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杂志编辑工作中要处理大量的人际关系,其中最直接影响编辑工作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杂志编辑要团结一批热心的有水平的作者,从他们那里获取第一流的稿件,以便赢得更多的读者,这已成为杂志成败悠关的问题。所以做好作者工作,处理好编者和作者的关系至为重要。编辑与作者既是工作关系,又是同志关系、师友关系。他们互相帮助,携手合作,辛勤劳动,是为了向读者奉献优秀的精神食粮,这正是一种亲密的同志关系。在知识上,他们又是  相似文献   

2.
做出版工作的人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关注名编、尊重名编,而人们关注尊崇的目光又常常投向他们的编辑工作或曰编辑生涯本身,把他们对书籍的策划、与作者的交往以及与读者的沟通等方式都奉为楷模、奉为典范,他们那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编外生活却像一座尚未开发的宝库一样,尚未被人们普遍重视和了解。其实编辑生活和编余生活的总和才是一个编辑出版家的全部,编余生活同样是成就一个编辑出版家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后辈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和宝藏。前些日子,笔者因工作需要整理并撰写了张元济先生在编辑和出版方面的主要成就,因主题和篇幅的限…  相似文献   

3.
编辑这一行的职业道德究竟是些什么?这里,我不打算在理论上阐述它的重要性之类,而想就我所接触到的我国前辈作家、编辑家、出版家们在编辑方面的嘉言懿行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总要看一遍”当编辑就要看稿子,这是编辑起码的任务和职责。老一辈编辑对这个“职责和任务”是看得很神圣的。已故作家、《收获》杂志编辑靳以1957年曾对《文艺报》的一位同志说:我虽然做了多年的编辑工作,也谈不出多少经验,但有一件事,至今想起来问心无愧:我没有埋没人才。不论是谁投来的稿件,不论是长篇短篇,我总要看一遍,一个编辑,有了这样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诞辰105周年,继承和弘扬老一辈出版家的优良传统,促进出版队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由叶圣陶研究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编辑学会共同主办的叶圣陶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暨“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与实践研讨会”于11月17日在中国版协“出版之家”隆重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新闻出版署特邀顾问王益为铜像揭幕。叶圣陶铜像神情  相似文献   

5.
关于编辑做好作者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做好作者工作,是出版社的重要工作,也是每一位编辑的重要职责。在当前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要把做好作者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和经常性的工作。这是增强出版社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下就编辑如何做好作者工作谈几点认识。1·作者资源建设出版社只有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才有可能出精品、出效益,才有可能形成特色。编辑应该积极地开动脑筋,通过多种途径发现作者,如参加教学、科研会议和有关社会活动,从已有的出版物和文献资料中调查。或根据出版社某一时期的主要工作,针对某一图书细分市场进行系统…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编辑队伍里,有一批颇具实践经验的编辑。他们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切身的感受和体会。组织他们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出来,加以发表,以期在整个出版界起到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借鉴之作用,是本刊开辟此专栏之宗旨。我们期望编辑同志们都拿起笔来,就自己在编辑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为本专栏撰写文稿。  相似文献   

7.
说长道短     
说长道短做好说不难也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看似简单,但要长期坚持做下去却又十分艰难的事情,我们做新闻工作,也经常碰到一些说不难也难的事。就拿编辑、记者接待读者、作者这件小事来说,新闻工作的方针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都要求编辑记者要热情诚恳地对待作者...  相似文献   

8.
编辑是报纸和版面的灵魂,作者是支持报纸和版面存在的源头。一个好的编辑经过多年经营,一定会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写作队伍。而一个经过多年历练的作者队伍,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编辑形成一个良好互动的默契关系。编辑和作者被人们形容成“鱼与水”的关系,这种关系才是报纸需要的互相激励、互相包容的新型编创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出版人,从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上来讲,应以杂家为好。这多少有点像梨园界的票友。但要做起编辑、出版的诸多事情来,又得是样样在行,有感觉有灵气的拿出选题,并将一本图书编得合乎意思。这点,又与票友有区别。然而,现在的出版人在获得一个较大自由的出版体制的同时(相对过去计划时代被动的编辑行为而言),票友“出版家”也涌现不少,票友“出版家”的出现又直接导致了票友“作者”的遍地开花。以票友心态和本事做出版,当然跟那些有热情,但不专业化的梨园票友一样,最终唱不好戏,登不了大雅之堂。他们对选题、编辑、图书,都取个人爱好与把玩之心态,完成即可,从不往专门化上去做有关如何市场化的编辑方法的深  相似文献   

10.
郭萍 《新闻爱好者》2003,(11):39-40
美国著名的出版家林肯·舒斯特谈到编辑职业时有一段名言:“编辑不应该只是一个人充实人生的行业,同时编辑本身也是一种人文教育,你因此会有机会和当代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共事,结交作家、教育家以及各种各样的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你等于在修一门你愿意付费的终身学习课程,不同的是,你修课的时候不但领薪水,而且可以在知识和心灵上得到无法衡量的满足。”看到这话的时候,我先生出一分遗憾,心想如果这话要是我总结的就好了,在这一点上我早有同感呢。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期刊编辑,我深深明白,发掘和寻找具有一流水准的作者,并和他们成为朋友有多…  相似文献   

