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战后日本企业内教育模式变革和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企业内教育始于战前,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日本企业内教育也不断发展完善起来。尤其战后以来,日本企业内教育进一步得到发展,逐步体系化、制度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成为促进战后日本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2.
教育一定能促进经济增长吗?——日本的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战后以来,日本的教育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9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继续发展,但经济却呈现零增长。原因何在?本文试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一定能促进经济增长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后以来,日本的教育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9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继续发展,但经济却呈现零增长。原因何在?曲恒昌在(比较教育研究灶撰文认为,从日本教育与经济的发展看,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是有条件的。曲恒昌认为,如年代以来,日本的教育发展没有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日本过于迷信“拿来主义”,认为毋须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大量资金,靠着借鉴、仿效、“拿来”美国等国的科学技术,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学术研究基本上是封闭、割裂的,不利于培养跨学科创造型人才。战后以来,日本学习美国、加拿大大学…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日本企业内教育的基础的“定型训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美国引进的,它是美国军事产业职工训练的总结和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企业只注重技术工人和工长的教育训练。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一九五六年日本政府公布了《五年经济计划》,一九六○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所得倍增计划》,拉开了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序幕。随着先进技术的输入、技术革新的发展和六十年  相似文献   

5.
中日企业内教育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钧 《中国培训》2000,(8):18-19
80年代以后 ,日本的企业经营面临新的环境 ,随着日本经济活动的国际化 ,日本国力迅速膨胀 ,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现代化已为世界所嘱目。与上述变化相适应 ,日本企业内教育也发生了变革 ,有计划的扩大员工的国际视野 ,培养员工的国际化竞争意识以及适应能力已成为企业内教育的重点。日趋完善的企业内教育体制已成为日本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日本企业内教育体制1 企业内教育的基本框架日本企业内教育体系是各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建立起来的 ,因行业、企业的不同 ,各有特点。但从整体来看 ,日本企业内教育是与企业的职级…  相似文献   

6.
战后以来,日本在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不断更新产品与设备,与此相应企业内的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大企业,自行制订了企业内的教育体系,按照职能,阶层,规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职工、经营干部、管理者。日本很多青少年,不重视学校教育,却很重视企业内教育,因为这种教育往往是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的。本文拟从职业教育的两大系统入手,介绍一下现行日本企业内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日本产业界对职业教育的参与蔡新华二战以后,日本出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腾飞。仅1966—197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2,2%。经济的发展源于教育的发展,而职业教育则是教育发展中的主旋律。正如日本前外相奥野诚亮在《产业教育五十年史》一书序言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些同志谈到人才培养时,往往以战后日本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从而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为例,说明加快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大幅度增加我国的教育投资。诚然,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把“人力开发”摆在重要的地位,并始终把教育事业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建议,本着“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于1947年开始实行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确立了“六、三、三、四”单轨制的学校教育制度。1947年建立新制小学和初级中学,1948年建立新制高级中学,1949年建立新制大学。经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前的中学校,高等女校、实业学校、青年学校等正规的中等学校一律改组成统一的高级中学。从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日本政治上的独立以及经济上的恢复与发展,产业界强烈要求教育与产业相结合,以促进经济高速发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企业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企业竞争的对手,因受东西方文化影响,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极大促进了日本企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中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日本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对我国的投资逐年增加,其人才本土化水平也逐年提高,但仍然落后于欧美企业.笔者通过对52家在华日本独资企业的调查,分析了日本企业人才本土化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及对我国企业国际经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追求高效率大批量生产式的工业化,基础性研究依赖欧美,热衷于应用性技术开发;企业喜欢有强烈忠诚性和合作性的人才,对具有独创性和个性的人才敬而远之;社会偏重学历,信奉经济至上主义。近些年,饱受“泡沫经济”之痛的日本开始对自己的“追赶型”经济进行全面检讨,与此同时开始重新全面审视明治以来标准化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主要机构  在日本,目前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一是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三年制“专门高中”。2000年约有94万人,占高中生总人数的22.5%。二是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等专…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从1945年到现在,人年均国民收入从20美元增加到1万美元。1955年至197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五倍。经济增长之快,确实令人惊叹。为什么日本经济能够迅速起飞呢?日本前首相福田纠夫曾经说过,“资源小国的我国,经历了诸多考验,得以短期内建成了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提高。”一些经济学家估计,在促使日本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教育和科技所起的作用达55—63%。可见教育对日本经济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要理解日本教育为什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如此重大的作用,就得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谈起。  相似文献   

14.
日本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日本的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首先简要回顾一下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情况。1956年,日本的《经济白皮书》认为,“日本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已经结束”。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尤其是在整个60年代,日本GNP的实际增长率为年平均10%左右,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图1)。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竞争的国际性,产业界迫切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程师,相应地要求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理工科教育。日本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情况见表1。图1 日本GNP对上一年度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在高…  相似文献   

15.
重视员工培训是日本企业经营的一个显著特色,而且这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本文系统分析日本企业员工培训形式、内容、方法、特色,旨在以日本企业为镜,促进我国企业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55~1973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前期,无论是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方面,还是在教育条件以及学生学业成就等方面,日本义务教育的发展都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地区间、城乡间义务教育的差距不仅没有扩大,反而在短短十几年里获得了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并呈现出与经济高速增长齐头并进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适应社会经济等发展的需要,日本企业内教育在传统的以工作为中心的岗位培训模式基础上,重视运用脱岗培训模式和自我启发教育模式等。呈现出如下特点:日本的企业内教育一般以岗位培训(OJT)与自我启发教育模式为主体,而将脱岗培训(OFF-JT)作为对主体的补充与完善,近年脱岗培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日本的企业内教育逐渐从阶层别及指名方式的研修转向为自律型及选择型的研修;企业内教育将与公共职业训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刘芳 《现代企业教育》2004,(8):47-47,52
教育训练和企业经营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日本企业特别重视企业教育,把人才培养视为生产竞争的关键,提出"生产靠人,人靠研修"的口号。约有88%的日本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展岗位培训。近年来,日本企业教育战略又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即注重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培育"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9.
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胡强宁韩国自然资源贫乏,但是,进入8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赶超欧美、日本之势逼人,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加快了成人教育的发展,依靠和开发了人力资源。韩国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1...  相似文献   

20.
日本企业内教育的特征吉林饶从满日本的企业内教育既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一般的社会教育.也不同于公共职业训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现律。一、日本的企业内教育是企业经营的工具企业内教育是企业中以从业人员为对象进行的教育训练的总称.原本具有为了企业进行的教育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