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贾列传》中的长沙王陶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贾谊曾先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为文帝少子刘揖①,而长沙王的姓名《史》《汉》贾谊传中均无注。《资治通鉴·汉纪·文帝纪四年》胡三省注长沙王“吴差也”。由此知长沙王非刘氏宗族。《史记·汉兴以来...  相似文献   

2.
贾谊(公元前二○○年——前一六八年),洛阳人。曾在河南郡守吴公门下学过荀卿、李斯的“南面之学”,受到了法家思想的熏陶。他二十来岁就走上政治舞台,先后做过博士、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和梁怀王太傅等一类的顾问官。死时年仅三十三岁。在短短的十五年的政治生涯里,他多次上疏陈述  相似文献   

3.
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少时即有文才,二十多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后又被擢升为太中大夫。他多次上书言事,切中时弊,提出了一套政治改革主张,颇得汉文帝的赏识和重用。后来遭到周勃、灌婴等大臣的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相似文献   

4.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0。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0,不问苍生问鬼神④。 [注]①贾生:即贾谊,汉文帝时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②宣室:汉朝未央宫中前殿正室,是皇帝斋戒的地方。③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前席:移膝前就。④苍生:百姓。 【新读】 贾谊,这位富有使命感的西汉重臣。20多岁即被召为博士,在朝廷任重要官职,因一系列改革主张不容于权贵,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约三年后被复召回京。此诗即咏文帝召见之事。 贾谊被皇帝在宣室夜召,在一般封建文人眼里,是恩遇,是器重,是求之不得的荣耀。作者却大不以为然。此诗以跌宕多姿的笔法抒写作者…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之友》2014,(8):F0002-F0002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长沙。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十卷,散文和辞赋两类成就突出。政论文《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文说理透辟。  相似文献   

6.
正应中南大学文学院邀请,余于3月25日下午赴长沙,26日下午作讲座《再论曹操形象》,27日傍晚回到成都。【注】①汉文帝前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居长沙三年。今长沙太平古街有贾谊故居,余26日上午前往寻访。②湖南省方志办公室副处长隆清华,1979年曾受余教半年,距今三十五年,师生情谊犹存。③湖南师大教授黄钧(1931-)、刘上生(1943-)、中南大学教授杨雨(1974-),皆学界俊  相似文献   

7.
刘邦之所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为了稳固刚建立的西汉政权,镇抚南越国,也是因吴芮确有大功所致。历时近半个世纪的吴氏长沙国,创造了自战国时的楚国后的湖南第二次繁荣,是“文景之治”中最亮的一部分。另外,丞相利仓和太傅贾谊也为此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据《史记》载: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四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一次,文帝举行过祭祀,坐在宣室召见贾谊,“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据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名为《贾生》的诗:  相似文献   

9.
贾谊的悲剧     
洛阳才子贾谊,是西汉文帝时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他则二十出头时,就受到汉文帝的赏识。先是“召以为博士”,随后不到一年又破格提拔为大中大夫。由于贾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制的主张,汉文帝还打算把他提拔到领导高层,任公卿之位。然而一些王侯重臣却嫉才诽谤,讲他的坏话,汉文帝便渐渐地疏远他,让他离开京城,去长沙做长沙王的太傅(老师)。贾谊横遭贬斥,十分委屈,瞻念前途,一片茫然。路过湘江时,他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10.
“岳峻江清长怀太傅,地灵人杰并驾三间”,这是前人对西汉政治家、学家贾谊的评价。贾谊才华卓绝却无处施展,在三十三岁时便早早逝去,令人叹惋。他悲剧性的短暂一生,触动了古今许多人的情思。  相似文献   

11.
贾谊(公元前二○○年——前一六八年)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小时受李斯的学生河南守吴公的赏识,是主张“法治”的。文帝即位以后,闻贾谊“颇通诸家之书”①,召立为博士,他先后做过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和梁王太傅一类的顾问官,在此期间,多次向文帝上疏,对当时的政治提出了改革建议,受到文帝的重视和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对巩固新生的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政权,捍卫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家路线,起了重要作用。他的著作经后人整理的有《新书》十卷,其中《过秦论》、《陈政事疏》、《论  相似文献   

12.
贾谊是西汉初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谪居长沙三年。历代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到了长沙,都会想起贾谊。西汉初年的司马迁,便在《史记》中谈到他“适长沙”时,曾以“爽然自失”的心情诵读过贾谊的辞赋。唐代的杜甫,在《发潭州》诗中,也曾讴歌过“贾傅才未有”。清代杜诗注释者还说:“公(杜甫)至湖南,每怀贾谊。”①唐代的柳宗元在湖南时也以贾谊自比,他在写给刘禹锡的诗歌中说:“更似谪长沙”。宋明两代,人们干脆用长沙这个地名来代指贾谊,如明末张溥编的贾谊集就名  相似文献   

