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铁报是报媒适应城市化过程中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产物,凭借其独有的发行渠道和盈利模式成为报业开拓市场的新兴力量。本文分别选取国内和英国有代表性的地铁报《羊城地铁报》和《地铁报(metro)》,从视觉传播的实践出发,通过这两大地铁报在头版视觉元素、内版的视觉设计和广告的视觉设计三大方面加以比较分析,提出国内地铁报未来的视觉传播改进方向,以提升国内地铁报的视觉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颖 《新闻世界》2014,(9):176-178
本文基于SWOT模型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方面对地铁报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以《西安地铁早8点》为例,得出免费地铁报依托受众的精准定位和版面内容的创新赢得受众,抓住渠道唯一性和"新兴媒体"优势占领市场,但仍面临收入单一、市场饱和、覆盖面窄、政策压力等多方面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地铁报的出现为日益委顿的传统报业增加了鲜活的血液。作为在地铁封闭区域内发行的免费报纸,地铁报独特的发行渠道、营销方式令人瞩目,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也值得探索。本文以国内外地铁报为例,简要分析地铁报品牌文化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地铁报的出现为日益委顿的传统报业增加了鲜活的血液。作为在地铁封闭区域内发行的免费报纸,地铁报独特的发行渠道、营销方式令人瞩目,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也值得探索。本文以国内外地铁报为例,简要分析地铁报品牌文化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地铁媒体的价值第一就是渠道价值。但是,渠道并不是地铁报的"免死金牌"如果你不能充分吸引乘客的注意力,不能形成影响力的话,无论地铁报是10万、20万、100万的发行量,在广告商那里都会打折,它的渠道价值会变轻。因此,我们不能紧紧靠在渠道身上,而是要办一份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报纸,进而把渠道价值稳定下来,追加上去。  相似文献   

6.
李冀 《新闻前哨》2014,(2):60-61
在新媒体已高度发展到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免费地铁报成为传统媒体寻求发展突破的路径之一。纵观国际国内.免费地铁报以其特有的优势拥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稍加考量即可发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下地铁的兴建,以地铁报为主体的免费报纸在我国方兴未艾.与其刚出现时被认为会对传统报纸造成冲击的观点不同,在新媒体环境下,免费报纸所独有的优势可以给正在遭受新媒体转型之苦的报业带来新的途径;结合国内的媒介环境分析,免费报纸竞争策略的探析对新时期免费报纸出版经营和报业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报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1985年创刊的《中国化工报》,由于较早开始了市场化运作,不断深入行业,贴近企业,日渐成为业界公认的行业权威媒体。在行业深度报道上的独特优势与社会综合类报纸相比,产业报在行业深度报道方面有其独有的竞争优势。产业报拥有一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编辑记者,具有做好产业深度报道的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9.
地铁报的价值与地铁经济相互作用有四个特征——第一,地铁报在地铁经济中拥有钻石般的使用价值。地铁报往往被视为免费报纸,因此不值钱,其实恰恰相反。就如空气和阳光一样,各类信息从地铁报被人们免费获取、消化并回到地铁经济中被使用,地铁经济参与者的形象也被日新月异地改变,地铁新商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纸媒日渐衰落,市场份额不断被网络媒体所瓜分。但是同样是纸媒的地铁报,却逆势而上,在全国各大城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报业竞争的一股新势力。本文就地铁报的起源、发展优势、如何进行成本控制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陈硕 《新闻世界》2010,(6):201-202
地铁报是免费报纸的主要形式。本文从免费报纸的发行渠道整合、广告整合、受众整合等方面,对免费报纸的整合经营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李秋玲 《今传媒》2014,(1):70-71
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纸媒日渐衰落,市场份额不断被网络媒体所瓜分。但是同样是纸媒的地铁报,却逆势而上,在全国各大城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报业竞争的一股新势力。本文就地铁报的起源、发展优势、如何进行成本控制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内地,地铁报出现时间只有7年,地铁报的整个阵容还不够强大。但总体来说,地铁报这一新兴媒体是前途无量的。2008年,首届地铁报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全国地铁报联盟也随之成立。两年来,国内地铁报发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13年,武汉地区报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改变,楚天金报、武汉晨报、长江商报先后改版,昭告各自的变轨转型。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长期同质化竞争的几家市民报,终于迈出了"差异化"定位与发展的步伐。武汉晨报,成为武汉独家地铁报,独占地铁发行渠道;楚天金报,变身"经济生活"类报纸;长江商报,立志做一张完全的财经报纸。从武汉报业格局的调整说起目前的中国报业,一个省会城市三四家同质化的市民报并存,是常见  相似文献   

15.
吴翔 《东南传播》2010,(11):57-58
在英国拥有183年历史的《旗帜晚报》,经过3年报业大战,最近成功转型为一份伦敦免费地铁报,发行量达到60万份,成为英国唯一一家幸存的晚报。该报纸打败了默多克集团的《伦敦报》,并吞了《伦敦休闲报》的市场,独占伦敦的下午。该报纸的低价高品质,说明传统晚报在转型地铁报形态中具备明显优势。这对我国的晚报,或是新兴的地铁报形态,都有着明显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地铁报的兴起成为世界报业开拓新生市场的重要领域。这一以流动人群为目标读者、以地铁车站定点发放为渠道、以广告营销为盈利手段的经营模式一经问世.即在传统报业引发连锁反应。从瑞典、英国到美国,从日本、韩国到中国的香港、上海、广州……可谓各具特色,亮点纷呈。那么国外地铁报的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本文就此做些探讨.希望能对处于萌芽状态的国内地铁报的经营有所启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有一份《地铁报》,刊登醒目的短新闻和色彩丰富的图片。它的新闻短到有时只有一小段,甚至一小句。目前,《地铁报》不仅在瑞典的日发行量达 38万份,而且走俏欧洲。《地铁报》人士称,“这种快餐式报纸,是报业的出路”。受《地铁报》启示,笔者不禁联想起了“马拉松”与  相似文献   

18.
遥想去年,巴黎的深冬,班里同学到学校后,第一件事是买上一杯热咖啡,第二件事就是抽出一份免费地铁报,吆五喝六地招唤臭皮匠们,把某人填不出来的格子填好。一个早起赶地铁来上课的日子,才算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9.
全国地铁报联盟的四家发起报纸,为整个行业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他们在开办地铁报的时候,地铁报的品牌效应还没有形成,可是今天品牌效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首先向大家汇报一下深圳地铁报的情况。令人欣慰和振奋的是,深圳地铁报办了3个月就收支基本持平,半年后就开始盈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在诸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内地开通地铁的城市有15个,免费派送的地铁报超过16家(上海地铁报有两份,其他城市也有小规模地铁报出现)。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中国内地目前获批修建地铁的城市共有35个,一个地铁城市至少拥有一份地铁报实属"标配"——无论如何,"地铁报"这一报龄较短的纸媒形态,已然成为报业生态系统里的一股新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