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数学老师每天都批改作业。一般来说,凡是错的就打“×”,打“×”后就让学生更正;如果再错,再更正……直到学生“更正正确”为止。这种批改作业的方法有些不可取,因为学生更正时有时很难发现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笔者在数学作业中尝试着加上批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几种批语方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位朋友的儿子先是在加拿大读小学 ,那里的老师批改作业从来不在学生的本子上打“×” ,学生做得不对就在作业本上打“?”。那孩子后来回到中国上学 ,老师在作业上老是打“×” ,于是他感到太受伤害 ,气得老哭 ,叫嚷着不肯去学校……乍一听这事 ,我觉得非常可笑 ,但笑过之后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 ,我开始观察学生对这两种批改符号的反应。我把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学生的作业错后使用“?” ,B组学生的作业错后使用“×”。结果 ,我发现A组的学生看到错题后会立刻皱起眉头 ,随即便会思考并及时动笔在旁边给予更正 ,订正的速度较快 ;…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教,课后批改作业;学生上课机械地听,下课后忙碌地做作业。学生天天做作业,老师天天批改作业,教师花费在批改作业的时间太多了。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为了应付老师“批改”,学生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草草了事,一大部分学生出现了抄袭、问答案或叫人代替做作业等不良现象。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批改量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的符号运用不尽相同,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有的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打“×”,而有的打“\”。乍一看,似乎打“×”比较规范、传统。细思量,我认为打“\”更近人意。我观察了两个班级学生对这两种批改符号的不同反应。甲班学生的作业错后,教师使用“\”,乙班学生的作业错后,教师使用了“×”。结果,我发现甲班的学生看到错题后,会立  相似文献   

5.
据说,某校有位教师上课,批改作业十分认真,还很关心学生,经常家访,但学生却议论这位教师不知“电脑”和“电子计算机”同是一种计算工具.无独有偶,近来又听说另一所中学的教师,对学生请教的何谓“软件”与“硬件”的问题,竟无言以对,只好抱歉地对学生说,待去图书室查资料再作回答. 对这两位教师回答不出学生问题的窘境,我是深表同情的,因为教师毕竟不是“万事通”啊!即使博学如孔子,有时也难免被学生问个面红耳赤,发出“不  相似文献   

6.
在作业批改中,对学生做错的题目,以往我常用两种方法批改:一种是打“×”。一种是精批细改。后来我感到这两种方法都有弊病;打“×”,学生看了不高兴,特别是差生“××”多了,容易丧失进步的信心,有的甚至引起反感,烂船当着烂船划,哪里还会去思考错在什么地方。精批细改,对学生来说,教师无异于给他们“代劳”,近乎重做一遍,往往造成他们只看不想,使他们处于被动状态,不动脑筋。究竟错在哪里,还是不知道。对教师来说,花了大量的时间批改作业,必然没有足够的精力钻研  相似文献   

7.
吃过午饭,我来到教室批改学生上午做过的练习册。教室里的学生不多,要订正的作业只好暂时搁置一边。没想到要订作业本越堆越高,我的心也烦起来。这时,我发现门口站了两名同学,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没好气的问:“什么事?”“老师,我们想请您……请您和我们跳皮筋。”“你们没见我正忙着吗?”我头也没抬地回绝了,学生只好失望地走了。接下来,我依旧埋头批改作业。可是当我批完作业走出教室时,发现那两个喊我跳皮筋的学生仍旧没有找到对子,只好在那儿羡慕地看着别人跳。“来,我给你们做对子。”我走上去,从她俩手里接过皮筋用脚给他们架起了架…  相似文献   

8.
作业的批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批改作业中见对打“√”,见错打“×”,再根据对错比例评分,这对教学工作是十分不利的。教师要认真从学生独立作业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在订正错误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探索教学规律,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在作业的批改中作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认为批改作业,无非是对的打“√”错的打“×”,然后根据错对的情况评分就完事。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入,我在作业批改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一、对优生作业的批改。错题一般不打“×”而用旁批指出“请你仔细检查一下。”“请你想想是否有错。”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和原因。改好后仍然打“√”,但要适当扣点分。这样批改,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但又是信任的。  相似文献   

