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小立 《小学教学参考》2009,(11):102-102,104
一、什么是单元起始课 单元起始课是指每个单元中,统领单元教学内容的单元起始第一课。在教科版全部八册教材的32个单元中,有22个单元的第一课起到了“向学生交代单元主要学习内容”和“向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的单元起始教学任务,如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寻访小动物》及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放大镜》。由此可见上好单元起始课在单元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单元起始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一类重要课型,它不同于惯常认知的章节第一课,单元学习的起始课应该具备“联系、意义、概貌和方法”四个要素。结合前三期刊登三个单元起始课案例,从以下三方面探讨该课型的相关问题:一、单元起始课的认识;二、一线教师对单元起始课教学的困惑与分析;三、单元起始课具体施教策略,包括关注梳理、反思、再认识,引导学生在态度与思维观念上的提升;围绕主题,层层递进,促进单元的概念性关系理解;指向自主发展,促进学生实现自我觉察;知情统一、协调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教学分析 《祝你胃口好》是《吃得好吗》单元的第四课。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前三课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前三课的学习活动引领儿童探究了我们吃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让学生懂得了人的基本饮食结构以及营养成分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吴钟娴 《科学课》2009,(12):48-50
教学分析 《祝你胃口好》是《吃得好吗》单元的第四课。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前三课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前三课的学习活动引领儿童探究了我们吃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让学生懂得了人的基本饮食结构以及营养成分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瑞芹 《科学课》2010,(2):38-39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这是一堂由静态观察转为动态观察的转折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区分生食和熟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明白有些食物可以生吃,有些食物必须煮熟了吃;二是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对生食与熟食进行静态观察,加深学生对生、熟食物表  相似文献   

8.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辉 《考试周刊》2010,(14):133-134
英语听说课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每个单元的起始课程,上好听说课是成功完成一个单元任务的基础和保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探讨和形成一套适合中学生学习特点和扎实有效的听说课教学模式是提高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单元整体教学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显性路径.单元起始课承载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是单元教学实施的关键一环.文章以“复数”单元起始课为例,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起始课教学实践需着眼于单元课程标准,以“学”为主,设计挑战型任务,明晰问题的产生,形成核心概念,呈现单元图景,梳理研究方法,发动高阶思维,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单元起始课是指每个教学单元中,统领教学内容的单元第一课,它独立于教学单元的具体某一小节。单元起始课需要将单元内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挖掘前后知识联系,帮助学生厘清本单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展望本单元后续将要学习的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单元起始课的教学是新课程教学转型的一个重要教学课型,是值得高中数学教师研究并实践的课题。文中以“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起始课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单元起始课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单元起始课承载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是做好初高中衔接、单元教学实施的重要一环。笔者以“等式与不等式”单元起始课为例,探索在起始课中展现单元整体思想的教学实践。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整体把握单元内容,梳理知识和研究方法,生成单元结构图,发展学生思维,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教学分析 《饮食与健康》是五上“健康生活”单元的第二课。关于饮食与健康的问题,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如营养均衡、能量平衡、能量均衡等。在四年级下学期的食物单元中,学生已经进行过对营养均衡等内容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定位在对能量平衡和能量均衡的研究上。因此,如何让学生安排好一天合理的饮食计划便成为这一节课的主轴。  相似文献   

13.
姚圣海 《数学教学》2014,(10):11-14
数学起始课,即数学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起首的一节课,是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习的起点.它承接在上一个章节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原知识展开拓展研究或对新知识展开探究学习.如何使学生对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结构,甚至思想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起始课发挥“先行组织者”、“导游图”的作用,是起始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不仅如此,起始课作为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承担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责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追求自然的过程,根据章节特点,选择不同的知识引入方式,如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与其他内容学习过程的类比介绍引入或数学内部知识的冲突矛盾引入,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减少突兀.下面以“圆锥曲线起始课”为案例,谈一谈数学起始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韩颖 《中学教研》2023,(11):28-30
单元起始课是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的起点,在整个单元教学内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于改变知识碎片化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文章以一节优质课为例,对整体教学策略下“单元起始课如何开展”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饮食与健康》教学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分析《饮食与健康》是五上“健康生活”单元的第二课。关于饮食与健康的问题,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如营养均衡、能量平衡、能量均衡等。在四年级下学期的食物单元中,学生已经进行过对营养均衡等内容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定位在对能量平衡和能量均衡的研究上。因此,如何让学生安排好一天合理的饮食计划便成为这一节课的主轴。要保持身体健康,人们需要保持摄入的能量与消耗之间的平衡。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都是由于摄入的能量和我们身体所消耗的能量不平衡造成的。食物是能量的来源,食物中能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分析 《我们吃什么》属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科学合理的营养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本课作为单元的第一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了解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同时,通过分析常见食品营养成分和研究食品标签等活动,引起学生对营养和健康问题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食物多样化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科学饮食的意识和习惯,为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赵水灵 《科学课》2009,(11):36-38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本单元是该册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单元,二级目标是“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的准备”。本单元围绕“吃”的话题设计了《我们吃什么》、《食物中的营养》、《一次奇妙的旅行》、《祝你胃口好》四个步步深入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8.
闻蓉美 《科学课》2008,(5):20-23
教学分析《一天的食物》是《食物》单元的第一课,由"记录一天的食物"和"给食物分类"两个主要活动构成。初看这一课的教学活动内容,我们往往会把第二项活动"给食物分类"作为重点活动来考虑设计教学。因为"记录一天的食物",无非就是为分类提供素材。但如果细细地分析和思考活动的意义、价值,特别是从学习主体(学生)的角度考虑,我们就会发现,对食物进行分类认识,并不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孙立 《学苑教育》2023,(36):91-93
函数是初中数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模块,也是学习高中数学乃至高等数学的基础,它是以变量的观点来研究世界的一种数学模型。本文站在单元结构化的角度,对函数内容进行了整合,设计了三大类课型。一是单元起始课,目的是抽取函数定义、对函数分类。二是单元深化课,让学生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是系数讨论法和图象法,并从函数的三种表征中探索、归纳性质。三是单元延伸课,学生通过迁移所学方法研究新函数。三类课型以数学大观念为核心,以结构化的任务、问题为牵引,通过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形成数学课程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单元起始课的思考与探索,是数学教学从单个知识点教学走向大单元框架式教学,重视知识点或知识链及知识框架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的渗透的重要环节。笔者以“二次函数”为例,设计了一节起始课,展示了笔者对起始课的一些思考和探索。起始课的教学设计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学,如何学,用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