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8月15日,山西运城日报社旗下的《黄河晨报》正式启动酝酿了两年之久的大型跨区域采风活动——黄河万里行,首批12名队员经过45天的高原跋涉,成功完成第一阶段的采风任务。  相似文献   

2.
用"河流生命"视角报道黄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远上自云间""黄河万里触山动,洪波喷流射东海",从古代诗人的笔下,我们读到了一条水量丰沛,气吞万里的黄河.而如今,"黄河还能活多久?""黄河成了'排污场'""给黄河留下'生命水量'",仅从这些新闻标题中即可感受到黄河的疲惫与衰危.  相似文献   

3.
不要这样行那样行黄世永“中国质量万里行”、“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中华环保世纪行”、“中国土地万里行”、“中华武术万里行”……现在的这类“万里行”活动越来越多了,照此下去可能会成泛滥之势。最早的万里行活动是“中国质量万里行”,当时影响较大,也有权威...  相似文献   

4.
从2013年8月15日起,山西运城日报社携其旗下《黄河晨报》推出重大战役性连续报道——大型公益采风活动"黄河万里行"。经过一年多的接力采访,这一活动目前接近尾声,20余个团队已完成对沿黄九省近200个县(市、区、旗)的采访,刊发报道200余期。对运城日报社来讲,这一活动锻炼了团队,积累了经验,成为连续报道的一个成熟样本。  相似文献   

5.
从2013年8月15日起,山西运城日报社携其旗下《黄河晨报》推出重大战役性连续报道——大型公益采风活动“黄河万里行”。经过一年多的接力采访,这一活动目前接近尾声,20余个团队已完成对沿黄九省近200个县(市、区、旗)的采访,刊发报道200余期。对运城日报社来讲,这一活动锻炼了团队,积累了经验,成为连续报道的一个成熟样本...  相似文献   

6.
赵诚 《档案管理》2005,(2):82-82
也许是冥冥之中一种机缘和巧合,黄万里一生的命运都和与他同姓的那条不到万里也有好几千里的黄河息息相关。当年他放弃铁路桥梁工程师的优厚待遇,出国改学水利,是因为1933年黄河多处决口,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他“听说黄河是最难治理的,便立志学水利治黄河”。1947年在甘肃水利局  相似文献   

7.
金秋是一个收获的时节,历时5个多月,南北行程3万多公里的江苏《连云港日报》“沿海万里行”大型系列报道,于9月中旬正式结束,为了总结此次活动,10月13日《连云港》举行“沿海万里行”活动汇报座谈会,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局,环保局,旅游局,港口集团,开发区等单位负责同志在座谈会上高度肯定“万里行”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11年.解放军报社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重要决策指示。聚焦主题主线,扭住大事要事,坚持正确导向,积极改进创新.各项工作和建设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纪念建党90周年和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的宣传声势大效果好.中心工作报道有力有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扎实有效.“红色足迹万里行”和“边海防巡礼”大型采访报道影响广泛.国防部网和中国军网拓展功能全新亮相.子报子刊和内参宣传特色鲜明.充分发挥了中央军委机关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巍 巍秦岭到天山南北,从黄河之滨到塔里木河,从河西走廊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支由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东方网新闻记者组成的多媒体联合报道组,越山峦趟 河谷穿戈壁绝荒漠,第一次踏上了西行万里的新闻长征路。 历时一个半月、行程超过1.3万公里的上海“2000西部行”报道组,成功地穿越采访了陕西、青海、甘肃、新疆的40多个县市,完成了上海媒体“集团军”外出采访的一次壮举。大西北留下了沪上新闻工作者深深浅浅的足迹,灼灼烈日下,潇潇夜雨中,漫漫风尘里,都记载着上海记者跋涉的印证。 考…  相似文献   

10.
巍峙黄河第一楼①,势穷千里镇长流。金城关侧涛声引 ,白塔山巅客影浮。崇阁疑飞天外矗 ,宏碑喜拓望中留。艺林珍聚开新境 ,同际明时作胜游。其二飞阁凌空势共摩 ,名追草圣仰嵯峨。精摹翠墨风神远 ,妙擅银钩兴会多。绿荫千层留白塔 ,金汤万里泻黄河。应欣陇上人义萃 ,揽胜何妨发浩歌! ①碑林主体建筑上有巨匾 ,题“黄河第一楼”。“黄河第一楼”——兰州碑林落成喜赋@陈乐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新闻报道活动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电视的观众、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都急切地注视着“万里行”脚步走到了哪里。而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则生怕“行”到自己的头上……“万里行”这一新闻活动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大的社会反响呢?因为它大胆地揭露了商品生产,经营中的假冒伪劣现象,喊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呼声。“万里行”的成功,说明社会迫切需要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说到底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舆论工具对社会的监督,表现为对社会错误倾向、错误做法的批判纠正。其目的是促进社会成员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这不仅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还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秩序的整顿和强化社会对个人行为调节。实质上,这也是一种正面宣传。但是,多年来人们对此认识上存在分歧和种种误  相似文献   

