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熹是我国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自宋以后,元、明、清的教育无不受朱熹思想的巨大影响。考察朱熹关于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发展阶段的论述,取其新、舍其旧,对我国中小学德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熹童蒙教育思想及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蒙教育思想是宋明理学家朱熹德育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朱熹的童蒙教育从理论上看,其教育内容主要是"洒扫应对",教育原则是"禁于未发",教育方法是"各因其材"。在实践上,朱熹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制订儿童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朱熹的童蒙教育思想对今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德育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先秦儒家各学派的理论,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关于朱熹德育思想的形成,可以从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思想背景这三个方面采论述。  相似文献   

4.
朱熹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其道德观与其认识论密切相连,其中关于善恶的思想认识体系丰富而深刻.从研究朱熹善恶观的价值出发,探寻朱熹善恶观形成的道德思想渊源,分析朱熹善恶观的德育内涵,结合当代德育特征对朱熹善恶观予以现代审视,力求探寻朱熹善恶观在现代道德伦理建设和德育工作中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熹的德育思想主要包括:以培养圣贤为主要目的的德育目标,以教事与教理为德育内容,以“存天理,灭人欲”德育实现的途径,以知行合一、说服教育、循序渐进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以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等方式的德育方法。朱熹的德育思想当中不乏一些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但如单纯从道德教育的层面上来讲,其对当代高校的德育仍具有一定启示。当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勇于借鉴朱熹德育思想中的精华来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借鉴朱熹的德育思想,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地、系统地、循序渐进地防患于未然,以达到“究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倩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2):103-104,123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并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德育思想。其中,"明人伦"的德育目的观、"学以渐而至"的德育阶段观等思想,对当今的学校德育建设有着巨大的现实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德育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宝库,更是一个完整、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本文就邓小平同志关于德育的地位和作用、目标和内容、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既揭示了邓小平德育思想的丰富内容,也阐发了作者对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9.
朱熹的“切己体察”与“个性化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他汲取孔孟、二程等前人教育的思想精粹并融合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深刻的总结与反思后形成的理论结晶。今天,我们从新时代的视角来审视朱熹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认为,其中许多富有真知灼见的主张和理论迄今仍对现代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课程思想表现在:教育始终围绕着对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教学的德育原则、德育的循序渐进原则、相对自由的教学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朱熹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又是一位教育家,其理学教育的中心就是道德教育,朱熹以“明五伦”为道德教育目的,将道德教育分为儿童、小学、大学阶段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知行合一的践履法、教师的指导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和强调“博学”、“忠恕”、“内省”的道德修养法等,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有不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邓小平德育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德育思想的指导作用等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朱熹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源泉,对朱熹关于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教育阶段的划分、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哲学基础的探讨,于当今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熹是我国极具影响的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具体表现在:注重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切己体察,知行并重。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熹教育改革思想初探虞文霞五千年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中国人才辈出。在浩瀚无际、灿若星河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中,朱熹是续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教育家,后期儒教的集大成者。他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在其70年的生命中从事教育活动即达50年...  相似文献   

16.
初读朱熹     
综述朱熹理学的主要内容,阐述朱熹的教育思想,考证朱熹为官清廉的历史事实。文章认为,朱熹在抗金派与投降派的矛盾、理学与反理学的矛盾、清正为民与腐败集团的矛盾这三大矛盾中从事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并成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思想家,重视教育、躬行不懈、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的教育家,具有民本思想的爱国廉政的好官。研究朱熹,进行批判继承、合理扬弃,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育包含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时事教育属于政治教育,但又渗透着思想教育,它在整个德育中起着“灵魂”和“方向”的作用,是德育中较高层次的教育。因此,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加强时事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朱熹的教育思想,发掘朱熹教育思想中的自由因子,来突出朱熹的自由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白鹿洞书院在我国书院史上所占的地位非常突出。与此相联系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虽然仅有432个字,但其中的"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内容却集中体现了朱熹的德育思想和修身理念,它是此前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即便在当今社会也仍然不失它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影响着宋以后的中国教育。朱熹始终要求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他说:“学校之正、不患法制之不胜,而患理义不足悦其心。”他认为教育学生自幼必须从日常生活、从礼乐射御书数开始,以修养其孝悌忠信之道,然后再教以格物、致知和诚意。所谓教学生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