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的生存压力也与日俱增。这种严峻的生存挑战,拉动了谋利的冲动和金钱的欲望,于是道德也就出现了空前的紧张。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时期在加强意识形态道德建设的同时,也应重视日常生活道德的建设。后因其日常性、无’意识性、相对稳定性和保守性等特征而显得更为关键。本以为应从制订规范、加强教育和营造生活环境等方面来建设日常生活道德。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转型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整体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全方位转换。随之而来的物质实利化、文化世俗化以及价值多元化等,都是促使社会道德由趋同走向变异并进而引发道德危机的重要因素。道德危机现状已对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产生了阻碍。只有立足社会转型的现实,从社会化、社会控制入手进行道德主体重构才能找到解决道德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就是不同文明形态更替的过程。在不同文明形态的更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道德信仰危机现象。我们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毫不例外也出现了道德信仰危机现象。要消除这种现象,关键是进行什么样的道德教育和如何进行道德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从道德的社会价值,实践利益,人格等方面,论述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荣誉淡化的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价值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以来 ,道德价值危机、道德严重衰退的现实出发 ,阐明我国社会转型的良性运行客观上需要统一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 ,而这种统一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的合理选择只能是集体主义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在社会转型时期坚持集体主义的道德价值导向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处于多重社会转型相叠加的时期,成长在转型期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学习网络化时代的大学生的道德观已经并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本文在理性认识和客观把握转型时期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基础上,探究如何培育与转型时期相适应的和谐道德人格,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他们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伦理道德教育所必须面对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失范是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主要是由于目前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道德规范不完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道德建设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与支持和道德教育发生了扭曲变形所使然。要遏制道德失范现象,必须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加强道德人格建设,极力推进道德法律化、制度化进程,真正落实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伴随社会的转型,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与之相联系的高校教育道德也在发生变化,即由为政治服务转向为经济服务;由服从性到自主平等性;由坐而论道到平等对话。市场经济既带来了学校教育道德的解放,又对学校教育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为典范;在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形态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人格这一德育源就有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职业信念、专业思想以及对教师传统道德体系和对知识、能力都提出了挑战,同时社会转型对教师的价值观和智能、教育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曾经被誉为“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制度所经历的地位下降、功能弱化的尴尬局面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社会转型期农村道德状况的下降使得农村民事纠纷的产生更为频繁与复杂,人民调解所依据的道德规范的统一性受到破坏,大大削弱了情理在调解中的说服作用。人民调解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良好的道德环境:公平正义的社会分配体系,市场经济下的诚信观念,正确的财富伦理,有效的社区舆论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是人们行为失范和伦理功能失效的主要原因.当代道德建构,从传统道义伦理向现代规则伦理的转型,在人们的心中形成极大的心理落差.从法律与制度建构入手重建社会道德是当前道德建设最为有效的手段,这与伦理道德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求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隐性文化在给人类尤其是青少年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带来根本性变化的同时,其内在的痼疾也为规范青少年网络道德品性、型塑网络道德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认识网络时代与现实社会的际遇,了解网络社会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明确网络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挑战,拓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15.
论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道德模式的转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体现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过程中,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从道德现象的发展变化来看,我国目前的道德就处于从集体本位的道德模式向集体与个人相统一道德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这一转变可以通过道德赖以存在的利益基础、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及道德作用方式等的改变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宋晶  周同 《现代教育》2012,(1):27-30
社会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遭遇了主体性的挑战,现代学校德育必须对此作出回应。主体性道德人格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克服传统德育被动灌输、追求道德乌托邦、泛道德主义弊端、实现道德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因素,提升学生的道德需要层次,进而形成可普遍化的道德基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转型下的“道德失范”,标志着儒学传统伦理的失效和儒学的终结。扬弃传统,转换创新,走向规范,追求基本,是中国现代道德及其作用方式的嬗变走势。 社会结构、阶层结构的变迁,引发道德由“人情良知”走向“基于规范”。“基于规范”的基本保证是由笼统的政治道义说教到实现道德的层次性、普适性。建议把建设初级阶段的基本道德确定为“义务道德”或“责任道德”,在全民中开展基础文明工程建设。同时设立“追求道德”。 道德构建的规范化层次化,体现在干部层面上则是“为官之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这个定义不是完美的,但是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公私德两个概念的基本使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惑和德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出现了不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致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也随之出现了不少的困惑.本文分析当前道德困惑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德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道德文化建设,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众多,主要包括经济利益矛盾、多元价值观导致的矛盾、民众的民主诉求、参政议政需求与制度的矛盾等。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个体价值多元化、道德失范成本太小、道德行为缺乏共识等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政府、企业和媒体在社会转型时期应通过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