13.
贾谊创作的《过秦论》名篇包括上和下两篇,经文本的细读,上篇中的部分文句存在模拟李斯《谏逐客书》之处,只是略经改写。此例是贾谊曾阅读李斯作品的明证,也是创作风格受到李斯影响的印证。另外上篇和下篇对嬴政的称谓有不同,上篇称"始皇",下篇则称"秦王",经考察,这符合贾谊创作的原貌。此称谓不同之例,表明上下篇并非创作在同时,上篇创作于文帝初年,下篇则应创作于贾谊任梁怀王太傅期间,属对上篇的补写。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录《过秦论》,则统一改写为"秦王",以弥合上下篇称谓不同之间的矛盾,而褚少孙《陈涉世家》所录的上篇则保留称"始皇"的旧貌。这样便出现同是录在《史记》里的上篇,却存在不同文字面貌的现象,改写是造成这种异貌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屈原贾生列传》言道:“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名郡中……”①,“………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岁矣。”②从未及弱冠闻名乡郡,到方始而立哀泣致死,终其短暂的一生,贾谊始终在社会困苦与个人挫败中间起落浮沉,呼吸维艰。太史公曰:“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③事实上,在贾谊的生命当中,《服赋》长歌:“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④,死生之界固可泯然一同;而去就之际,却总是令他徘徊踌躇,两难选择。后人探讨贾谊时,往…  相似文献   

15.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几位文采卓然,成绩显著,但才高命短英年早逝的文学家,现辑录如下: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辞世时年仅33岁。所著文章五十八篇,被刘向编为《新书》。分上、中、下三篇的《过秦论》是贾谊最著名的散文作品, 《吊屈原赋》则是他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的《伤仲永》家喻户晓。方仲永天资聪慧,然而天才夭折了,折在“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在王安石看来,天才不注意后天学习会成为庸才。但他的绝句《贾谊》却又是一种观点“: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西汉才子贾谊,从小博览群书,18岁就闻名于郡中,二十多岁就是最年轻的博士,受到文帝的赏识,但不到一年,被贬长沙,忧郁寡合,英年早逝。王安石说贾谊“言尽废”,可见贾谊终是不被君王重用的。这样看来,在王安石心中即使天才不断努力,他也不一定能发挥其才,还要看其境遇以及所…  相似文献   

17.
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官至太中大夫,太傅。著作传有《新书》十卷等。今人编有《贾谊集》。贾谊给中国消费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术语——节俭和侈靡,下了一个定义,他说:“广较自敛谓之俭,反俭为侈;费弗过适谓之节,反节为靡。”①这个定义的关键在于“广较自敛”,因为节俭与侈靡是一对相反的概念②,“费弗过适”中的“适”字,即适当之义。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注:“适,当也,谓事理当然。”“广较自敛”是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说,就是根据群众消费状况调节个人消费标准,因为,第一,贾谊这话是对统治者说的;第二,贾谊《新书·礼)中所推崇的消费礼仪核心意义与此相同,可以视作“广较自敛”的注解。  相似文献   

18.
秋瑾在湖南     
1893年春,秋瑾19岁时,其父任湖南长沙督销总办,她随父母从绍兴来到了长沙,住在湘江东畔.湖南是昔日屈原、贾谊居住过的地方.湖南的许多地方有屈贾祠,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此一直弦歌不绝,它对秋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旷世的才华写出大量的政论文章、词赋,得到当时汉文帝的赏识,后因遭毁谤而屈于长沙,意不自得,抑郁而终。他的事略集中记载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之中,对于贾谊的悲剧,历代学者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写出了大量的文章。本文仅从领导者自身素质、人际关系、领导的外部环境等视角,对贾谊的悲剧作一新的诠释。一、恃才傲物,卓尔不群恃才傲物、卓尔不群是贾谊不得善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贾谊自身素质这一角度来看,贾谊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廿余,最…  相似文献   

20.
论贾谊不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的事迹,集中记载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之中。《史记》载:贾谊二十余岁即为汉文帝召为博士《据清代学者汪中《贾谊年表》,时文帝元年,贾谊二十二岁。见《汪氏丛书·述学·内篇三》)。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他数上书议改制度,而文帝以初即位谦让无暇。担诸律令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贾谊发之,于是文帝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但朝中元老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