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国旧史约有50种,这些旧史在流传中逐渐散佚。十六国旧史流传至唐初者约有30种,至开元时已不及20种,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时见存者仅一两种。《十六国春秋》和《晋书》皆为汇集以往旧史而成,后人“弃其旧本,竞从新撰”,是十六国旧史逐渐散佚的重要原因。考察十六国旧史的存亡,有助于判断现存典籍中十六国史料的价值。①  相似文献   

2.
李文才 《图书与情报》2005,(5):38-41,7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图书出版事业,在战乱形势下仍能保持相当繁荣的局面,与当时各政权几乎都设有专职的著作机构是分不开的。十六国政权虽多为少数民族所建立,但绝大多数也都设有专职的著作官,它们在名称上或有不同,然而在图书典籍的收藏保管、编撰出版等职能方面,却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这些著作官或机构,就是各自的国家图书编撰出版机构,它们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图书出版在内的文化事业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十六国北朝的官府藏书活动 ,包括其对图书文献的收集、典藏、管理、校雠、编目、流通、利用等内容 ,论述了战乱状态下十六国北朝在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申慧青 《兰台世界》2012,(33):37-38
两宋时期是中原皇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共处的时期,如何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也成为宋代历朝统治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对此,宋代史家和士大夫对此多有所议论,其中对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宋人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在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史中占据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织锦是纺织工艺中成就最高的,金银器最具朝气。陶瓷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此外,铜器、漆器等其他艺术门类也反映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十六国政权或全用汉制,或实施胡汉分治,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汉人的制度,所以往往有乐官机构的建置.对此展开稽考可知,后赵、前秦、前凉、慕容诸燕、后凉等国留下的乐官史料相对较多;从中又可看出,这些国家的乐官制度或较有规模,或较为完善;在乐官制度统辖下的一大批伶官乐器和歌舞艺人,对于保存礼乐传统、传承音乐文化和戏剧艺术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关探讨,可以为音乐史、戏剧史、官制史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宇 《兰台世界》2016,(13):119-120
分裂与混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但是当我们透过纷杂的历史表象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尤其是当我们站在南朝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时,便会发现类似于三国时期鼎足而立的局面在这一时期不断地上演。  相似文献   

8.
张俊飞 《兰台世界》2012,(21):34-35
十六国时期的君主多以"天王"作为其头衔。这种君主不称帝而称"天王"的特殊现象,其原因与当时的佛教传播有关,采用此称号的目的是借"佛是戎神"来神化自己的统治,给自己的政权披上合法的外衣,从而笼络人心。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的特点,汉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的作用,但其在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其有效传播。基于此,以西藏地区为例,开展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汉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从增强少数民族对传统汉文化认同、实现汉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传播和建设政治文化领域下的公民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多个创新路径,以期为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有效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史书对牛弘姓氏的记载歧异明显,本文综合资料,认为牛弘祖籍安定鹑觚,本姓牛,因牛金之难改姓;初改姓牢,又改姓尞,西魏恭帝元年被赐姓宇文,北周大定元年恢复本姓.其著述或参撰的著作、文集、政典共九部.  相似文献   

11.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流传至明代逐渐散佚,对于明抄本《十六国春秋略》的真伪学界尚未澄清.本文考察了《十六国春秋略》的流传过程,并把《十六国春秋略》和《太平御览·偏霸部》进行比勘,认为《十六国春秋略》抄自《偏霸部》,二者文字间的差异主要是抄写之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在配合西安市基本建设的考古发掘中,关中十六国墓葬开始被发现与研究.时至今日,关中地区已经积累了一批十六国墓葬的资料,其中陶俑是最主要的随葬器物.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关中十六国墓葬陶俑群为对象,对其进行类型学研究,将关中十六国陶俑分为三个时期,前、后赵时期,前秦时期,后秦至北魏初期.从关中十六国墓...  相似文献   

13.
鼓吹俑是十六国北朝时期一类颇具特色的陪葬品,这类陶俑的产生和流行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本文以十六国北朝时期的鼓吹俑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收集墓葬出土鼓吹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类型分析与分期研究,将鼓吹俑分为前后相续的四期,各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发展演变,同时也注意到不同地区鼓吹俑的地域差异。其次,总结概括了鼓吹俑的功能、等级与规制,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来看,鼓吹俑有展现墓主居家宴乐和仪仗出行之用,或可分为鼓吹伎乐俑和鼓吹仪仗俑两类,北魏迁洛以后的鼓吹俑有着相应的等级和使用规制。最后,对鼓吹俑的出现和流行原因做了简要探讨,认为这种陶俑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根据自身民族特点,受当时政治和军事状况影响并学习汉文化创造出来的陪葬品,丰富了当时墓葬制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智宇 《兰台世界》2016,(23):136-138
作为一种封建社会中身份等级的象征,以及中央政府承认与授权的标志,顶戴在清代边政中一直起着相当特殊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分析清代对哈萨克、布鲁特等新疆周边少数民族首领顶戴发放方式与依据之异同,对这一政治行为所代表之意义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一些探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古代社会“夫人”之称以冠父姓为主,“夫人”冠夫姓始见于汉代,在唐代之前较为少见,有可能是古籍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讹误,或者是特殊语境导致的。从唐宋开始,“夫人”冠夫姓才有了一些使用,之后逐渐增多,至清代使用较为广泛。婚姻家庭制度的变化,制约女性的权力从以父权为主转向以夫权为主,女性居于书写系统的弱势地位,是“夫人”姓氏变化的主要原因。考察“夫人”的姓氏流变,有助于文献校勘。  相似文献   

16.
金鑫 《历史档案》2012,(1):126-129
卜魁,又作卜奎,是清初黑龙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前此曾有学者,依据史书方志及满文档案材料,对其生平事迹以及"卜魁"一名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做过详实而全面的探讨。但是,关于卜魁的族属、姓氏,相关研究尚显不足。笔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中,发现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今拟据此略陈管见,以期能对前人的观点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新发现一方十六国时期的石铭,经考证为389年贺兰部首领贺讷与染干为其母亲辽西公主的葬事而立,是目前所见贺兰部唯一存世遗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贺兰部是十六国时期北方民族中的重要一支,与拓拔部关系密切,其部族首领甚至可以影响拓跋鲜卑部落联盟的政治.通过该...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统计了1949-2016年间358部少数民族电影,考察了少数民族电影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影片总体产量较少;题材的选取趋于保守和标签化;产业规模发展单一,进入壁垒变高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完善少数民族知识体系的构建,丰富少数民族电影制作和发行模式,从而促进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囿于民族元素和文化隐喻性的表达,一直处于市场边缘化的地位。在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受困,全球多元文化和价值导向冲击的境况下,突出"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对"一体化"国家的认同构建,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该肩负起的担当和使命。  相似文献   

20.
<正> 云南自古少数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之间长期以来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少数民族历史文明。保存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内石城(今曲靖)盟誓碑亭中的碑刻档案——《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石城盟誓碑》便是明证。此碑是研究云南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团结友好关系、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艺术与汉族历史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研究宋代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