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发生了一场意义十分深远的语言革命。这场语言革命的先驱人物李大钊、胡适、陈独秀等,不仅批判旧文化,而且呼唤新文化,创立了一代新的语言符号系统。语言不仅仅是思维与交流的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就是本体,就是基本范式,它是人类一切交流工具的元命题,是人的生存本体所拥有的基本范式之一。语言革命的结果,不仅创造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文学,同时通过对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宣传,将“人”从君权、神权和旧道德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场语言革命,不仅当时受到保守派的非议和攻击,而且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曾两度出现过对“五四”语言革命的背反和否定。  相似文献   

2.
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对"五四"闲话风散文体式的出现和特征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白话文学语言为写作主体提供了自由的言说机制,使个体的"任心闲话"成为可能;白话文学语言颠覆了古典散文只用文言书写的格局,作者和读者在平等的交流中构筑了全新的话语关系,甚至出现了写给儿童的书信体散文,为散文增添了新的现代文体类型;文体层面上,白话文学语言实现了将闲话"移在纸上",形成闲话风散文亲切自然的风格。闲话风散文的特征及其在"五四"时期的发展轨迹与其时的文学语言变革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十年的中国文学语言,是在20世纪文学语言由文言到白话演进的基础上,继续沿着语言的民间口语化、优美典雅化和流行时尚化这三个方向发生着流变。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共同构成了新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选择哪种风格的语言去表达,既是作家综合读者的接受心理、现实的文化生态和经济效益等诸多外在因素的能动反映,也是作家自身审美趣味的一种隐性反映。  相似文献   

4.
翻译语言是在翻译过程中生发的,既不完全等同于译入语,又多少带有源发语种种特征的杂交语言。但"五四"前后的翻译语言形成了巨大反差,由传统汉语主导的翻译语言转向源发语主导的翻译语言,改变了翻译语言的整体格局,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风格。该文对这一现象予以呈现,并寻找其利弊得失,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6.
7.
通过对合肥市部分“五四学制”实验学校多年跟踪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_“五四学制”比“六三学制”更适合于素质教育。(2)在安徽省部分地区,是合肥市完全具备了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六三学制”转换成“五四学制”的主观和客观条件,通过“五四学制”的转换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从困惑散文诗发展的"目前的需要"看,首先是语言;而从散文诗语言美学核心看,首先是节奏。节奏是散文诗作家气血的运行轨迹,是散文诗的旋律的基本构成,是散文诗取悦读者的气质与姿色。节奏对散文诗来说,不仅仅是形式,也是思维,是思想,是形象,更是审美意识,甚至包含着它的全部的秘密。没有节奏,散文诗就没有形式的规定性,也就没有了与散文甚或是诗歌区别的形式性。散文诗语言大致可分为雅化、俗化、欧化三种。而这三种语言,都与节奏有关,都可以从节奏上来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文学语言领域相对集中地出现了大量的变异语言。这些变异语言,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影响的结果,是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语言层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论“五四”新文学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把“五四”多元的文学观念概括为决定论、功利论、审美论、表现论和白话文学等五大文学观念,根据阿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批评家观察文学的相位及相位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分析了“五四”新文学观念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论述了“五四”诸文学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联系。最后,文章超越“五四”文学观念本身,引出了观察文学现象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葛现茹 《重庆师专学报》2009,(4):132-136,141
在分析语言教学的作用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Long提出了在交际中学习语言形式的理论模式。文章在理解这一模式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了它的理据性,并讨论了该理论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曾艳山 《教学与管理》2012,(33):140-141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我们常被英语外在的"假象"所蒙蔽,从而或理解错误,或译出不伦不类的译文。例如很多同学把"It’s two years since we lived here."翻译成"我们在这里住了两年。"这种翻译实际上就是没有识破原句的"假象"而理解错误了。该句since从句中的lived是过去式,而主句是一般现在时,  相似文献   

13.
出于对工具论语言观的反叛,俄国形式主义从对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分中发现了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与可感知性,捷克结构主义从对诗歌语言与标准语言的区分中论证了文学语言的美学功能与情感表现的形式性,新批评则强调了文学语言的表情性、伪指性与歧义性.本文反思了形式主义语言观对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形态交叉互渗关系以及对文学语言人文特性关注较少的缺陷,并对其多方面的影响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形式与意义关系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汉英两种语言的异质性特征。在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上,汉语较之英语更重其意而轻其形,属所谓的意合性语言,即行文大凡为以神统形。而作为形合性语言的英语,其语言形式则更多地表现为意义取决于形式。主要就汉语的以神统形所反映出的几种形式及其意义关系特点与英语作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章对新疆民族中学双语授课实验中存在的语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要顺利地进行实验,提高实验班的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作者不再孜孜挖掘世界的真实,不管是所谓的历史真实还是内心的真实。对他们来说,真正的真实来自于语言的内部,来自于叙述。他们热衰于拆解语言内部的各种传统结构,其叙述方式彻底阻碍了小说的真实感的形成。后现代写作热衷于开发语言的代码和符号功能,醉心于新的语言形式的探索,并努力使作品成为自足的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忠范在少年诗歌创作领域最突出的贡献在于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实验。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超常搭配,制造语言的惊异化;二是突破文法,探寻语言的弹性化;三是巧用辞格,追求语言的佯谬化。这种实验通过增加感受的难度和延长感受的时间,展现少年神秘多变的精神世界,让少年对平日视而不见的寻常世界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同时也使诗歌语言成为超越日常语言的更高层次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在贯彻应用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外语教学的本质,避免从过去的偏重语言形式走向偏重语言意义。偏重语言形式和偏重语言意义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只有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并重。教学效果才会理想。  相似文献   

19.
“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美学范畴,千百年来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典文艺的鉴赏和创作,对于“风骨”的讨论和研究长期也来也为各代文论家所瞩目。本文尝试将“风骨”放在刘勰《文心雕龙》的具体语境中进行探讨,将其看作集审美要求和艺术实践于一体的流动性范畴,进而理解“风骨”内涵的历史流变及其文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刘师培等“前五四”学者将对文学审美形式的强调具体化和理论化为雅化文学观,客观上彰显了文学作为以一定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的特征和审美特色,对于推进近代纯文学观念的生成具有理论铺垫的意义,是文学观念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渐变中介,促进了文学研究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