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恒的温暖     
记得小时候家乡很穷,父亲辛苦劳作一天,所挣工分仅值几分钱而已。大约我十岁那年,母亲患病,家境犹如雪上加霜,穷困之惨状实难尽述。家里给我买不起纸和笔,我只好带着从河滩上端来的沙子和削好的树枝去上学。临近期末考试了,家中仍分文难筹。为此,我赌气不去上学。面对父亲的规劝、催促,以至打骂,我仍固执己见:如果没有纸笔,就坚决不去上学。邻居大婶听到我的哭声来到我家,她将我搂在怀里一边替我擦眼泪,一边对父亲说:“这孩子又勤快又聪明,天生是个读书的料,哪能不去上学呢。”听到大婶的话,父亲惟有一脸的无奈、惆怅,似…  相似文献   

2.
出远门     
黄少华 《中国教师》2009,(18):63-64
<正>今天,我就要上学了——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到一个远离家乡的城里去读师范,母亲正在不断地朝我碗里夹菜:"华儿,吃饱点,多吃些菜,免得路上饿……"我一边答应着,一边低头想着心事。我父母中年得子,好不容易。可是在我六岁那年,父亲病  相似文献   

3.
领头雁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父母要抚养我姑、我叔及我们弟妹共六个孩子。父亲在很远的地方上班,难得回家一趟,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实际上是母亲。那时候,家里经济很困难,母亲的工作和家务都很繁重。可是,母亲并没因此显得邋遢和疲惫。相反,她的娴静和从容是我们那里出名的,聪明的母亲总是把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我们六个孩子年龄正好构成等差数列,母亲从这等差数列中找关系。记得那时我叔、我姑和我都到了上学的年龄,生活更困难了。母亲就养了四头小猪,上学之前,放学之后,我们做的第一  相似文献   

4.
母亲小脑萎缩13年无法自理,父亲又突患脑梗,命悬一线。从医院夺回一条命后,20多岁的都晓杰,毅然决定带着父亲上京,一边上学一边工作一边给父亲做康复治疗。无微不至照顾重病双亲、毕业论文、辛勤打理自己的创业公司,这其中任何一个都让人抓狂,而都晓杰却都办得井井有条,看看他,谁还好说自己难?学学他,什么困难,都难不倒!  相似文献   

5.
读女儿远方来函,有一段话,深深地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初到伦敦的那些日子,目迷五色,课余之暇,老往歌剧院和电影院跑,把课外书籍彻底冷落了。我忘了自己对阅读曾经是多么狂热,也忘了我曾经从阅读当中汲取过那么丰富的精神养分。这几天,重拾旧欢,到书店去逛,哎呀,那种一边选书一边  相似文献   

6.
我出生在一个十分贫穷的农民家庭,五岁丧父。我和弟弟在母亲的抚养下,勉强活了下来。那时,我连“上学”的念头都不敢有,直到1948年家乡解放后,12岁的我才和9岁的弟弟一起上了小学。由于生活所迫,我们一边上学,一边下地种田,读书的  相似文献   

7.
父母的爱情     
我的父母是一对新社会农村的"旧道德环境"下结合的夫妻。他们的分工十分明确:男主外,女主内。父亲负责田间劳作,操办家庭大事;母亲料理家务,做些细碎活儿。母亲恪守妇道,十分敬  相似文献   

8.
我要上学了     
"我想让你有未来,只有上学才有出路,我不想让你将来像你父亲那样生活。"母亲后面那句话像雷电一样击中了我。那天,我的母亲要送我去学校,我发誓永远不去。我那时跟街上那些十来岁的男孩子一起玩,他们说上学是浪费时间,他们的话对我犹如神谕。那些男孩很长时间不回家,他们睡在废弃的车子里,吸烟,喝酒,到白人区去行窃,如果在白人区行窃不成功,就回到我们居住的贫民区的小店里偷啤酒和饮料。他  相似文献   

9.
关于母亲     
母亲不识字。解放时,姨姨勉强赶上上学,姨姨小她八岁当时已十四岁了。母亲的歌唱得很动听。记得一个夏天的黄昏,太阳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任性抛却的气球,红红地挂在后院的小杨树上。我从外面回来,见母亲正坐在夕照里,一边做事一边哼歌,那歌声轻轻柔柔像一阵晚风,我忽然就有了被催眠的感觉,半天不曾移步。  相似文献   

10.
母亲生病,我告假还乡,看望母亲。回家的感觉真好,在浓浓的亲情的包裹下,当夜睡得真香,天刚亮,还在睡梦中的我被一阵哭声惊醒。“妈妈,我不去上学,我不去上学……”只听侄女珊一边乞求她母亲,一边小声地哭泣。我赶忙起床,“珊,别哭,姑妈送你上学。姑妈会告诉老师,珊是一个乖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小姑娘。妈妈喜欢珊,姑妈喜欢珊,老师也喜欢珊……”好说歹说总算说服了她。拉着珊的小手,出了家门,踏上了那条弯弯曲曲的上学路。  相似文献   

