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李白专门写给王昌龄的一首诗。诗的背景是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县(今湖南怀化市及附近地区),任龙标县尉。诗中明显表露出李白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惋惜;虽然不在王昌龄身边,但听闻他被贬官还是遥寄愁思,表达关心。所谓“左迁”,就是被贬官的含蓄说法。汉代以右为尊,贵右而贱左,沿用下来“左迁”就指贬官,而“右迁”就是指升官。  相似文献   

2.
在明清韵书、韵图中,《黄钟通韵》韵图所表明的语音系统被认为反映的是清代东北方言的音系。我们在研读《黄钟通韵》时,发现其韵图排列很有特点,韵图中精组字齐齿、撮口呼位置上出现空挡,且注明“本等字同齿属下等”。这一特殊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是否意味着精组齐齿、撮口呼字与知组声母已经混读?还是精组齐齿、撮口呼字发生腭化演变?《黄钟通韵》表层音系之下是否隐含着潜在音系呢?为了解答这一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黄钟通韵》中知组、精组和见组字进行全面的考察,从韵字排列入手,并与同时期的语音材料相比较,验证其结论,并对此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中的古典诗歌鉴赏题中出现了这样一首诗:“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这首诗的作者就是中唐时期文经武纬德馨的裴度(公元765年—839年),这首诗题为《溪居》,是裴度晚年退居洛阳时所作,全诗写得清新自然,是典型的隐逸诗。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贞元五年(公元789年)进士。据说这一年裴度赴京赶考前,在洛阳请相面先生相面,先生看他其貌不扬,身材瘦小,很不入相,就说他这副  相似文献   

4.
阴铿是南朝梁陈时期的重要代表诗人,现存诗歌34首.其诗歌所用韵字,可归纳为18个韵部,与周祖模先生对齐梁陈时期诗文的韵部归类基本吻合,其韵部分类跟《切韵》的分韵已很接近.用韵严谨,一般是偶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所押全都是平声韵,没有出韵现象,其中“同用”和“独用”情况也与《广韵》所注基本相合.其诗歌用韵情况较之同时期的何逊诗歌,更接近隋唐近体格律诗的用韵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齐梁陈时期特有的语音发展面貌,对这一时期的语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渔洋、蒲松龄、赵执信是山东淄博境内清初时期的三大诗人。在七言律诗组诗的创作方面,他们都从唐朝杜甫的诗歌艺术中汲取了营养。王渔洋的《秋柳四首》,在用韵方面对杜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曲江二首》等有所摹拟。蒲松龄的《九日同如水登高,时定甫欲北上》四首,其用韵情况完全不出杜诗《秋兴八首》。赵执信的《山行杂诗四首》,在用韵方面与杜诗关系不大,但在结构方面学习了杜诗。杜律单句末字能做到三声轮用,《秋柳四首》单句末字能做到两声轮用,《九日同如水登高,时定甫欲北上》单句末字能做到两声轮用并有三声轮用的,《山行杂诗四首》能做到两声轮用还有一声到底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诗经·七月》第五章中有一句“莎鸡振羽”。其中“莎”字,周予同先生训读为“蓑”(suō)(见《中国历史文选》上册第2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不错,“莎”字可两读。  相似文献   

7.
王勤 《高中生》2008,(22):33-34
【高考真题】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  相似文献   

8.
梁武帝天监二年,北方外族侵犯南朝,曹景宗率军反击,大获全胜。为此,梁武帝特意为曹景宗在光华殿设宴庆功,并叫当时最会写诗的沈钧给大臣们分派韵字。(这是古人写诗的一种形式,按指定的字韵写诗。)沈钧给每个大臣两个字为韵写诗,但考虑到曹景宗是武将,文化程度又不高,就没有给他分配韵字。但是,曹景宗这次出征,是以少胜多,本想吟诗抒发保卫祖国的壮志,见没有韵字给他写诗,就直接向梁武帝请求分配韵字写诗。但是这时,容易做诗的韵字都已经分配完了,只剩下两个不好做诗的“竞”、“病”二字。于是,曹景宗对这两个字思索了一会儿,沾墨挥笔,一气…  相似文献   

9.
近见有人写《太平天国改“六经”为“六韵”考》一文,列举洪仁玕《諠谕读书士子》中“岂必拘拘于八股六韵”和《论道才智》中“专以八股六韵徒事清谈”两语为证。作者认为,这里的“六韵”即“六经”。其实,这是出于误解。按“八股”,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所谓八股,是指文中有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八段落。“六韵”是指科学考试中的诗体,又叫试贴,一般以古人诗句命题,冠以“赋得”两字,并指定其中一字为  相似文献   

