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领域的风起云涌,已经把我们带进了混媒的时代。在这其中,每种媒体都要具备独特的传播定位,独到的传播价值,才能在混媒的混战中始终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那么,报纸呢?我们认为,报纸应该是城市媒体!无论是对政府资源的拥有,还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报纸都是一种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媒体。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11,(2):51-52
从"百事可乐成都印象罐",到"我为成都请客人";从2008年震后重建的"正常生活运动",到眼下如火如荼的城市品牌推广"成都与中国共分享"。成都商报一波接一波立意高远的大手笔策划,将地标大报在城市营销中的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报纸的品牌形象也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和彰显。成都商报的实践证明,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地标大报在城市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3.
报纸具有多变性在说正题之前先说点题外话,我们到底该如何给报纸定位?关键先生说,报纸是城市媒体,电视是时间媒体,网络是互动媒体,户外是渠道媒体,手机是伴随媒体。这很有道理。但事物的特性有时并非只有一面。以报纸为例,它就具有伴随性媒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周静 《声屏世界》2011,(2):53+52
在军事概念里,战略武器是指能对敌战区纵深战略目标实施攻击的具有大面积摧毁作用的武器。地标大报就是城市营销的战略武器!在品牌竞争的世界里,这种武器不仅仅发挥威慑和牵制的作用,而是长期投入实战使用。  相似文献   

5.
徐朝晖 《声屏世界》2012,(1):167-168
扎根武汉,受益城市今年4月,《武汉晚报》迎来了创刊50周年的大庆。这张与武汉市民风雨相伴50年,融入了几代人成长、成熟和记忆的报纸,这张守望并推动着武汉城市发展的报纸,与数百万读者一道,度过了一个难忘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历史变迁中的民营书店,讨论独立书店气质与城市特色相互感染、相互依托的文化现象。同时,结合北京和上海历史背景、文化环境差异,考察两地书店在各历史时期中所扮演的文化传播的角色,并探讨独立书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  相似文献   

7.
品牌时代相对于产品时代来说,是品牌形象带动销售,全国品牌在形象塑造上需借助央视和主流卫视,在城市传播中,是将形象转化为销售力,形成全国品牌在城市传播中以促销为主,品牌形象提示为辅的传播格局。冠军联盟(欧派橱柜、东鹏陶瓷、雷士照明、万和燃气具、大自然地板、美的中央空调)从成立之初,就坚持这种传播格局,三年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永安  严六福 《声屏世界》2013,(1):158-160
一个城市要有自己的地标建筑才能让城市更容易被关注,如上海竹笋式外形的金茂大厦;一个城市要有自己的文化地标才能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风格,如悉尼风帆式的歌剧院;同样在当今信息资讯发达的都市需要一个或多个不断展示其文化、精神价值导向和文化风尚的LED大屏媒体,而其受众则必须广泛、具有代表性,从而让城市文化形象更加鲜活和灵动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相似文献   

9.
身处泱泱大国,如何进行全国营销布局总是每一个品牌进军全国市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城市已成为这一布局中商家各显神通、激烈竞争的前沿阵地。作为城市中最早出现的媒体形式,城市地标大报在其所处的区域中具有其他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所不具备的深厚影响力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0.
我始终认为,报纸的首要价值是城市价值,特别是像新华日报这样的省级主流大报,他们的传播平台和营销舞台就不会仅仅是一张报纸,而应该是一个省份。因此在广告主看来,当你去跟企业沟通的时候,你呈现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业的阵痛一痛就是4、5年。不断上扬的印刷成本、被新媒体或鲸吞或蚕食的市场、读者日渐"碎片化"的阅读习惯,都让纸媒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远虑、反思、突破,迫在眉睫。《每日新报》在2010年迎来了她的十岁生日。十年一剑,如何起承转合十年积攒的满城信任、人气、美誉,再攀高峰,对于新报来说,是个考题。  相似文献   

