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具有浓重的租界色彩,繁华与落寞并存,颓废与刺激共生,“畸形繁荣”的背后掩盖着国难艰危的事实,《申报·自由谈》在这座城市中诞生、成长、变革并繁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蒙上了一层租界色彩。  相似文献   

2.
《申报》副刊《自由谈》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副刊之一。1932年12月,史量才借《申报》创刊六十周年之际,对《申报》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大胆起用了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年轻编辑黎烈文任《自由谈》的编辑。黎烈文新生的《自由谈》一改先前为鸳鸯蝴蝶派所把持的颓废风格,使之立足于文艺的“进步与现代化”,“不违背时代潮流与大众化为原则”.  相似文献   

3.
鲁迅最辉煌的杂文创作主要集中于《申报·自由谈》,鲁迅杂文与《自由谈》相得益彰,代表着我国现代文学与大众传媒的强强联合。鲁迅杂文借助《申报·自由谈》的商业运作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里程碑,《申报·自由谈》则借助鲁迅杂文达到其传媒事业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学术界关于它的各种研究成果已不胜枚举,而在这其中,对于《申报·自由谈》的研究又因为其副刊地位的特殊性而显得尤为特别。本文搜集了近十年来有关于《申报》副刊"自由谈"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同时,也对当前《自由谈》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些许个人看法,以期今后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更加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5.
陈凌云 《出版科学》2016,24(6):107-111
《申报·自由谈》因黎烈文而在新文学运动中大放异彩,黎烈文也因《自由谈》跻身于编辑家行列。通过研究黎烈文主编的《自由谈》,可以窥见他的编辑思想与特色:立足于“文艺进步和近代化”的编辑方针,以文取文、兼容并包的选稿原则,网罗优秀作家与培养文学新人并举的作者战略,以及重视策划、编读互动的市场策略,从中习得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陈阳 《新闻世界》2013,(4):195-196
本文主要研究上海“孤岛”时期《申报·自由谈》利用副刊文体的丰富多样性针砭时弊,揭露敌人阴谋,反映现实,从而唤醒国民积极抗日,形成了有力的抗El救亡舆论氛围,推动着上海民众的抗日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7.
程芸  陶许娟 《新闻世界》2012,(6):170-171
本文试以《申报·自由谈》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将“公共领域”理论引入,探讨《申报·自由谈》在构建公共领域方面的实践。文章以1932年黎烈丈时期的《申报·自由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济上的独立和文字的独立,所形成的开放、自由和平等的言论讨论氛围;并且还能时刻保持着对权力机关的批评与批判。可以说,《申报·自由谈》成功构建起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公共领域。虽然,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自由谈》被迫停刊,但这也体现出了副刊在构建公共领域上的局限性,这对我们当前的新闻事业也是有所启示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申报·自由谈》编辑黎烈文,团结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以《自由谈》为阵地,关注社会事件,开展社会批评,拓展世界眼光,研究社会问题,倾注人文关怀,建构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9.
“其实,《自由谈》自来都是《申报》的副刊,1911年8月24日创刊,由王钝根主编,1915年3月18日,由吴觉迷主编,到了1916年4月1日,由姚鹓雏主编,到了11月,改由天虚我生(陈蝶仙)主编,才引起读者注意。到了1924年4月1日,又由周瘦鹃主编,他编辑时期最久,到了1932年12月1日,才由黎烈文兄主编。他只编了一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初,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和文汇出版社启动了海派文化丛书的写作,并且将我的这本关于上海租界的书稿,纳入了第一批出书计划,要求在当年的某个时间交出稿子来。可能是为了表达约稿的诚意,也为了免除作者的冻馁  相似文献   

11.
从“苏报案”看清末上海租界的言论出版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报》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租界的“《苏报》案”与言论出版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报案”发生的背景、过程、审判沿用法律等角度出发描述了“苏报案”中显示出的中西方对言论出版自由观念的不同,并揭示了上海租界具有更多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因及其有限性,最后指出租界的特殊环境对中国革命报刊来讲,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但完全依赖则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12.
何奉华 《新闻世界》2013,(5):212-213
鲁迅杂文与新闻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为上海《申报·自由谈》所写的杂文,无论外在构成还是内在精神,都与新闻报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鲁迅全集》收录情况看,鲁迅为《申报·自由谈》撰文,大约从1933年1月24日写作《"逃"的合理化》开始,到1934年8月22日写作《看书琐记(三)》。这些杂文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的新闻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言辞犀利的评论,成功引导并构建当时新闻舆论。本文从《自由谈》的新闻舆论构建视角,对《自由谈》和鲁迅杂文在此方面的作用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一些西方国家和日本在中国等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除租界外,这些国家还在中国开辟了租借地、避暑地、使馆区等特殊区域。在各种不同区域中,列强侵夺的权利不尽相同。以胶州湾、威海卫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新闻评论的进一步发展,曾经为其带来诸多优势的互联网,不利于网络新闻评论深化之处也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以凤凰网"自由谈"为案例,探讨现有的网络专题新闻评论通过整合手段形成的"整合的评论"的传播效果,以此为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献策。  相似文献   

15.
1932年《申报·自由谈》在黎烈文的主持下进行改革,成为中国杂文创作的大本营,鲁迅与它关系密切。鲁迅借助时政、文人、革命、青年等多个主题扫描了近代中国的全貌,紧扣时代的脉搏,在纷纭错杂的变化中,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读鲁迅的杂文,有如阅读一部别致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相似文献   

16.
民国报业大军中的旗帜(<自由谈> <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1912年<申报>经史量才接手后,采纳了黄炎培、陶知行、戈公振等人的意见,积极进行改革,其改革突出体现在副刊<自由谈>上.  相似文献   

17.
杨希  张湾 《新闻世界》2012,(7):199-200
"公共领域"在哈贝马斯看来,代表的是一种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而报刊可以说是"公共领域最典型的机制"。本文主要是以黎烈文时期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为例,探讨近代中国报纸副刊公共领域构建的时代背景、构建过程以及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于鸿斌 《新闻传播》2010,(6):109-109
《自由谈》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著名大报《申报》的著名副刊。前后历经11任编辑。在不同编辑主持下《自由谈》的面目就不同,呈现不同的风格特色。1915年主持的吴觉迷注重激发民众的尚武精神.对时势的关注走的是激进的路线。1916年短暂上任的姚宛雏因以诗词为主的编辑风格与《自由谈》原来的编辑风格不符,也很快辞去。  相似文献   

19.
以一战阵亡的20位法国军官命名 除上之外,法租界还有20条道路,以一次大战中战死的法国军官名字命名,观略举数例,如Winling(汶林路,现名宛平路),de Grouchy(格罗希路,现名延庆路),Bourgeat(蒲石路,州名长乐路),tie Sieyes(西爱咸斯路,现名永麝路),de Boissezon(白赛仲路,现名复兴西路),Freiupt(福履理路,现名建国西路),以及Dolfus(陶尔斐斯路,现南昌路东段)。  相似文献   

20.
以工部局总董名字命名的道路,有凯旋(Keswick)路,路名与中文“得胜而归”同义。有狄思威(Dixwell)路,现名溧阳路,梅白格(Myburgh)路,现名新昌路,麦克利克(Mac Gregor)路,现名临潼路,施高塔(Scott)路,现名山阴路,白克(Burkill)路,现名凤阳路。不过,这些姓氏,在用作命名道路和出现在中文史书时,泽名差异颇大。如狄思威作“迪克斯威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