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故垒”指何处 ,历来语法不一。一般注曰 :“旧军事营地。”这样注解 ,过于简略 ,一看便知是仅从字面理解 ,并未深究 ,没有顾及到苏轼在词中所要表达的复杂思想感情。有的古文选本注曰“指黄州古城”,则更不对。其实 ,这里的“故垒”即东坡 ,也就是苏轼贬到黄州之后躬耕仆居之所。首先 ,从现存的史料中可找到答案。宋神宗元丰二年 (公元 10 79年 ) ,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安置。由于是个待罪犯人 ,就没有薪俸 ,苏轼到黄州后 ,生计非常困难。元丰四年…  相似文献   

2.
卢岚 《中文自修》2010,(7):46-48
一个平常地点,一旦有了故事,不管名人轶事或历史故事,就有了传奇色彩。赤壁之战发生在哪里甲据说湖北境内的赤壁有五六处,一说在嘉鱼县长江南岸,一说是蒲圻县西北的赤壁山。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指的虽然是黄州赤壁矶,也只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不敢肯定。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其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关于词中“赤壁”这个地名,众说不一,至今犹然。宋张耒《明道杂志》:“黄州江南流,在州西,其上流乃谓之东津,其下水谓之下津。去治无百步,有山入江,石崖颇峻峙,土人言:‘此赤壁矶也。’按:周瑜破曹公于赤壁,云陈  相似文献   

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为词人游览黄州赤壁时所作。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将写景、叙事和抒情糅合在一起,大开大合,气势雄健,抒发了不尽的感慨,在词史上很有地位。上片具体描绘赤壁古战场雄伟壮观的景象,气势夺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便以如椽巨笔描绘滚滚东…  相似文献   

5.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作者46岁被贬黄州时所做。苏轼空有满腹才华,不被朝廷重用,内心凄凉,无处排遣,来游赤壁无非是借古人之事消胸中之块垒。他当时所游赤壁乃是赤鼻矶,并非真正三国赤壁古战场。词人对此没作纠缠。只说“人道是”三字轻便了事,接下来对此地景物进行非凡描绘。请同学们找找哪几句是写景的?  相似文献   

6.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阙第二句“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般人都认为,“羽扇纶巾”指周瑜的儒将装束。笔者认为也可以指诸葛亮。理由有三:其一,苏轼的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即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第四年。词写古战场的壮丽景象,即景抒怀,引  相似文献   

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宋代大词人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下的一首怀古词作。这首词正好体现苏东坡雄贯千古的豪放词风。词的上阕,描写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开篇一句,气势非凡:大江劈空而来,滚滚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江流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以抒发怀古之情。“人道是”三字,让我们…  相似文献   

8.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又在十月写下了后赤壁赋,从而使他的词文创作达到了辉煌的巅峰。一赤壁(这里姑且不论嘉鱼赤壁还是黄州赤壁),是三国古战场。赤壁之战在历史上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战役,经过这次大战...  相似文献   

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10.
提起豪放词,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相似文献   

11.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是苏轼的千古绝唱。开头写出的是这一名作的上阕后半和下阕前半,这是赤壁词的主体部分。赤壁词的主体部分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即“赤壁之战”的图景。诗人苏轼用“如画”的江山,衬托出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其中,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念奴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以怀古为题,抒发襟抱的豪放派词作,下面从几个方面作些比较分析。一、怀古的地点——虚拟与实写“黄州赤壁”与“京口北固亭”是两位词人登临望远,怀古抚今的地点。苏轼怀古的“赤壁”,论者多有评说,一般认为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也有认为在蒲圻县西北,“黄州赤壁”并不是赤壁古战场。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词选释》中说,“……但词人吊古,每借以咏怀,即地望稍误,正不必以词害意,且着‘人道是’三字,见得当  相似文献   

13.
赤壁——一个让曹操饮恨,无数英雄魂牵梦萦的神奇古战场,苏轼曾经这样形容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穿过历史的硝烟,如今,香港吴宇森导演斥巨资、携众明星浓墨重彩地将这段历史还原于世人面前《赤壁》上映十天,票房就超2亿,各种评论也纷至沓来,褒贬不一,《赤壁》也因此成为这个暑假无法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张港 《语文知识》2001,(9):9-10
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自古传诵的炼字改诗佳话,而苏轼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却鲜为人知。其实,《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也是颇能让写作者深思的炼字改诗典型事例。现在我们看到的苏轼这首词,通常版本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相似文献   

15.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作品,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作,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北宋词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封五年(1082年)七月。当时由于苏轼用诗文讽喻新法,维新派官僚罗织罪状,将其贬至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苏轼以“赤壁怀古”为题,借凭吊古代英雄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上阕以大江滚滚东去,淘尽千古人物总领全篇,着重描写雄伟壮丽的景色。作者始终把江山和英雄联系在一起。起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既是写眼前的长江,又是指历史的长河,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妙语双关,富于哲理。作者言下之意是: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时间的流逝是多么  相似文献   

16.
侯天宇 《现代语文》2010,(9):149-15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录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了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期间写下的这首词,您是不是认同教参在“整体把握”部分的分析,认为在词中作者“虽然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怀古词的代表。全词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中,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苏轼为什么这样悲叹“千古风流人物”的一去不复返和颂扬这些人物?为什么这样赞美祖  相似文献   

18.
宋神宗元丰三年春,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到任。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到黄州城外赤壁矶游览,写下《赤壁赋》,同年十月他旧地重游再作《后赤壁赋》。以作者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抒写个人仕途失意后欲求超脱而不得的情怀,赤壁双赋遂在古代文学史上传为千古美谈。清代诗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说得明白:“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相似文献   

19.
苏轼生活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然而他的一生却是经历多年宦海风波和人生挫辱的一生 ,特别是“乌台诗案”一事 ,使他险些丧命。后经营救出狱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精神上却因这场卑鄙的文字狱受到沉重的打击。然而 ,他却能以非凡的人生机智化解苦闷 ,为他涂满浓郁深刻的悲剧色彩的人生赢来绚烂多彩、永照千古的光辉 ,从而达到他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与飞跃。我们可以从他被贬到黄州时所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来看看他后期的人生哲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 ,作者从“大江东去”起笔 ,雄视千古 ,面对滚滚大江 ,发…  相似文献   

20.
宋神宗元丰三年春,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到任。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到黄州城外赤壁矶游览,写下《赤壁赋》,同年十月他旧地重游再作《后赤壁赋》。以作者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抒写个人仕途失意后欲求超脱而不得的情怀,赤壁双赋遂在古代文学史上传为千古美谈。清代诗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说得明白:“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秋江美景引发“出世”之念这一年的七月十六月圆之夜,“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风平浪静,心情闲适,“举酒属客,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