10.
据《光明日报》报道:多年来,教师批改作业指错标识用红叉习以为常。但是,从现在起,北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在他们的教师规则中了一条:判作业不准打红叉。据介绍,该校特级师张思明从不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红叉,而是出现问题的地方打个问号做提示,请学生再看想想,找出错误的原因,改正之后再画对勾。他为,在作业中挑错,不应是教师的全部工作,呵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应把批改作业看成师生的一种情感交流。这事,启人联想,引人寻味。“?”和“×”不是个符号吗?但细琢磨,“?”和“×”还真有感情彩,问号提出问题,是质疑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师有很多时间是花在批改作业上的。有的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作业,也只是机械地批上“√”、“×”,而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作具体的分析和总结。这样仅仅起了“裁判”的作用,不过是完成了一道事务性的教学工序而已,学生仍会“重蹈覆辙”,错的仍旧是错的,这样批改作业有多大的价值呢?也有不少老师在批改作业中,边批改边思索,选录错例,分析原因,把作业当作观察学生学习动态的“窗口”、“X 光机”,从而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2.
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做作业漏字现象严重,错别字老是那么多。给他打上“╳”号,让他改错,今天对了,明天又错了。是这些学生真的不会写?又不全是。有一天,我灵机一动,批改作业时,只在作业后写上“错5字”或“错3处”,学生的作业簿上不再出现红色的“╳”号,发下作业本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批语自己找错,自己改正。  相似文献   

13.
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做作业漏字现象严重,错别字老是那么多。给他打上“╳”号,让他改错,今天对了,明天又错了。是这些学生真的不会写?又不全是。有一天,我灵机一动,批改作业时,只在作业后写上“错5字”或“错3处”,学生的作业簿上不再出现红色的“╳”号,发下作业本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批语自己找错,自己改正。  相似文献   

14.
一般情况,批卷方法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紧接着扣分,再在分数栏上写分数。然后将试卷批改结果反馈学生,学生找出“×”改错,再将试卷反馈教师。其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牢固地掌握知识。这种传统方法既机械又低效,存在以下不足:1.从满卷的“√”和“×”中去找“×”,不醒目,学生改正时容易出现漏改。2.一个大“×”只能表示错,不能指出错在何处,有时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找也找不出错误原因,特别是较复杂的计  相似文献   

15.
一节活动课上,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发现一个不该错的题目竟有很多学生做错了。一股无名火顿时涌了上来,我真想狠狠批他们一顿,但又怕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只好强压着怒火,轻轻合上作业本,一言不发地坐着。这时有几个学生发现了,窃窃私语起来,有学生轻声地问:“老师,你怎么了?”全班学生一下子坐得端端正正的,注视着我,眼里充满着惊奇、探寻。我拭了拭眼睛,轻声地说:“不知为什么,老师看着你们的作业,眼泪会禁不住地往下流。”“老师,是不是我们作业完成得不好?”“老师,一定是谁的字写得不好吧?”“老师,是我粗心,是吗?”……大家纷纷站起来,你…  相似文献   

16.
节外生枝     
课后,一个学生哭丧着脸,走进办公室向老师报告:“老师,×××同学打我一记耳光。”“把他叫来!”×老师继续埋头批改作业。“老师,他不肯来。”学生第二次走进办公室向老师报告。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把“国”字错写成“囯”,教师批改时,就在“囯”的旁边打了一个“×”,并给它写上一个“国”字。发下作文本,学生看了看多少分,把作文本放在一边,对于写错了的字,自己没有动手动脑,所以第二次又把“国”字错写成“囯”。另一个学生也把“国”字错写成“囯”,另一个教师批改时在错字旁边打个“×”  相似文献   

18.
批改好的语文期末考试卷刚发下去,高三(8)班的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热闹非凡。同学们都在相互打听成绩,议论答题的得失……我制止了几次无效,心里便烦了。正在这时,一个名叫吴程伟的男生拿着试卷匆忙跑上讲台对我说:“老师,我的试卷批错了。”我接过试卷一看,原来是漏改了一道填空题,他的答案是正确的。我不在意地说:“错了就错了呗,不就是少了两分吗!”话音刚落,急促的上课铃声响起,我提高嗓门宣布:“上课!”吴程伟同学只好回到座位上去了。下课的时候,吴程伟同学又拦住我说:“老师,漏改的那道题您得给我补改呀!”我觉得这位同学未免太较真…  相似文献   

19.
一忌错误指向不明确,“一锅端” 翻开学生的作业本,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红“×”鲜明地打在某道题上,却没有指出错在哪里。若是高年级学生,他或许会去查找一下错误的原因,可是低年级小朋友的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观察的目的性不强,不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如果教师不指明错在哪里,学生可能会莫名所以。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一定要用一些特定的辅助记号标明错误之处,如笔算73-4,出现这样几道错误算式:  相似文献   

20.
王艳青 《考试周刊》2011,(62):96-97
多年来,给学生写评语似乎仅见于学生的学籍卡和学生手册,以及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中的眉批与尾批。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原来最常用的是“√”“×”,右上角打上一个分数.最后写两个字“更正”。近来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些老师将批改程序改进为“√”“?”,右上角打上一个等级.最后写三个字“请更正”。改进后的批改作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