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学在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升格为与文学并驾齐驱的一个学科门类,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实践转向”对艺术学的直接影响.“实践转向”将使艺术美学的地位凸现出来,以研究艺术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上的独特之处,改变文学美学和文学理论包打天下的局面;艺术美学的实践分析将凸显艺术生产“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对艺术的技术层面进行美学研究;艺术美学的实践分析还将在文化产业的语境下研究艺术的市场、消费等方面的特点,在消费社会、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中更好地发展艺术.  相似文献   

2.
进化论尤其是社会进化论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1900年以来中国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在"文化自卑情结"主导下进行现代转换的,缺乏"文化自觉"的意识,缺乏对艺术自律和自觉的关照。如果想迎来中国的文艺复兴,艺术界首先要树立起"文化自觉"的意识,重视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发掘和保护,使更多隐匿在民间艺术中的精品呈现在大众媒体中,丰富当代国民的精神世界。其次,艺术界要更多地从传统中汲取滋养,推陈出新,实现艺术传统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3.
反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学理论研究。其传统研究范式处于不断的被“消解”的境况之中.教学理论研究在不断改变自身的存在方式——它显现出一种“自我”解构——知识论转向的景况。这一景况发生在教学理论研究的“知识体验”中,这种“知识体验”(渗透)表现在知识观、知识的心理学观、知识社会学三个方面。它表明了教学理论原有基石的裂变以及教学理论研究从规律(探寻)到规则(知识生成规则)的知识论转向。  相似文献   

4.
周国平先生曾谈过,“目前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不鼓励天性和个性,有时还会扼杀天性和个性.过分注重知识本身,又过于强调那些实用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来说,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感到读书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从心灵的活泼到智力的运用都要有一种快感,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需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实践观作为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标志性理论成果.然而,现在看来,这个实践观也包含着明显的历史痕迹.人类实践形态、内容和环境的历史变迁,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实践的内涵、拓展实践的外延.社会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实践活动的典型形态.社会工程哲学是在社会批判理论解构现代社会基础上,重建现代性社会的新哲学,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实践观的方法论转向.  相似文献   

6.
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问题,之所以争论不断却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其首要症结在于,由于该争论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翻译理论之用”的思维泥沼和误区,而忽略了其他两个与“译学建设”相关的核心问题:翻译研究之“源”及翻译研究之“本”。此外,还存在两个原因:1.虽然学界、译界对“翻译实践”的理解均已超越语言转换,但学界没有对已过时的定义进行更新;2.互联网条件下翻译理论与实践呈现出了新的特征。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老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以引导我们的讨论走出僵局、并朝着更具成效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7.
新基础教育基于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状态,在十多年的探索与创造过程中,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英语教学价值观和过程观。教学价值观的转变经过了主体精神在英语学科中的具体化、英语学科教学价值的全面化、深化与特化、时序化和能级化等四个阶段,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有机的立体价值观系统。教学过程观的形成同样是逐步深化与敞开的过程,经过了开放教学、激活教学系统、课型研究专题化、教学结构化等阶段,最后取得了教学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杜威"泛职业教育观"问世后在美国教育发展中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经历了20世纪初期与以斯尼登、普罗瑟为代表的狭义职业教育观的共识与争鸣、20世纪前半期人们对这两种职业教育观的实践与得失以及20世纪后半期人们对职业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抉择三个阶段。实践证明,杜威"泛职业教育观"代表了当代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势。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角,围绕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内在逻辑,阐明了认知、认同、选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基本过程,从认知到认同、到选择,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全过程,而社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为其提供来源、动力和检验,推动着每一次的认知、认同和选择达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最终从量变到质变,由内化到外化,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0.
教育管理学人的实践转向 ——一个“媒体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管理学科的实践转向已渐成趋势,但学界“自说自话”、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现象还很普遍,“假问题”、“假研究”亦大量存在。教育管理学人应努力“读懂”基层所需、提升思维层次,实现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教师就要树立"文化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在实践教学中推陈出新。对于经典篇章来说,在强化诵读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探究,促使学生有所感悟,是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以人为本"思想在理论上的不断完善和在实践中的不断推进,业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通过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和实践脉络进行系统回顾可以发现:四代领导人"以人为本"思想在理论上具有一脉相承、一体贯通的特点,在实践上已广泛地应用于党和国家建设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忽必烈建立元朝 ,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 ,传统的“中国观”以此为契机出现重大变化。“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 ,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 ,其文化意义突破农耕文化而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 ,乃是“中国”主权行使者 ,可以是汉族政权 ,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这样的“中国观”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和全中国的统一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美丽中国”的提出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义,也对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对策和建议,对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智库从自我视角发现,用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无法确切地描述中国的具体影响力,因而提出了一个介于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锐实力”(Sharp Power)。澄思寂虑,西方的中国“锐实力”思潮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与当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处的不同境遇,也透视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仍任重道远。为此,要夯实中国价值基石,把准中华文化命脉,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注重媒体舆论力量,掌握国际话语权,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际国内政策界的关注度明显回升,而学术界长期缺乏有力的关注,反思与深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必要。传统职业教育发展以服务于经济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缺乏人本属性,忽略能力转换,其政策重在关注效率。根据人类发展理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应以基本教育权益的自由获得为本,关注自由创造和和谐生活能力的养成,促进形成以人的价值为本位的和谐社会。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深化,中国职业教育政策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保障公民基本教育权益的获得,提升创造力和道德情操,促进体面地劳动和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结束了从"五四"时期所开启的短暂的启蒙时代而急速步入了空前激烈的革命话语时期。这一影响致远的文学"聚变",不但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而且改变了之后数代文人的精神与价值取向。可以说,中国文学的"革命转向"既是基于战争与革命现实的被迫之举,同时亦是当时大多数富有历史责任与重担的中国作家其集体主义精神的"错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
桑塔格的“反对阐释”的理论,站在一种反理论、对理论的抵抗立场上,对传统的内容说,现代阐释体系对艺术作品做出的阐释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提出“反对阐释”之后的阐释问题,即对艺术形式的阐释。同时也是对反对阐释所要走向的文化立场也做出了自我的导向,走向培养新的感觉力的大众文化。由此,这种阐释理论体现了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反本质主义的、解构宏大理论的、反理智等等。  相似文献   

20.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倡导“全球历史观”,公正地评价了世界各个地区与各个民族的文明,注重世界各地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有力地批判了“西欧中心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史学价值。他的《当代史导论》出色地贯彻了其“全球史观”思想,其论述为之后人们编纂全球通史和文明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