而导致矛盾的积累与爆发的全过程,进而探讨政治正确与文学成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政治保守而否认他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6.
柳亚子是我国近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史学家和革命家。茅盾在全国第心次文代会上的讲话中说:“柳亚子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后这一长时期内在旧体诗词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诗人。”“柳亚子的诗词反映了前清末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17.
柳亚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和坚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在辛亥革命时期,他顺应历史潮流,从赞成康、梁维新主张,到信奉孙中山暴力革命;以文学为武器,同情、宣传、鼓吹革命,对资产阶级的软弱,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都表现出了极度的不满。时代在不断造就、完善着柳亚子。柳亚子的革命思想又在影响、推动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实(1885——1911),字实丹,号无尽,又号无劲,原名桂生,字剑灵,清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车桥镇人。他自幼就读于家塾“无尽庵”。,13岁读美国独立史、法国革命史,萌发民族思想,18岁入县学为秀才,1907年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接触西方新学和革命思潮。他目睹清廷腐败,外侮日亟,时时以革命和救国为念。他才气非凡出众,议论纵横捭阖,为同窗所仰。1909年冬,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发起组织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以文字鼓吹革命,周实闻风而动,成为南社最早成员之一。不久又与同里阮式(亦辛亥英烈,与周同时遇难,时人并称“周阮”)“复创淮南社,为桴鼓之应”。辛亥武昌举义旗,上海、苏州、镇江相继光复,革命军南京城受挫,时“陷危城”的周实原准备组织学生策应,后应柳亚子之召,赴沪与其会晤,接受同盟会派遣,回淮举行起义,光复了淮安。1911年11月17日,  相似文献   

19.
再论南社     
学术界一般惯称南社为"革命的文学团体",这不仅未能揭示南社的文化特征和历史特征,也未反映出南社的近代性及其复杂性.本文在对南社思想政治基础、文化倾向和组织形态全方位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表述:"南社,是20世纪初以民主革命启蒙思想宣传家、文学家为中坚,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共同政治基础,以振起国魂、弘扬国粹为主导文化思想的,全国性、近代性文学和文化社团."南社是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两方面作用的产物,其创始人和中坚都是较早接受近代思想的先觉者,进而成为以传播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为己任的觉民者、宣传家;但众多成员觉悟程度不一,在反清目标上一致,而对建立民国后的政治取向和文化期待不尽相同,伏下了分化的根源.南社主张振起国魂,即唤起国民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改造国民品质;同时主张存国学以寄国魂,吸收外来学说而不"醉心"依从,以光大复兴中国文化.肯定"国粹"即优秀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世界地位,包含提高民族自信心与爱国热情,而在传统影响仍很牢固的情况下强调"保存",又掺入妨碍革新的保守性,代表了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南社集中了当时全国各界一代文化精英,组织运作已初具近代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近代性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文化人社团.  相似文献   

20.
徐自华和徐蕴华姊妹被柳亚子称为南社著名女诗人。受秋瑾人格和诗风影响,逐渐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悲壮的色调和感愤时事的现实精神。近几十年来,学界实际研究虽不乏成果,却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较多关注姊妹同秋瑾和南社关系,如义葬秋瑾、积极赞助革命等,然而对她们生平思想,以及诗文创作给当时的诗坛增添"新质"等内容的研究相对薄弱,仍需我们开拓更大的学术空间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