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述评。说明了何谓“高峰体验”,评析了马斯洛关于高峰体验中的“真实自我”和“存在认知”的思想观点,评介了高峰体验的形成及其特点,评价了高峰体验理论的价值,等等。全篇在肯定马斯洛高峰体验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不足乃至错误之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述评,说明了何谓“高峰体验”,评析了马斯洛关于高峰体验中的“真实自我”和“存在认知”的思想观点,评介了高峰体验的形成及其特点,评价了高峰体验理论的价值,等等。全篇在肯定马斯洛高峰体验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不足乃至错误之处。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云旅游”体验满意度相关理论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云旅游”体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平台体验、沉浸体验、情感体验、求知体验及社交体验等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0个二级评价指标的满意度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提出加强平台的安全管理是提升“云旅游”体验满意度的前提、提高平台的操作便捷性是提升“云旅游”体验满意度的基础、加强愉悦情感体验是提升“云旅游”体验满意度的“引擎”、强化虚拟呈现效果和沉浸式设计是提升“云旅游”体验满意度的关键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浅谈体验经济与体验营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生产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在消费产品和服务时,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产品和服务的本身,而是更加关注他们的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的过程;这些变化给企业的营销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临体验经济和体验消费的到来,体验营销应运而生;体验营销要求企业必须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使客户与企业建立合作,以此促进企业,达到增加产品销售量的目的;从体验营销的核心思想、体验营销的特点和体验营销的战略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希望给企业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顾客体验价值结构维度:DIY业态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缘于体验价值内涵尚无统一界定,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提出的体验价值结构维度截然不同。现有文献在研究背景的选择上并未契合体验消费的本质表述,因而对体验价值结构维度的剖析存在局限性。DIY业态更好地诠释了体验消费的内在特性,是进行体验价值结构维度创新性研究的理想平台。DIY业态下的顾客体验价值取决于功能性、情境性、情感性、认知性和社会性五个维度,各体验价值维度的构成指标相对成熟,充分表现了体验消费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体验式学习包括互动式体验、情境中体验、想象中体验、实践中体验和艺术陶冶中体验。体验式教学的运用,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模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西方体验美学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它的意义在于突出了个人的亲历,又注重对他人体验的感悟。体验阅读的特点表现为超越性、亲历性和直觉性。当前文学文本阅读教学中的现状暴露为教师、学生缺乏个性阅读体验和阅读课堂缺乏真正的实践活动等缺点,而体验阅读教学能够真正深入文学文本的实质,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为以课堂开放促进体验,以表达整合体验,以理性深化体验,真正通过体验达到理解文学文本与自身意义构建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体验教育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教育是近年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崭新课题。体验教育就是指学校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身参加实践,从而使他们把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健康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体验是在实践中的体验,这一根本原则突出体现了实践在体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而实践对体验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体验教育以实践为动力方面。学生是体验教育的主体,他们在体验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实践这个大背景。体验教育除了具有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教育主体的选择性、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教育目标的导向性和教育效果的知行统一性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进行体验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体验观,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体验观。  相似文献   

9.
道德体验不是教师以权威者的身份对学生实施种种设计和约束,而是从作为体验者学生的生存体验起始,通过教师的引导,诱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体验,使其在体验中领悟道德判断,自主选择,优化行为方式。我们对“道德体验教育”做过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发话主体在艺术语言的创作过程中,常常将自己对世界的审美体验融进了艺术语言。发话主体对世界的新的审美体验需要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新的艺术语言也就自然产生。发话主体的艺术语言不仅反映了他对某一具体的事物的审美体验,还反映了他对世界的整体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模式是人对世界的模式化的审美体验方式和认知方式。发话主体对传统的审美体验模式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发话主体对传统的表现模式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发话主体超越了固有的表现模式,艺术语言便产生了。隐喻是这种艺术语言得以产生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另类语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会使学习进入情感、生理和人格等生命领域。有了体验,语文教学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文学家以他特有的洞察力和感受力,捕捉体验到关;用形象和情感创造了艺术形象,表现出关。欣赏者鉴赏文学作品的关,即发现、体验大自然之关;发现、体验人的情感之关,从而美化自己,创造关。  相似文献   

13.
体验教学早就被教育界广为关注,不少人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教育学视野中的体验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1)体验本身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滋养,而且要丰富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切感悟。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断地体验和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是充分关注人的生命体验,关注入的全面发展,使学习者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4.
在鲁迅的思想与情感发展的历程中,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产生重要影响的,一是童年时代对农村生活和大自然的美的体验,这一体验使他形成并追求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与;二是“家道中落”的对农民和小市民情感的体验,它与此前的体验发生冲突,并改变了他伯人生道路;三是留日时期对国民尤其是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体验,改变了他的人生理想,四是大革命时期对青年精神状态的体验,改变了他的进化论历史观。  相似文献   

15.
在体验教育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劳动,接触现代科技,接触大自然。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学习了一种本领,体验了一种感受,明白了一个道理,形成了一种品质,促进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在体验教育中,由于部分操作者没有深刻理解体验教育的思想内涵与根本目的,所以许多教育环节很薄弱,甚至出现了一些与体验教育的初衷不相和谐的音符,严重影响了体验教育的成效。这里有两则报道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卫晓琼 《天津教育》2008,(12):50-50
歌曲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二者都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二者相结合所创造的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听觉需求,更满足了我们的视觉需求,满足了我们视听的双重审美体验,这种体验使美的感受增值,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因此,把歌和舞的艺术体现在我们当今的音乐教育中,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歌舞艺术带给他们的美感,培养学生体验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作为艺术思维方式的体验,是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范畴,体验论有两大特征:一是其向内的心理活动特征,即通过“向内”最终在更高层次上感悟外在世界甚至最高本体;二是其强调主体能动创造性的特征,中国式的“体验”由老庄奠基,辗转发展,成为了中国哲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普遍方式。田园诗人和山水画家很好地完成了将体验由哲学思维向艺术思维的转化,现代西方体验论明显区别于中国式的体验论,前者强调“自我观照”及操作技术;后者注重超越个体身身之体验,力图体语最高本体,具有玄虚瓢渺性。19世纪俄国式的体验论介乎二者之间,它将体验与道德反省进行了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就是体验式教育,枯燥乏味的说教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教育意义。实践是体验的过程,时间是实践的要素;感悟是体验的结果.空间是感悟的要素。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可以从瞬间体验和反省体验、“课外”体验和“课堂”体验、有体验和无体验、真体验和伪体验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独特体验”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将二者的关系对立起来,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多元”,唯恐抹杀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刘惊铎 《中国德育》2002,(3):20-21,27
既往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基本上是一种“知性论”的道德教育样式,因其“遗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生活世界和自然界,而丧失了其魅力源头。但它作为人类道德教育第一次解放的成果,有其深厚的哲学根基,而今已失去其存在的土壤。回应这一挑战,必然要求道德教育走向第二次解放,即从概念化的道德理性王国走向生活世界和自然,构建道德体验范式。道德体验论主张将教育者改称为“导引者”,受教育者改称为“体验者”,突出道德教育的关系性、实践性、活动性和情境性,促发人的切身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在体验中发展人的充满自由个性的德性。道德体验从实践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有两大有效途径,四个实施原则。有关实验学校的成功探索证明, 在道德体验中体验者感悟到如海德格尔所描绘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