12.
王文杰 《青年记者》2009,(22):81-82
我国党报所面临的问题 1.晚报都市类报纸、电视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网络、影视等媒体具有互动性、时效性及图文并茂的特点;都市报和晚报面向市民阶层,大量提供服务信息,对与老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内容展开报道,实用性、服务性强。它们将不少受众争取过去,使得党报的读者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滕文莉 《今传媒》2016,(2):143-145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资源型城市需要打出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独有的城市文化形象,在精神文化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的的实现,需有效利用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本文从近年来榆林媒体张季鸾相关报道入手,分析了榆林市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过程中媒体建构的具体策略,以期促使榆林更好地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并对其他资源型城市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季红 《记者摇篮》2010,(4):51-52
一、谁动了“城市台的奶酪” 2009年11月18日,当聚光灯再一次聚焦CCTV每年一度的广告资源招标会时,当次日媒体大篇幅报道央视2010年招标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时,对于城市电视台的经营者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明年大客户的广告预算很可能又要从城市台身上“揩油”了。  相似文献   

15.
胡蝶 《东南传播》2011,(12):131-133
文化地标建构的兴起是近年两岸许多城市的普遍现象,但学术上对其认知、认同的模式与背后的社会意识形态运行机制的研究甚少。故本文选取在两岸具有较高文化影响力的台北诚品书店与上海的季风书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当代社会文化理论,通过对46位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访谈等实证方法进行了}匕较研究分析。研究发现,两岸的文化地标因为历史背景与社会意识形态而有所差异,诚品被建构为后现代社会的“消费大教堂”,季风被构建为上海的“文化高地”。通过消费者主动的文化消费实践,城市文化地标在全球化语境中具有作为倡导文化主导权、抵抗消费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的重要场域。  相似文献   

16.
城市突发事件发生后,报纸、广播、电视、自媒体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但参与形式各不相同。每一次应对城市突发事件,对媒体都是一次考试,并且有些东西也沉淀下来。都市类报纸从诞生伊始,一直以关注城市突发事件为己任,并一直为"影响城市、影响城市里的人、影响城市人的生活"努力着,作为传统媒体,面对复杂的媒体竞争形势,纸媒也在不断摸索应对城市突发事件报道的参与方式。延伸触角不做简单"回忆纸"每一次遭遇城市突发事件,受影响最大的是市民的生  相似文献   

17.
陈强  郑贵兰 《新闻窗》2008,(6):55-56
城市电视台是以城市和近郊区观众为服务对象,满足特定区域受众的电视台,其在中国电视媒体中数量最多,但同时也是相对弱势的群体。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电台电视台2507座,收音机、电视机9亿台,其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已达到95.81%,电视节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但面对央视和省级卫视的空间挤压和都市类报纸的市场蚕食,每个地方台的电视人都会有压力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8.
黄勇贤  刘巍 《新闻前哨》2011,(10):93-94
本土化是城市台最大优势.也是城市台的生存之本。城市台在本土观众心目中所具有的亲和力是其他电视媒体所无法取代的.它所能集中融合的一定地域内的地方文化、历史轨迹、人文特征也是其他电视媒体所无法一一关照的。城市台必须紧紧抓住本土优势.极力表现本土色彩,大力培育本土内容,以接近性、互动性、服务性和唯一性实现电视节目传播价值和市场空间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潘宁 《新闻实践》2013,(9):32-34
文化报道一直以来都以一种柔和雅致的身段和大隐于市的姿态出现在纸媒上。然而,文化报道之于社会进步的推动和精神价值的彰显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对于一份城市报纸而言,文化报道不仅仅是读者获取文化资讯的主要方式之一,更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的重任。笔者尝试从脉络、符号、本土意识、捕捉风向四个层面,探讨如何从本土文化资源出发,做好城市文化报道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户外LED大型显示屏在科技与媒体完美结合的同时正显现出商圈+地标+主流城市消费群的效应。对于这些与地标和建筑有关的LED液晶屏属性和价值的阐释有助于户外大型LED媒体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