11.
我们虽然都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但由于各人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各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各人所采取的工作方法也不一样。然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如何恰当地处理好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做到作者写书、编辑编书密切配合,共同把一本书出版好!  我所采取的办法,就是紧紧依靠作者,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去完成任务。我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定路子、出点子、找毛病、提建议上。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这里举《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一书为例,谈谈这本书稿编辑工作的全过程。这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该书的两位作者是有较丰富教…  相似文献   

12.
“一朝天子一朝臣”,个中含义人所共知。而近年来,却也出现了“一朝编辑一朝作者”的现象,这颇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思。   所谓“一朝编辑一朝作者”,是指媒体中的一种不正之风,即有少数编辑在选用作者的稿件时,不是以稿件的质量作取舍标准,而是以是否为自己的熟人或“关系户”作为用稿准则,这便出现了“换了个编辑即换了一批作者”的怪现象,故被人们称之为“一朝编辑一朝作者”。   “一朝编辑一朝作者”,这“作者”队伍的构成,往往为三种人员:一是编辑的亲朋故友;其次为与编辑有功利牵扯的“关系户”。如我在甲报刊当…  相似文献   

13.
编辑要有职业敏感李晓翔编辑的职责需要职业敏感。著名的老出版家陈原说:“必须有敏感。必须具备很高的敏感力。一个成功的出版家———或者说一个有重大建树的出版家,必须养孕出超人的敏感,甚至比炒股票还要更高的敏感!”不是所有的编辑都能做出版家的。但要做一个合...  相似文献   

14.
对作者个性的认识与理解胡德培【北京】编辑离不开作者。优秀的编辑,总是联系并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所以,过去有一老编辑曾经说过一句令人回味和深思的话:"作者是编辑的衣食父母。"没有作者的积极支持和深厚情谊,编辑是无法工作、无法当下去的。这是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生前说:“编辑记者要有各式各样的朋友,还要有一批知心朋友,他们能帮助你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论点,想出新点子。”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也说:“记者一定要善于交朋友。交朋友要讲方式方法,要做大量的工作,要生活在他们中间,很熟,有感情,彼此有交流,互相给予方便,互相服务。不单是要朋友帮你的忙,你也可以给对方提供信息、情况。做到这一步,你随时都可以找人交谈,人家非但不觉得麻烦,日久不见,他还想你哩!”在我几十年的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中,深感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6.
在叶圣陶先生长期的编辑出版活动中,贯串着一个中心思想——决不肯辜负读者。他把这看作是办好出版社的根本宗旨,做好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抓好发行工作的重心所在。作为成功的出版家与领导者,他的这一编辑出版思想内涵深刻,反映了出版工作心遵循的客观规律,对我们改进当前的出版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做了多年报刊编辑,打交道最多的是包括记者在内的作者们.要说现在的作者发稿不易,业内人士恐怕没有几个不认同,但现在的编辑同样也不容易.现在的编辑需要做的早已不仅仅是给作者的稿子顺顺语句、理理次序、挑挑错别字等文字之内的事了,如今,让编辑头痛的事倒不是纯业务内的事,反倒是与业务不太搭界的东西让他们狼狈不堪,比如,作者与编辑的心理磨擦.  相似文献   

18.
新千年到来,新世纪在望,各种严峻的挑战,摆在面前。中国出版界要迎接这无法回避而又残酷无情的竞争,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能忽略,就是我们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出版家队伍。这不仅是迎接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几十万出版人生存之需要。  相似文献   

19.
人脑是思维的场所,它不是单一的信息场,也不是单一的物质场,而是两者的统一场。脑中的思维场是一个物能与信息一体化的动态的场。编辑思维场的特殊性是由编辑所担任的使命所决定的,不同的编辑有不同的编辑对象,任务是对社会上对象性的精神产品进行组织、发现、选择、加工,并转化为与对象性读者服务的形式。编辑不仅要发现,选择最佳精神产品,而且能通过这一活动来发现人才、培养作者;编辑是社会活动家,不但要与广大作者经常保持联系,发展队伍,而  相似文献   

20.
陈起是宋代著名出版家,先后编辑出版了大量唐代诗文别集和宋代江湖诗人的诗集。对他来说编辑出版不仅仅是一种忙碌的工作,更是产生快乐的源泉。陈起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主动联系和培养作者队伍,成为江湖诗人的良师益友;精心选择稿件,保障出版书籍的内容品质;收集编辑唐人作品,迎合南宋书籍市场的需求。陈起的编辑出版经验不仅在南宋是先进的,对我们当代的出版事业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