11.
启蒙那天     
彭湘 《湖南教育》2011,(11):55-55
我的上学生涯竟然是从哭闹耍赖开始的。那年刚满五岁,看着已上二年级的姐姐背着母亲缝制的花书包,跟在父亲身后从远处岭头翻过,不见了踪影,走向岭那头令我无限向往的神奇世界,我便吵闹着要去上学。母亲不允,我哭闹了一上午,还将母亲洗衣服的木盆连同衣服、搓衣板、洗衣皂一齐掀翻。  相似文献   

12.
美好的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兴高采烈地从海滩跑进临时租住的避暑寓所,却发现父亲和母亲四臂相拥,泪眼盈盈。“怎么了?”我问,心猛烈地跳着。十岁的我从未见父母哭过。“战争爆发了。”父亲说。虽然我对战争只有一点模糊的概念,但是我知道它将永远改变我们的生活。我在巴黎长大,家里收藏着许多油画、古玩和书籍。十四年前,父亲从立陶宛来到法国学医,与哲学系的母亲相遇,于是,父亲娶了母亲,并放弃学业,与姑父一起经营皮货生意。姑姑的女儿弗兰西斯小我两岁半,就像是我的亲妹妹。姑姑一家和我们住得很近,度假过节总在一起。我特别喜欢犹太圣节,这…  相似文献   

13.
高职生课外阅读习惯形成和指导高职生阅读课外书籍成为高职院校课程之一。在认识到阅读课外书籍的意义后,笔者对两个班的学生阅读课外书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其问卷调查结果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各项指标明显提高,证明教师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进行有效指导,可以培养学生养成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爱书也有错     
小时候的我,很迟才学会阅读。这有几个原因:我曾几度转学,在学习上我不是一个速成者,另外,当时讲授阅读的方式不太适合我。所以我9岁才成为一名阅读者。那时我才发现阅读可以带着我走进故事王国,而我确实喜欢故事。我10岁的时候,把所有的剩余时间都用来看书了。我那时没有多少空余时间。父母经常生病,我们家没有多少钱。作为5个孩子中的老大,上学前和放学后我都得干活儿。但我总是一边走着去上学一边看书,上课时在桌子底下看书,午餐时看书,回家路上看书,有时深夜了,还打着爸爸的手电筒在被子底下看书。我12岁的时候,一位邻居送我一辆自行车…  相似文献   

15.
傻子     
黄红梅 《高中生》2011,(2):57-57
我忘了他的真实姓名到底叫什么,只记得大家都叫他“傻子”。 傻子没有父亲。听村里人说,傻子的父亲在傻子3岁那年外出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傻子家境一点都不好,只靠母亲的劳作来维持生活和供他上学。傻子一直相信他的父亲会回来,会带他和母亲走出大山。  相似文献   

16.
母亲今年62岁.早年母亲和父亲在一家国有企业当工人.一家人过得平安幸福。在我5岁那年.父亲不幸工伤,此后父亲就总离不开医院。母亲不但要照料受伤的父亲,还要抚养我和妹妹.心力交瘁,但是母亲很坚强,十年前她辞去了工作开了家餐馆,起早摸黑做生意,母亲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餐馆生意红红火火.一家人也过得有滋有味。从来没出过远门的母亲.当她看到电视里那些迷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第一部分阅读(5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11分)父亲(徐钟佩)⑴父亲在我16岁时逝世。在这16年中,我听见父母交谈的话,不到100句,我也没见过父亲迈进母亲的房门。⑵我相信父亲是至死爱母亲的,但自我出生以来,母亲却板起脸,掷还了父亲对她全心的爱。父亲必然曾为此伤心过。可是我们却从未听他说出过一次怨言,也没有看见他掉过一滴眼泪。  相似文献   

18.
我14岁那年的秋天,父亲投资办厂失败,每天东躲西藏地逃避着债主,最后竟消失得无影无踪。新学期开始了,我的同学都欢天喜地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而我和母亲却为5元钱的学费发愁。母亲一连出去几天,各家各户都借遍了,却一分钱也没借到——父亲欠债不还的阴霾一直笼罩着  相似文献   

19.
母亲生病,我告假还乡,看望母亲.回家的感觉真好,在浓浓的亲情的包裹下,当夜睡得真香,天刚亮,还在睡梦中的我被一阵哭声惊醒.“妈妈,我不去上学,我不去上学……“只听侄女珊一边乞求她母亲,一边小声地哭泣.   我赶忙起床,“珊,别哭,姑妈送你上学.姑妈会告诉老师,珊是一个乖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小姑娘.妈妈喜欢珊,姑妈喜欢珊,老师也喜欢珊……“好说歹说总算说服了她.拉着珊的小手,出了家门,踏上了那条弯弯曲曲的上学路.……  相似文献   

20.
当演员是一直的梦想1958年1月6日,柳德米拉出生于加里宁格勒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亚历山大·什克列布涅夫在机械修理厂工作,母亲叶卡捷琳娜是车队的收款员柳德米拉小的时候父母就注意培养她的动手能力,学龄前她就已经能帮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上学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