12.
古代来华日本人的汉文日记中,包含许多珍贵的中国史料,这已是史学界众所周知的事实。如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享誉"东方三大游记"之一。白化文先生评述:"它在了解中唐时代我国的地理人情、风俗制度、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以及政治、宗教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外国人所知所见的第一手宝贵史料。" 国内学术界对人唐僧人的日记比较关注,《人唐求法巡礼行记》已有多个本子面世,圆珍的《行历记》也有相应的研究。然而,数量和质量上均不亚于前者的日本人宋僧日记,却未见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日本人宋僧的日记,举其要者有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  相似文献   

13.
说长道短     
乡亲们盼“农村万里行”时下,每每看到新闻界有关“万里行”的报道,比如“中国质量万里行”,“南方万里行”。“绿色长城万里行”等,欣慰之余笔者也产生了一丝困惑,我们这个拥有九亿农民的农业大国,为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反映农村现实的“农村万里行”呢? 农民的状况如何关系重大,新闻工作者应该对整个农村和农民有个全面的了解。可有人就是对农村现状“拿不准”。记得前一两年,报上有些文章说“农村形势一片大好”,农村和农民问题已“基本解决”,可去年底中央领导乃至全社会关注农民问题后,又有些文章说这几年农民实际上是“增产不增收”,农民负担太多,“白条子”太多,农业问题已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一会儿这样,一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在新华社多功能厅召开了一个“中国质量万里行”新闻研讨会。“中国质量万里行”是中国当代新闻史上的一座丰碑,这次研讨会讨论的课题很多,但是批评报道几乎成了各个发言的一个共同话题,这种现象可能与“万里行”最使人注目的是它的批评报道有关,但是是不是与当前深化改革开放也有关系呢?深人改革开放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局面,这一方面使批评报道显得更为必要,一方面使批评报道极其难于驾驭。在众多发言里,“万里行”组委会主任艾丰是唯一专门讲批评报道的。艾丰的工作和文章充满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和辩证法的艺术,这篇发言和他实际组织的“万里行”一样,使他的这种特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批评报道怎样最大限度地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工作有所帮助,又能使各有关方面易于接受甚至于积极支持,“万里行”的实际工作和艾丰的发言始终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的度和各方承受能力、实际需要的切合点,“万里行”批评报道的成绩可以说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的成功。本期卷首发表了艾丰同志的发言,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它可能会为读者研究和把握批评报道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相传大禹治水,用神斧劈开人门、鬼门、神门.引滔滔黄河东流入海,三门峡因此得名这是1957年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峽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年轻.魅乃四射.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又因为每年入冬到次年初春风寒雪飘的季节,  相似文献   

16.
当我所在报社的三位年轻同仁完成了中国海岸线的万里采访观潮行后,我眺望地图上漫长的2万公里祖国陆上疆界,一个躁动多年的计划瓜熟蒂落。 1994年7月,在报社的支持下,我只身登上了“中国陆疆万里大扫描”的采访旅途。  相似文献   

17.
01 引言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滋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一直具有突出地位.万里乘风潮涌阔,千秋大河又一载.现如今,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了全国15%的耕地,创造了约14%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腹地和能源基地,...  相似文献   

18.
现在全国都在谈“中国质量万里行”。满腹委屈的消费者、埋怨质量差的人、为民族素质担心的人,都暗暗高兴,甚至把“万里行”看作“佐罗”,专为消费者打抱不平,那些平时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人,也似乎感到头上悬着“一把刀”,闹不准啥时候掉下来,胆子在肚里变得只有针尖那么大。“万里行”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它让人兴奋、振作,也让人担忧、恐惧。  相似文献   

19.
7月28日,“2015年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行”旗帜交接暨“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海疆文化风”网络摄影作品巡展开幕仪式在山东省图书馆举行,这标志着我省“2015年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行”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0.
正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人马在张秋镇(寿张县东)至临濮集(濮县南)的300余里的地段上,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在鲁西南,刘邓大军发起了郓城、六营集、羊山集等一系列战役,截止到7月28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消灭国民党军6万余人,并打开了进军大别山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