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大学英语文本中的文化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教学实质是文化教学。学习者在理解语言符号表层所存在的意义之外 ,必须熟悉该语言中语符所承载的文化现象的运用 ,提高对文本信息全息理解 ,解读语符之外的文化意义 ,从而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语言。文章就文本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互动和促进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言教学实质是文化教学。学习者在理解语言符号表层所存在的意义之外 ,必须熟悉该语言中语符所承载的文化现象的运用 ,提高对文本信息全息理解 ,解读语符之外的文化意义 ,从而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语言。本文就文本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互动和促进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篇是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语篇整体性教学,是对语篇的阅读理解教学,强调让学生整体感受语篇,完整理解语篇意义,并以获取、分析、整理、运用语篇文本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悟和运用目标语国家的意识和文化进行交际。鉴于这个宗旨,我们的教学除了依赖书本中的印刷文字或符号来进行的文本教学以外,还需渗透大量文本之外的内容,比如社会习俗、语言环境、体态语言,以及语言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与能力等,我们把这些统称为非文本语言现象。交际离不开文本知识,但同时也离不开非文本语言现象。文本知识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非文本内容却是鲜活的、具体的、富有意义的,它体现在交际的整个过程,涵盖了语言运用的各个方面。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非文本现象不是语言本身,无法用规范的语法和严谨的文本语言去套用它,但它却深刻地影响着语言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积累一定的言语经验,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语言的最高层面是语篇,语篇汇聚并整合着各个词语的意义。掌握语篇意义生成的规则,是理解文本意义的关键。基于语篇研究的认知语言学文本世界理论认为文本蕴含着三个层次:语篇世界、文本世界和次文本世界。此理论帮助我们建构一种新的文本结构模型,揭示了言语的主客交合的本质,突出学生在语文教学解读中的主体性地位。文本世界理论启发我们可以从文本世界的三重层次、文本驱动因子以及文本世界里的陌生点等三个角度来探寻教学解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英珠 《天津教育》2023,(22):65-66
<正>语篇研读是指通过阅读研究文本的意义和结构,分析语言使用和作者意图,理解文本的情境和背景,从而深入了解文本的内涵和价值的阅读方法。小学英语语篇研读教学是指针对小学英语课程中以语篇为单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英语语篇研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有些语篇可能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通过小学英语语篇研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小学英语语篇研读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各地掀起了探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效途径的热潮。语篇教学是从整体入手,在具体语境中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体感知、理解并体验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技能,因而,探讨语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何种语篇教学,都必须经过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一体验内化一实践运用的过程,而语篇材料的理解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因为语言的体验、内化和运用都必须建立在语篇理解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韩礼德语境理论揭示了社会文化语境与语言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文化语境决定语言系统中的意义系统。情景语境之下的语篇理解要以文化语境为指导,文化语境影响着语篇中遣词造句以及商务活动中非语言交流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英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知、习练在文化语境下理解运用语篇及商务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83):83-8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又是语言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想要真正地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理解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意义。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教学过程必然涉及文化的各方各面,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着手,从词汇、语篇、文本和交际四个方面论述了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不少老师对语篇教学存在不少操作误区,如:忽视情境对学生体验和理解语言的重要性,或舍近求远,脱离文本创设复杂或无关的情境,让课堂教学费事费力……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谈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基于文本研读,创设有效的语言情境,促进学生快速理解语篇,有效习得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和载体。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深受“工具语言观”的影响,教学优先权总是放在语言的内部结构上,语言的文化特性被忽视,英语教学和文化相分离。英语教学必须以“文化语言观”为主线,将语言的文化特征直接融入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信息读破能力的核心,展开英语教学和等级考核,提高学生读破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交流、保存和传承的工具.语言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学习的过程,因此语言学习在学习者文化身份的构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过来,文化身份认同也影响着语言的学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何正确理解和看待语言学习和文化身份的关系,有助于语言教学和学习者文化身份的保存与维护.  相似文献   

13.
语篇类型是语言使用中的组织原则.语言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习者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合作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同伴、教师之间共同协作,分享信息,重构语篇,实现语篇的交际目的.因而,合作学习可以作为语篇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探讨文化因素对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的影响及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如何处理文化的问题.进而提出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中西文化差异是影响学生领会、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重要因素。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文化导入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习者普遍感到:在具备一定的基础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后,对语言学习的突破仍有瓶颈,那就是文化撞击。揭示文化学习的意义,在语言学习中融入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文章旨在探讨语言学习中文化撞击、误会发生的原因,通过剖析本国文化和目标文化的差异,提出相关策略,加强对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使外语教学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语言受文化影响,同时又承载着文化,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外语学习必须建立在社会文化背景之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使学生增强对该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探讨听力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教学的问题,希望引起外语学习者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Language is a social communication tool, and has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cial culture. In r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eign exchanges become more frequent,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very nation become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life. But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 which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facing the world. Therefore, cul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teaching, which is widely acknowledged by English teaching circle.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resent cultur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expose learners to it in the need of English teaching at Chinese High school so as to help learners grasp the crux of the language and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融合文化因素。主要采用例证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汉语的语汇、语法、语音和语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融合文化因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只有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融合文化因素,才能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