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约会经典:走近经典,让经典走下神坛;爱上经典,为经典如痴如醉;走进经典,让经典春满人间。  相似文献   

2.
经典阅读是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自我实现包括选择经典、阅读经典、反思经典、践行经典四个环节。选择经典要求大学生披沙拣金,将自身的积极探索与他人推荐相结合;阅读经典则是以勤学勤为,常读常新为箴言,实现思与动的统一;反思经典指出经典并非完美无缺,需要大学生去芜存菁,借精华之处反省自身;践行经典是经典阅读的升华环节,标示了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根本目标。只有将四个环节有机统一,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自我实现才能得到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3.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离不开经典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经典阅读,引领学生牵手经典,与经典同行。笔者从依课标推荐经典、营氛围共读经典、立课堂分享经典、创活动延伸经典、重评价彰显经典五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为哲学学者在治学的过程中,当面对哲学经典文本的时候,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阅读哲学经典与理解哲学经典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如果说阅读哲学经典是治学的必由之路,那么理解哲学经典则是治学的根本之道。阅读哲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哲学经典;理解哲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哲思。问题式地阅读哲学经典是理解哲学经典的前提和基础;反思性地理解哲学经典是阅读哲学经典的深化和升华;阅读和理解哲学经典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研究哲学经典,从中得到有益的教诲,推动哲学发展,创新哲学思维,使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王芳 《小学生》2013,(10):106-106
何谓"经典"?论语是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是经典,传统京剧唱词是经典,成语故事是经典,千古名联是经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经典,所有经典都是滋养学生精神生命的"五谷杂粮"。倘若利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把这些经典牢牢刻到孩子的心里,随着心智的成熟,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终将成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经典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多么希望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热衷于经典诵读推广,在自己的课堂上,孜孜以求,持之以恒,引领孩子们亲近经典、诵读经典,品味经典,为孩子奠定丰厚的文  相似文献   

6.
中华经典诵读无疑是一条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在经典诵读方面,我们既要选择优秀的经典文本熟读成诵,也可以通过阅读先贤们对经典的诠释来加深我们对经典的理解与领悟。王安石关于经典诵读的观点及其对经典的诠释,对于我们今天的经典诵读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脍炙人口的诗歌名篇,帮助学生领略经典诗歌的妙处,当是教学这首诗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曾引用过一位外国教授的话:“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让孩子们“见识经典”,其实就是懂得经典,只有懂得经典,才有可能爱上经典。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于文学经典与经典文学的内涵,经典品质与建构要素等相关问题缺乏细致的辨析。通过剖析文学经典和经典文学的内涵,分析经典品质与建构要素,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文学经典",指的是那些历史上经过时间检验并在文学范畴内提炼或总结而形成的规范、标准与法则;而"经典文学"指的则是那些经过时间的检验、并符合经典规范、标准与法则的文学作品。经典文学的品质属于文学经典理论体系中的本质论范畴,而建构要素则属于条件范畴。"陌生性"是连接经典功能与价值评判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9.
提倡大学生阅读经典,多读经典,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十分重要。阅读经典,旨在吸取经典精神文化的滋养。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尚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首先要学会选择经典;其次对经典进行细读、精读、反复读;其三要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经典活动。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通过掌握文学经典的解释权力而取得了主导地位,其具体方式是:颠覆原有经典,重新确认经典,文学经典重释,强化原有经典。简言之,通过共时态的文学经典建构与历时性的经典评价从而实现文学批评的经典化。由于文学经典的形成受他律性因素的支配,文学批评的经典化与非经典化范围总是处于流变之中,其流变的复杂过程呈现了建国前后文学批评观念的转型态势,也预示着建国后主流批评话语的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女作家徐坤以“僭越”和“内省”的不同笔致.从身份反思的角度,抒写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存在以及历史和现实重压下女性的身份危机。她以传统人文精神烛照当下知识分子的“精神贫血”,以西方女性主义诊断现代女性社会存在的“失语”症状。徐坤的作品显示出其知识女性写作立场的文化底蕴和现实深刻性。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以登记生效主义为原则确认登记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效力,并辅之以预告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等新制度,这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有重大意义,但对一些现实问题尚需尽快制定配套法律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3.
饶银华 《襄樊学院学报》2004,25(6):38-41,49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了新的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多边外交日趋活跃,外交理论不断创新,我国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七五”计划曾把内蒙古等民族自治地区划于“西部”之外。1999年下半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以内蒙古为代表掀起了一场界定西部大开发区域的大论争,他们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批驳了把“西部”仅仅理解为纯经济区划的观念,坚持了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与沿海发达省区的经济差异,维护边疆稳定、消除贫困的观点。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争取,国家最终以行政法规形式,把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列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这样不仅在理念上把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通过法规形式把该理念推向全国加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透视应用文写作的真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善美是所有文学艺术形式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应用文虽不同于文学作品,但透过其文本及写作主体也可以感受到它同样在追求真善美。求真,要求材料的真实性与功能的实用性;求善,要求行文目的明确,立意从善,追求文风的优良,撰写者要有强烈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求美,要求格式规范,语言简约、严谨,顺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原则及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能力立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高考命题要反映高中课改后学生学习的特点,反映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着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质,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高校选拔具备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  相似文献   

18.
“格”这个范畴自古即有。但其概念、名称及所指等在古今中外的语言学观点和论著中不尽相同,其用法也各异。基于此,论文在以往的形态格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标志格和隐涵格的概念,使“格”的这三种表异实通的形态处于同一个体系和发展层面中,以尽量使我们看清语言发展的某些趋势和特点,并对传统格的发展也作了一定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作为都市文学的佼佼者,张欣以古典情怀与现代意识的融合、诗情口语化叙述表现其小说创作关怀与自我体验的独特性。本文将从性别角度挖掘其作品的性别意识,诠释其对同性的“姊妹情谊”、对异性的爱的建构与消解、对自我体验的徘徊与矛盾的抒写内涵与本质,构建其女性意识的性别体验。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一个意义丰富的命题。文章美是文章作者按照美的规律的能动建造、美的理想自觉追求、美的标准的积极实践,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