10.
唐代今体诗的格律最完美。本文抓住唐代今体诗的格律作些探讨。今体诗从每行字数多、少的角度分有:五言(字),七言(字);今体诗从每首句数多、少的角度分有: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今体诗从声调角度分有: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仄起首句不入韵。把字数多、少与句数多、少结合起来分,这就是通常说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相似文献   

11.
顾炎武在《音学五书》中较为明确地表现出自己关于“谐声”的看法,认为“谐声”就是“声符”。他利用韵脚字系联法归纳上古韵部,在排列同韵部的字时,发现同韵部的形声字大都声符相同。因此,他意识到了同声符的形声字在上古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在“同声同部”认识的指导下,他离析唐韵、系联《说文解字》同声符的字,并且扩大范围,指出了形体不同、声音相近的声符在上古也属于同一韵部。尽管他没有提出“同声必同部”的口号,但已经为这一理论的提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答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提。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_,讽刺了_;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__的感慨。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一2题。闻刀匡鹿集韦应物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相口”“无情”? 2《台城》与《鹿柴》中都运用了“空”字,请问这两个“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二、阅读下面两首绝句,…  相似文献   

13.
谐声字是汉语语音史上极其重要的材料,能够为汉字的古音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广韵》从“交”得声的谐声字数量丰富,谐声关系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声母和韵两方面:在声母方面,“见溪匣晓疑帮滂並影”九母互谐;在韵方面,“肴萧豪锡觉”五韵互谐。对其进行梳理分析,能够揭示出汉语语音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深层规律。  相似文献   

14.
“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在授课时,应抓住有利的教学时机,以点代面,巧妙点拨,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在教《石壕吏》这首诗歌时,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适时让学生对“妇啼一何苦”中的“啼”,“如闻泣幽咽”中的“泣”二个字能否互换进行辨析。有的认为“啼”和“泣”二字都含有哭的意思,可以互换;有的认为这二个字表现哭的程度不同,不能互换。同学们各抒  相似文献   

15.
王燕 《初中生辅导》2022,(Z2):46-49
<正>一、律诗常识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很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发源于南朝,定型于初唐时期,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的上下两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相似文献   

16.
写诗一般要押韵,写近体诗甚至要以严整的格律要求来押韵。韵母相同的叫同韵(近体诗还要求在同一声调内);韵头不同,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相同的也算同韵,同韵的字才能押韵。但是鲁迅先生有一首《无题》,其用韵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番思索。诗为:  相似文献   

17.
得E林     
本期隆重推出两位“得E小树苗”,他们是:齐齐哈尔市齐铁第二小学五(4)班牟松松林口林业局胜利小学六(1)班曲欣这两位同学尝试着作了一首英文短诗,虽然韵押得不是那么好,但毕竟有了诗的那么一点点模样,QQ姐姐在这里送给这两位同学,同时也送给所有喜欢英文诗歌的小读者们一首小诗,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8.
清朝性灵美文《扬州梦》,其中有署名西陵散人者,效轴轳体、用连环韵,写成七律五首,每首诗中均有“一日思君十二时”句,如:“一日思君十二时,几年甘苦有谁知。”“十年浪迹八千里,一日思君十二时”等。何谓十二时呢?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它是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的一种历  相似文献   

19.
合辙押韵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其中有一种对联用韵奇巧,称做同韵联,即对联中上联的字都押甲韵,下联的字都押乙韵,或两联的字基本都押同一韵。例如下面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20.
第五单元由三首宋词和两篇宋散文组成。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选自《东坡乐府》。这是一首和词,是和朋友章质夫杨花词而作的一首词。章质夫用《水龙吟》词调写了一首咏杨花的词,推想苏轼看着好,所以次他的韵(即用同样的韵字:坠、思、闭等)和一首。用诗词咏物,要能兼写出物的形态和人的感情。这不容易,和别人的尤其不容易,因为受既定韵字的拘束。可是苏轼这首词写得很好,咏杨花,既能肖其形,又能摄其神,同时表现人的感情也很深挚。语句自然流畅,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和韵而似原唱”。总之,诗人以强烈的夸张笔法,抒发浓挚的情感,写得既深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