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当前部分城市流动儿童正遭受着社会认同威胁,并由此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信任与社会认同威胁密切相关,其有助于社会认同威胁的消解。基于信任视角消解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策略:营造以信任为基础的日常生活环境、建立和完善制度信任、增强社会交往以培育信任、塑造可被信任的城市流动儿童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2.
信任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存至关重要,而信任危机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事实,信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文从信任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信任与不信任的合理性及重建信任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社会信任由科举信任、官本位型信任和职业获得型信任混合构成,并成为过去乃至现在人们信任和认同高等教育的习惯。这一习惯影响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知图式和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中国社会转型和"网络化生存"的双重语境下,网络媒介的总体性使用,对人际信任、消费信任、组织信任和专家、符号信任有消极影响,其中,对组织信任的影响力低于对其他类型信任的影响力。调查同时发现:受调查者对诚信的认知和对自我的满意度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际隔离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需要面对的普遍性问题。从信任危机角度引发人际隔离背后深层道德困境等根源的现代性诠释,从强化道德教育、构建社会互动机制、培育社会信任文化等方面,阐述重建社会信任的适当路径,以期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推动信任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经历由传统社会向风险社会转向的阶段,一些公共突发事件通过现代信息媒介对大学生信任问题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直接或间接造成大学生的信任困境,主要体现在对动机认知、文化认知、人格践行、规范维护等方面的困境。这些要求我们在开展信任教育过程中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和谐发展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信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我国社会的信任问题,并探究产生信任问题的根源,同时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鼓励大学生的信任行为,使信任教育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社会整体的诚信危机需要研究者反思传统的信任研究方法,并科学地考察和界定公共生活中的信任.后工业化过程中公共信任的凸显与公共性在公共组织、私人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等社会组织中的重叠及这些组织的社会责任的普泛化和理性化密切相关.公共信任问题是公众对负有公共责任的社会组织的“公共质疑”的累积,是削弱社会整体诚信度,引起社会道德危机的首因.公共信任问题及其导致的社会诚信危机使公共信任管理成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基本问题.因此,必须对公共信任进行有效的研究、管理,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客观的社会整合力量.  相似文献   

8.
赵卫松 《家教世界》2013,(8X):267-268
现代社会是以一个信用体系为基础的高度发展和分化的社会。而社会的发展也是在于对社会不认可的不断剥离,建立进一步信任体系的过程。因此,有必要以现代性的角度去论述社会现代化的信任化,从而更好的建设和发展现代化社会。  相似文献   

9.
韦岚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4):9-11,20
安东尼·吉登斯对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进行了独特的分解与再组织,围绕现代性的挑战与自我认同的重塑寻求对生存困境的化解,以实现"生活政治"的追求做出创造性的回答。在个体已深深陷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时代,凸显在个体身体上的社会生活意义、体现在个体社会生活中的特殊行为、个体试图勾画的自我反思性生活图景以及对达成包容性的自我实现的追求成为重新诠释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新体认。正是在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再认识中,深化了自我认同所蕴含的为个体"安身立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众对我国大学的信任是一种关系结构,其信任基础不只是来自于大学本身,大众的社会认知与社会结构也是信任基础的构成部分.这种信任基础在时间序列上具有发展性.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大学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变革意味着传统信任的基础发生变化,但是大众仍然固守原有社会认知,沿用传统方式向大学供给信任,造成信任的结构性错位问题,滋生了大众对大学的信任迟疑和合作意愿的减弱.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秩序始终是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探讨“社会秩序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上,信任进入了社会学家的视线。社会资本在本质上讲是社会关系网络,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人际关系;而社会学视野下的信任是根植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的一种社会关系,信任关系的建立普遍以人与己之间的“关系”为前提来做出的关系判断和行为选择。“关系”是信任和社会资本的结合点,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研究视角对信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变迁中,基本信任形成出现生发性困难的同时,信任的代际传导中上也出现了断裂,一定程度造成社会信任基本资源的缺失。这种状况与社会陌生化、信任的市场化是一个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演化过程。个体化、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转型中的风险性、不确定性,使传统性规则有效性开始丧失。城镇化、市场化融贯运转的整体性制度生成过程,也是个体意识在"陌生人社会"被改写和放大、社会生活模式被个体化的社会信任危机所影响的生发过程。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社会信任资源危机,反映了整个社会制度变迁及在个体和社会关系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的问题,需要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及结构化转变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服务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安全问题。除传统硬安全手段外,信任机制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安全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信任关系是互联网用户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如何建立可靠的信任关系和完善的信任机制是现阶段热门研究课题。介绍了信任机制的概念和特点,从信任计算、信任中的恶意行为、信任的动态激励3个方面分析了信任的关键技术,展望了信任机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中国,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市场各利益主体之间,以及一般社会成员之间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信任问题。究其原因,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步发展有关,也与转型过程中传统的人格信任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而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制度信任出现了失序有关。因此,要治理当前我国社会信任问题,必须着力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健全法治,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公民的信任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青年群体对公共权力和政府治理能力产生了信任危机,这种青年政治信任危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与政治生活的焦点。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尚已存在的矛盾还未充分解决,新的矛盾又在不断产生,这是造成我国青年政治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有必要以公共权力视角探讨青年政治信任问题,分析信任流失的风险源,以寻求构建青年政治信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信任的建立及维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任缺乏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最大的障碍之一,如何建立和提高电子商务信任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文章在分析电子商务信任的基础上,从社会、电子商务、网站和网上商家四个方面分析和提出一些电子商务信任建立、维持及提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是以师生信任作为基础的,其主要模式为发轫于中国的伦理型师生信任与发轫于西方的契约型师生信任。现代社会的深刻变化导致师生信任模式从伦理型向契约型转变,其不可避免遭遇到“现代性的后果”,体现为信任基础的薄弱、信任对象的割裂、信任情感驱力的缺失以及信任文化的失落。摆脱师生信任的现代性困境,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窠臼,实现伦理信任和契约信任的融通;二是彰显教师的道德身份,奠定师生信任的情感根基;三是构筑师生信任的长效机制,形成师生信任的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18.
身体消费成为彰显符号消费的典型消费方式。身体消费的流行循着“生产—传播—认同”路径。其运作过程内隐着商品符号和身体符号的双重符号逻辑。大学生热衷身体消费,是认同危机与追求自我、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共同影响下的产物。过于追求身体消费,导致了虚假需要与过度消费、区隔再生与身份成层、身体异化与内心空虚。教育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解构符号消费逻辑,重建合理消费意义;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消解不良消费倾向;减缓认同焦虑,促进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出"信任青年"和"赢得青年信任"的问题。信任可以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增进人际协作,提升工作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信任的培育、呵护与强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信任指向存在着多重维度,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消减心理抗拒、改善中间连接、产生自己人效应等。信任改善的教育机制体现为引导师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尊重师生的现实利益等;信任改善的社会机制体现为培育与发展"社会公信"、培育和提升交往个人的社会性品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以购物网站为依托的网络消费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代表着未来的消费发展趋势。相比于传统购物的面对面交易,以身体缺席为特征的网络购物具有更多的不可靠因素。因此,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建立信任尤其重要,不仅包括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带来的普遍信任,还包括买卖双方建立的私人信任。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传统社会正在向现代社会转变,熟人社会开始转变为陌生人社会,产生了信任缺失。那么,现实社会中信任水平较低与网购中信任水平较高是否有矛盾之处?基于以上思考,本文着重分析网购中的信任得以建立并发展的机制,以促进消费者对网购平台的了解,同时激励网购平台建立更完善的系统信任,期望能给现实社会信任关系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